酒桌社交

酒桌社交

酒桌社交,酒桌上的社交。在中國,幾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請客吃飯:求人辦事要請客,結婚要請客,孩子滿月要請客,老人壽誕要請客,升官要請客,喬遷新居要請客,漲工資要請客,孩子升學要請客,打麻將贏了要請客,中了獎要請客,送行要請客;接風要請客;到了年底本系統內各單位之間一般也要互相請客;至於相熟的朋友之間更是經常互相請客(因為中國人吃飯很少採用西方的AA制消費習慣。)英國《金融時報》形容說,在中國,“關係”是一個迷宮般的網路,外人很難窺得其中的奧秘,維護這個迷宮需要昂貴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項。而英國著名音樂經紀人西蒙·納貝爾說:“在中國,酒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酒桌社交
  • 特點:很少採用AA制
  • 位置:酒桌
  • 分類:社交禮儀
酒桌上的規矩,主要表現,強制乾杯,以酒論人品,以酒辨感情,敬酒論等級,豐盛酒宴規格,主要影響,影響,外媒評價,國際酒文化,日本,韓國,歐美,酒桌社交論點,

酒桌上的規矩

(一)如果自己真不能喝,就別開第一口,端著飯碗夾了菜一邊吃著去
(二)如果確信自己要喝,就別裝墨跡,接下來就是規矩了
酒桌社交酒桌社交
規矩一: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規矩二: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規矩三: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
規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規矩五: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規矩六: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肚。
規矩七: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規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規矩九: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規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我tmd幹嗎要喝你的酒?
規矩十一: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規矩十二:不要裝歪,說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
規矩十三: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么辦?
規矩十四:最後一定還有一個悶杯酒,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酒杯空著。跑不了的~
規矩十五:注意酒後不要失言,不要說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吐沫橫飛,筷子亂甩,不要手指亂指,喝湯噗噗響,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廁所去,沒人攔你。
規矩十六: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話),免得別人罵你虛偽,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還真能看出來。
規矩十七:領導跟你喝酒,是給你face,不管領導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乾為敬,記著啊,雙手,杯子要低。
規矩十八:花生米對喝酒人來說,是個好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酒後噓寒問暖是少不了的,一杯優酪乳,一杯熱水,一條熱毛巾都顯得你關懷備至。

主要表現

強制乾杯

什麼“左轉彎,帶甩乾”,一輪酒下來,每人都得乾。要是有人提議乾杯,大家都乾,就你不乾,那你就成了眾矢之的了,眾目睽睽之下,你就得硬幹,否則,大家就會瞧不起你。更有甚者,你不乾,就會有人不依不饒,非逼你乾杯不可,否則,你就會聽到諷刺的話,或者髒話。
強制乾杯 酩酊大醉強制乾杯 酩酊大醉

以酒論人品

什麼“是男人的就乾,不是男人的可以不乾”。所謂“從酒品看人品”。誰要是能喝,端杯必乾,就說這個人豪爽,實在,講究,敞亮,可交。誰要是喝得少,就說這個人“挾挾咕咕”,不實在,玩心眼。

以酒辨感情

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寧傷身體,不傷感情”。假如張三敬酒,自己先幹了,然後環視大家,如果有人幹了,就認為該人對自己尊重,如果有人不乾,就認為此人沒有把敬酒者放在眼裡。

敬酒論等級

先敬官大者,或者按照人物的重要性大小來敬,先被敬者自然有受尊重的感覺,最後被敬者其實心裡並不痛快。有的人只敬一個人(比如最大官),其他人就不高興。敬酒者也按照官的大小或者年齡大小排序,誰要是搶先敬酒,那被搶先者心裡就不高興。
敬酒的人還要先說幾句,很多人習慣於把酒桌邊的一圈人挨個“歌頌”一番,但是難免對有的人歌頌多一些,對有的人歌頌少一些,如果被歌頌少的人小心眼,矛盾的種子就種下了。你要是不敬酒,大家就有些瞧不起你,認為你有些呆,誰在酒桌上活躍,誰就會受到格外重視,被高看一眼。

豐盛酒宴規格

很多地區擺酒宴時滿桌子是菜,酒筵結束後,菜能剩三分之二。似乎菜少了就顯得小氣。

主要影響

在一定的意義上,在中國,喝酒是拉近人際距離的一種手段和符號。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如果依然還象開會一樣一本正經,就意味著人們之間還有距離感,還在用理性約束自己,還在按照官場或商場的規則進行表演,還在對他人進行防範,而不敢對他人敞開自己內心真實的世界。在許多人看來,這樣的喝酒就不痛快,沒有意思,沒有味道,酒桌關係就依然還是工作關係。相反,喝酒應該是消除人際距離的一種手段,它給人以“可接受”的理由而放鬆對自己的理性約束,吐露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創造一種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氛圍。
在中國,請客與喝酒是一門學問,一種社交技能。它是編織和營造社會關係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用制度經濟學的話說,它在特定的情況下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在許多情況下,要能“辦得成事”,就必須先能請得動求之辦事者喝酒。不僅如此,在許多場合,讓客人吃得好、喝得夠,不但是慷慨好客的表現,而且是編織“自己人”圈子或關係網的手段。而關係圈對於人們的重要性,則是不言自明的。

影響

第一,傷害身體甚至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酒多傷肝,傷胃,傷腦。有人酒後得腦溢血死亡,有人酒後睡在回家路上被凍死,有人酒後駕車被撞死或撞死他人。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哥們能在一起喝酒,那是因為哥們關係好,但是既然關係好,那就應該關心哥們的身體,可是恰恰相反,越是關係好越是勸酒,要是不好才懶得理你呢。而勸酒是傷害身體的,這不是悖論么?主觀上勸酒是好意,客觀上卻是在害弟兄。歸根結底還是愚昧。
第二,傷感情。有多少人在喝酒以前是哥們,在酒桌上喝多後卻大打出手甚至捅刀子,等酒醒了以後就後悔。有人在酒桌上挑禮,比如我敬你你不乾,是不是瞧不起我呀?或者敬酒詞不當,拍馬屁拍到了蹄子上,或者你敬別人不敬我,等等,記恨在心。有人酒後罵人,那就更傷感情了。
第三,損傷形象。俗話說,“酒後無德”,或者“酒膽包天”,“酒後失態”,“酒後失言”等。一般人沒有“貴妃醉酒”的美態,酒後形象大都很難看,話很難聽。很多人酒醒了後想不起自己醉酒時說什麼乾什麼了,可是自己記不清,不等別人記不清,想挽回名譽,不大可能。
第四,污染環境。一般人酒後會大吐,弄得衛生間裡嘔吐物滿地,或者吐在回家路上,噁心;酒後滿嘴酒氣,污染空氣。
第五,浪費糧食。文明喝酒,對身體有益,而喝多了,多喝的部分就是浪費,沒有發揮有效作用。
第六,壞大事。酒後吐真言,可能說漏了嘴,把不該說的說了,不該泄露的泄露了,可能會壞大事。

外媒評價

韓國《朝鮮日報》認為,中國官宴、私宴上“逢酒必醉”,是因為中國人認為喝酒關係到禮節、面子和人際關係。在中國這個傳統的“關係型社會”,很多人只要辦事,先想到有沒有關係,而只要求人,幾乎必以請客喝酒開場。以至於不少西方國家向將要前往中國公幹的本國人提出忠告,要懂得用吃喝維持人際關係。
英國政論性雜誌《TABLET》題為“建立‘關係’的秘訣”的文章說,如果你想與中國人做生意,低估“關係”將會帶來風險,幾乎所有中國商人都把“關係”視作重要資產。文章列舉了10個建立“關係”的秘訣,其中有3項與喝酒有關。包括參加宴會敬酒時一定要學會說“乾杯”;要努力尋求在酒桌上達成理解和共識;喝白酒時切記:中國人欣賞你的“開放性”。
在法國,工商經貿專業雜誌常會出版一些商務指南,提醒商務人員注重禮貌禮節。經濟雜誌《擴展》編印的《商務行為指南》介紹說,在商務宴請中,敬酒應該在用餐正式結束時進行,喝酒時嘴裡不能有食物,喝完後要抹嘴唇,酒杯里應當剩一口酒,不能見底,此外,不要強行向他人敬酒。但《指南》也特意說明:在中國例外,中國人喜歡敬酒,法國的商務人員應該了解這一點。
“中國有個辭彙,叫關係。大到開辦公司,謀取職位,小到孩子入托上學,都要有關係,”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說,作為一位跨國公司的管理者,如果想在中國獲得成功必須有“關係”,“這種相互影響在中國很重要。”但對於一些西方人認定,“中國的關係等同於腐敗”以及“酒桌下暗藏幕後交易”的說法,該報稱,專家並不認為搞關係不道德,在中國,“關係”並不意味著在達成交易後就可以任意妄為,它只表示,商業夥伴需要發展比西方標準更深厚、密切的往來聯繫。

國際酒文化

日本

在歐美等國家,喝酒就是一種純粹的社交文化
日本和中國一樣,自古以來就把喝酒當作溝通感情、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即便是日本最普通的職員,每周也至少有一兩次酒局。而且在日本,拒絕飯局邀請的風險更大,可能有被排擠、甚至丟飯碗的危險。但日本人在酒桌上絕不勸酒,大家心照不宣,自我控制,而且原則上都是自掏腰包。大多數日本員工的每月工資,都會預留固定比例作為應酬用款,高級管理層的比例更高。也許正因為如此,日本酒局雖多,卻很少衍生出揮霍公款、腐敗等問題。  
韓劇里的喝酒現場韓劇里的喝酒現場

韓國

在韓國,人們正試圖拋棄喝酒陋習。韓國媒體去年說,該國一半以上的上班族,無論男女,“一喝酒就暴飲”,每年有20萬億韓元浪費在飲酒上。一位在韓國工作多年的中國人表示,韓國人喝酒的習慣正在發生變化,以前他們喜歡晚上請人吃飯,吃飯時一般都喝“炸彈酒”(雞尾酒的一種),喝到很晚後還要再換地方喝啤酒。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開始在中午請人吃飯,尤其是正式的商務宴請,一般只喝一點紅酒或一杯啤酒。2007年,朝鮮還出現過針對軍隊士兵的演講材料《軍隊沉迷酒風則社會主義就會滅亡》,裡面提到,前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就是飲酒成風,而軍人泡在酒里就無法保衛社會主義,因此助長“酒風”是叛逆國家的行為。

歐美

西方國家對公務宴請中飲酒成本的控制非常嚴格。托比爾斯是英國在野黨保守黨的鐵桿黨員,常要參加英國政壇的各類酒會。他表示,儘管英國人很愛喝,但想在公務場合“喝個夠”的機會卻幾乎沒有。如果是政府部門或政黨組織的酒會,每位登記參加活動的人只能分到一杯酒,因為主辦方對財政開支嚴格把關。
歐美酒文化歐美酒文化
在“啤酒之國”德國,政府部門和企業有非常繁雜、嚴格的報銷程式,首先要在請客前填寫一份“請客計畫”,詳細列出宴請地點、菜品、酒品標準以及請客目的,經批准後才能實施;吃完飯要在發票上標明每道菜和酒的價格,還要匯報請客效果如何。德國公務宴請中酒的標準一般是每人一杯,不超過2歐元。如果違反規定,除了議會的專門委員會可以提出質疑,各聯邦州的腐敗案件處理中心還可協同聯邦審計署專案小組對其進行調查。

酒桌社交論點

(1)法國歷史學教授伏維爾:“酒桌社交在中國地位如此特殊,是因為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把公、私觀念分得很清。西方人如果在辦事過程中相互欣賞,也會相約吃飯,但吃飯只是辦事後派生出的私人交往成果;而在中國,吃飯卻是辦事的工具,私交也可能成為辦事的基礎”。
(2)另一位巴黎大學的教授則認為:“中國的酒桌文化與中國人官本位及權威崇拜的思想有關,在勸酒、敬酒習俗的背後,可能是公權私有以及人身依附的問題”。
(3)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說:“從黃帝造酒的傳說開始,中國的歷史就因為酒而變得形象、生動,曹操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都是歷史美談。事實上,古人飲酒時常輔之以做詩、猜謎的活動,民間飲酒則講究敬神祭祀、長幼尊卑等法度習俗,相比之下,現代中國的一些酒桌習俗被異化了”。
(4)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周寧認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社交方式,西方是咖啡廳社交,而我們就習慣於酒桌。“但問題是,現在的飯店酒桌變成了辦公室的延伸,成了規範之外的一種灰色地帶,並在這裡辦了一些灰色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