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姓

酈姓

酈姓是非常古老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3位。酈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酈姓
  • 類別:中國姓氏
  • 源流:黃帝後裔,以國名為姓
  • 宗譜:仙居酈氏宗譜、會稽酈氏宗譜 等
  • 名人:酈道元、酈涓、酈食其、酈龐
起源,源流一,源流二,演變,始祖,分布,名人,黃帝,酈涓,酈龐,酈食其,酈商,酈炎,酈道元,其他,家譜,郡望,堂號,祠聯,四言,六言,七言,十一言,

起源

源流一

是黃帝的後裔。夏朝建立後,夏王禹追封先代遺民,封黃帝後人涓於酈邑(河南省內鄉縣酈城村),建立酈國。春秋中期,酈國被晉國攻滅,又被周天子封於陳留(河南省開封市),以原國名命姓,稱為酈姓。

源流二

第一個淵源:源於風姓,出自遠古驪山氏女媧,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演變

1、酈,本作“麗”,先祖活動於藍田山區(今陝西臨潼東南),樹木茂盛、景色秀美,故名麗山。2、後加“鹿”,鹿形麗聲,跟當時人們狩獵有關。3、又因山勢逶迤,遠望宛如一匹青黑色的駿馬,加上“馬”旁,稱為“驪山”。4、驪戎部落活動於麗山,在山腳下建立城池,右側加“邑”,成為“酈”。

始祖

酈涓。酈姓是個古老的姓氏,是黃帝的後裔,發祥地在中原地區。根據《元和姓纂》記載,夏禹封黃帝的後裔於酈邑(今河南省內鄉縣酈城村),名叫酈涓,他的族人以後就“以地為氏”,稱為酈氏。後來,族人遷居於新蔡郡,即河南省新蔡縣。

分布

酈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大禹建立了夏王朝以後,敬重上古世代的偉人黃帝,就將黃帝的一個後人封在酈(今河南內鄉),讓他們建立了酈國。酈國王族的後代就以封地名作為姓氏,世代相傳,稱為酈氏,是今天酈氏的最早起源。到了楚漢爭霸之際,有酈氏族人酈食其,陳留人(河南開封),本為里監門吏。因獻計克陳留著功,被封為廣野君。酈食其常為說客,出使於諸侯之間。後說齊,憑舌下齊七十二城,及韓信襲齊,齊以酈食其賣己,遂烹之。
諸暨酈氏遷徙路線:河南內鄉→河南新蔡(固始)→陝西驪山(臨潼)→河南陳留(開封)→河北涿州→河北酈亭→江蘇維揚(揚州)→浙江會稽(長子);浙江蘭溪(次子);浙江諸暨(三子);浙江台州(幼子)。其中,浙江諸暨酈氏發展到江蘇丹陽、江蘇鎮江、江蘇常州、山東青州、安徽安慶、上海市區、湖南耒陽、廣東肇慶、浙江義烏、浙江衢州、浙江杭州、四川成都、香港、台灣、美國等地。

名人

黃帝

軒轅氏,名荼,興起於軒轅谷(今甘肅清水),向中原遷徙,定都於熊山(今河南新鄭)。在涿鹿(今河北涿鹿)聯合炎帝打敗蚩尤,建立華夏族部落聯盟。時當公元前25世紀。

酈涓

黃帝八世孫,禹治水成功後,建立夏朝,尊崇華夏始祖黃帝,封其後人酉涓於酈邑(今河南內鄉),建立酈國,改稱酈涓,是為內鄉始祖,成為中華酈氏宗族最早的源頭。

酈龐

涓公四十五世孫,周惠王六年庚戌(前671年),被朝廷冊封為陳留侯,定居陳留(今河南開封),重新開基立業,是為陳留始祖

酈食其

龐十七世孫,魏安釐王九年(前268年)生於魏國陳留高陽(今河南杞縣)。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劉邦兵臨陳留,食其跟隨劉邦,用計攻克陳留,被封為廣野君。漢王三年(前204年)秋,勸齊王田廣以七十餘城降漢。漢王四年戊戌初(前204年11月),韓信發兵襲擊齊國,齊王田廣認為被騙,乃烹殺食其,時年約六十有五。

酈商

字良臣,食其之弟,魏安釐王二十四年(前253年)生於魏國陳留高陽,早年學習用兵之道。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劉邦攻克陳留後,商率部下跟隨劉邦進攻秦朝,屢立戰功。楚漢戰爭中,轉戰於中原各地。漢高帝六年(前201年)正月,被封為曲周侯。此後,又跟隨高帝出征陳豨、英布。漢高后八年秋,商去世,在位二十二年,終年約七十四歲,謚曰景侯,葬於其兄廣野君墓左側。

酈炎

字文勝,食其公十五世孫,生於漢桓帝和平元年庚寅(150年)。遷居涿州(今河北涿州),是為涿州始祖。炎有高超的邏輯、詩文、音樂才華。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因冤案被捕,在獄中被折磨致死,時年二十八歲。

酈道元

字善長,生於魏孝文帝延興二年壬子(472年)。為官期間,採取嚴厲手段,打擊邪惡勢力,但因此得罪權貴。孝昌三年丁未十月(527年11月),雍州刺史蕭寶夤在長安發動叛亂,北魏朝廷任命道元為關右大使,被蕭寶夤叛軍殺害,終年五十六歲。道元勤奮好學,廣泛閱讀各種奇書,經過多年辛苦,終於寫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經注》,記錄河流1252條,全書達30萬字,共四十卷,開創了我國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歷史,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他

此外,酈姓名人還有:唐代功臣酈昶,北宋功臣酈斌孫,南宋功臣酈文紹,金代詩人酈權,明代學者酈光祖,清代詩人酈滋德,民國將軍酈堃厚……等。

家譜

1、《仙居酈氏宗譜》:現存於仙居縣半溪、林坑口。 2、《永康酈氏宗譜》:保於永康市前酈、後酈。
3、《沂源酈氏宗譜》:現存於山東省沂源縣花峪村。
4、《會稽酈氏宗譜》(東):現存於日本國立博物館;美國鹽湖城宗譜研究會。
5、《會稽酈氏宗譜》(西):現存於上海圖書館。
6、《橫渡酈氏宗譜》:現存於三門縣大橫渡村。
7、《蘭溪酈氏宗譜》:現存於蘭谿市井塘下村。
8、《浣江酈氏宗譜》:現存於上海圖書館。
9、《浣江酈氏宗譜》:現存於諸暨市石橋頭、義烏市下里角塘;北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10、《義烏酈氏宗譜》,現存於衢州市博物館。
宗譜樣本宗譜樣本
11、《蔣堂酈氏宗譜》:現存於金華市寺前。
12、《丹陽酈氏宗譜》:現存於河北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
13、《邵陽酈氏宗譜》:現存於湖南省邵陽縣酈家坪。
14、《蘄春酈氏宗譜》:現存於湖北省蘄春縣金溝。
15、《鹽津酈氏宗譜》:現存於雲南省鹽津縣酈家灣。
16、《浣江酈氏宗譜》:現存於諸暨市江龍、序先房、來鳯、趙公橋、白牆莊、杜家塢、藍社、石橋頭、大馬塢、琅璫山、馬湖沿。

郡望

新蔡郡: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定新蔡縣。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寧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堂號

開封:廣野堂;會稽:長揖堂;蘭溪:枕湖堂;諸暨:永思堂、明經堂;丹陽:注經堂;三門:積善堂。

祠聯

四言

望出新蔡;源自酈國。——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酈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著水經注;封廣野君。——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北朝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曾官御史中尉,執法嚴峻,官至關右大使。好學而博覽,文筆深峭,到各地“訪瀆搜渠”,留心考察水道變遷和城邑興廢等地理現象,著《水經注》四十卷,是公元六世紀前中國最全面而系統的綜合性地理巨著,文筆絢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下聯典指秦漢之際陳留高陽人酈食其(Yì jī 音義基),家貧而好讀書,初為里監門吏。秦末農民戰爭中歸附劉邦,獻計攻克陳留,封為廣野君。楚漢戰爭時,說服齊王田廣歸漢,韓信率軍襲擊齊國,田廣以為是他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烹死。
計紿產祿;威振山蠻。——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酈寄,與呂祿友善,高后崩,大臣欲誅諸呂。太尉周勃劫酈寄父,令酈寄紿呂祿、呂產與出遊,周勃乃得入據北軍。下聯典指後魏·酈道,太和中由尚書主客郎累遷東荊州刺史,威猛為治,蠻民詣闕訟其刻峻,坐免官。
集成水注;學擅縱橫。——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酈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水經注》40卷、《本志》13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下聯典指漢·酈食其,好讀書,為劉邦定計下陳留。酈食基常為說客,使諸侯,後說齊,憑軾下齊70餘城,及韓信襲齊,齊以酈食其賣己,遂被烹之。
清簡為治;懿行可風。——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酈道約,字善禮,任魯陽太守,政簡刑清,民以安居。下聯典指酈氏女酈仲隱為宋氏婦,姻族皆稱其婦德。
著水經注;封曲周侯。——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酈道元撰《水經注》40卷。下聯典指漢·酈商以功封曲周侯。

六言

北魏關右大使;東漢音律專家。——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歷官安南尹、河南將軍、關右大使等。下聯典指東漢學者酈炎,范陽人。字文勝,有文才,精音律。性至孝,靈帝時州郡辟命皆不就。

七言

善禮以清儉為治;仲隱則懿行可風。——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酈道約,字善禮,任魯陽太守,政簡刑清,民以安居。下聯典指酈氏女酈仲隱為宋氏婦,姻族皆稱其婦德。

十一言

服儒者衣冠,洵是漢家三俊;興魯陽學校,嘗注水經一書。——佚名撰酈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謀士酈食其事典。下聯典指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字善長,涿縣人。漢代人桑欽著《水經注》,記中國河流水道137條,酈道元作注,增至1250餘條,增加十倍於原書。成為中國古代地理名著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