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子平

鄺子平

鄺先生,英特爾投資事業部中國區總監,自1999年加入英特爾投資,主要負責在中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投資業務。在加入英特爾之前,鄺先生主要負責思科公司在中國的電信銷售和市場推廣活動。在思科公司工作的5年時間內,他曾在北京和廣州負責不同部門的管理工作。1991年至1994年期間,鄺先生在加州一家名叫Kalpana的公司主管軟體工程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在3Com公司工作。鄺先生擁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商務管理碩士和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碩士兩個學位。2002年,鄺子平先生入選Zero2ipo-2002年中國十佳基金投資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鄺子平
  • 國籍:中國
  • 職業:董事總經理
  • 主要成就:英特爾投資事業部中國區總監
策劃人生,畢業後發展,中外合璧,分期付款,期待理解,創業思路,

策劃人生

啟明創投的董事總經理鄺子平是個典型的策劃成就人生者。1980年,高中畢業的鄺子平通過一個親戚來到美國。在來美國之前,子平已經進行了周密的出國策劃,並且確立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先讀書而不是打工,把書念好;第二,讀完書後,通過工作力爭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第三,永遠做一個中國人,因為他回到中國才有跨文化的優勢。當時,許多同到美國的中國青年名義上是去學習,實際上把主要時間都花在打工上,而鄺子平則老老實實地先呆在舊金山一個社區學校學習英語,後來上了舊金山大學。當時計算機是熱門專業,鄺子平就把計算機確立為自己的專業方向。隨後,他還考入著名的史丹福大學讀計算機碩士。1988年,鄺子平畢業,輾轉進入Kalpana公司工作,他的第二階段目標也實現了。
鄺子平鄺子平
1994年,鄺子平從香港曲線回國,從而完成了第三個目標。此時,已經成為一個國際開放人的他,回國後在人才市場上非常“搶手”,迅速成為英特爾投資部的中國總監。再後來,他又創建啟明創投,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自主人生,首需策劃人生
社會學家也是有名的預言學家托夫勒曾放言:“主宰21世紀商業命脈的將是策劃,因為資本時代已經過去,策劃時代已經來臨。”
在這個社會上有兩種人才,一種是自用之才,一種是被用之才。
自用之才就是能自己創造機會的人才,是創業型人才,是開拓型人才;被用之才則是需要伯樂挖掘的人才,是守成之才,是職業經理人式的人才。而在今天這樣的開放時代——其實包括過去也是——機遇總是眷顧那些自用之才。
策劃,正是要使我們成為自用之才。
唯有渴望自主人生者,才有策劃人生之必要。同樣,但凡自主人生者,必有主動策劃的意識和能力。這兩者的關係如同“先有,還是先有蛋”一樣,密不可分也無法區分。

畢業後發展

2006年11月1 日,在中華創業投資協會2006年年會上,鄺子平再次當選為中華創業投資協會理事,這也是2月底啟明創投第一支基金募集完成後,他為數不多的一次公開露面。因為從這裡“畢業”的人數很多,英特爾投資部(Intel Capital)被業界在私底下稱為“中國創投界的黃埔軍校”。合夥創建啟明前,鄺子平在這裡服役過6個年頭。6年中,他總體負責英特爾投資部中國區業務,並有幸見證了中國創投的第一次浪潮。當然,他也目睹了第一次浪潮推波助瀾下的網際網路泡沫。
鄺子平鄺子平
自己做掌柜
在英特爾投資部之前,鄺子平曾在思科中國任職5年。1994年回國後,鄺子平從一個系統工程師做起,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升任思科中國華南區的總經理。“如果在美國,從一個基層的銷售做起,到這個職位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時間。”鄺子平說,“後來到北京負責思科的電信業務,在國外可能需要的時間會更久。”
創業投資在中國的成長,也經歷了類似的快速路經。“稍有投資經歷且熟悉國內市場,便有機會直接轉身去做VC。”鄺子平認為這種機遇,在國外也是不可想像的。
到2005年下半年,鄺子平感覺自己的機會到了,於是和周穎華(思科前業務發展高級經理)、Gary Rieschel(軟銀美國創業投資基金前執行董事、Mobius創始人)三人一起,從11月開始募集面向中國的基金。那時,Ignition正在試圖進入中國市場,雙方一拍即合。
與知名VC每天會收到大量商業計畫書一樣,世界知名的LP們每天也會收到一大堆的“建議書”,然而,大部分“建議者”可能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但Ignition對投資者的長期回報,使之有機會請求這些LP給啟明提供見面的機會。”得益於這種天時地利,啟明創投第一支2億美元的基金在3個月時間內便募集完成。“這筆資金我們會在未來4年裡完成投資。”在基金宣布成立之初,鄺子平這樣對外界承諾。
“百年老店不敢說,至少我們希望啟明創投可以持續發展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鄺子平說,“這不像有些VC,募集基金時只想著如何儘快套現,以便說服那些投資人繼續投自己的下一支基金。少了心理壓力,我們的投資策略就明確很多。”

中外合璧

具體運作上,啟明創投與Ignition合伙人組成一個投資團隊,從事中國內地投資業務。“我們在經濟利益上會有一些分配。”鄺子平毫不諱言,Ignition並未投資啟明第一支基金。不過,作為合作夥伴,Ignition Partners負責研究中國市場的合伙人John Zagula在啟明成立三個月後即宣布加入。
鄺子平鄺子平
和Gary Rieschel一樣,John Zagula已經把家安在了上海,“他的孩子已經在上海的一家國際學校讀書”。不久前,Ignition創始人董家駿也加入了啟明創投。這樣,John Zagula和董家駿就同時兼任Ignition和啟明兩家機構的合伙人。
“作兩邊的合伙人,一方面Ignition那邊要下很大的決心,還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家庭方面也要下很大決心。”鄺子平說,“中國市場的吸引力確實太大了。”
到2007年1月1日,隨著甘劍平的到任,啟明創投合伙人團隊中,中外雙方將各占3個“名額”。這種情況在中國創投界頗為罕見,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對全球資源和資訊的把握上,能夠形成獨特的優勢。
新基金成立後的第一件事,是要確立自己的風格定位,制定章程。啟明創投也一樣,在基金成立之初,團隊曾有一段時間的磨合。
在英特爾投資部期間,鄺子平儘管名義上負責中國區的所有投資業務,但項目投資最終還是“全球決策”。這種決策程式與大部分只在國內設立辦公室的全球型VC非常類似。 “你要說服的不只是你自己,更多的時候是要準備如何跟決策者講故事。”
“做投資,我要說服的可能只是自己,而不是回去說服Gary。”鄺子平表示,磨合了一段時間後,啟明決策程式還是傾向於“快的那一邊”,“由於只在上海設有辦公室,在舉手表決前,啟明在內部都已經有過多次充分地溝通,所以決策時間很短。
如今鄺子平平均每天“面試”一個創業者,甚至,“每天能保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分期付款

“我們希望在單一企業上投入的資金在800萬美元~1000萬美元之間。”啟明在8個月內共投資了5家企業。“規模最大的超過500萬美元,作為天使進去的一筆投資,只有幾十萬美元。”鄺子平透露,啟明在這5家企業身上的平均投資規模在400萬美元左右。他在方太科技和二度車兩家公司擔任董事。
鄺子平鄺子平
啟明側重早期投資,並且不會“一次付清”。 “正常情況下,我們會先投入100萬美元,以後視企業的發展再投資三五百萬美元,或者更多。”鄺子平認為這種投資理念的好處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如果啟明在一家企業只有100萬美元的投資機會或者只能占有2%的股份,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成立之初,TMT領域是啟明最主要的投資方向。然而,由於TMT領域競爭過於激烈,啟明已經把當初“關注”的醫療保健領域投資比例悄悄調整為“不到50%”。
另一方面,在梁穎宇(任投資合伙人)、胡旭波(任投資總監)加入後,啟明在醫療領域已經組成一個投資團隊,並對落戶成都從事磁力共振業務的奧太科技進行了首輪注資。
對於另一“關注領域”——能源,鄺子平表示,基於“不熟不做”的原則,啟明暫時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投資;另一方面,Gary Rieschel在加入啟明之前,曾在美國投資過不少能源類企業,所以“並沒有招聘相關方面的人進來”。

期待理解

鄺子平更願意將“VC”稱為“風險投資”。身為中華創業投資協會理事的鄺子平,對這一行業在國內的發展,更多的擔憂不是行業本身,而是“社會與政府對VC的理解”。
“人們眼中的VC到底是一個短期行為,還是真正能幫助企業成長?這對VC在國內的發展影響很大。”鄺子平希望人們不要把目光僅僅盯在VC從投資的某家企業有多少倍的回報上。實際上,在風光無限的高投資回報案例背後,也有不少的投資打了水漂。“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VC投資10個希望成為新浪的公司,就不會有一個新浪出來。”

創業思路

2006年的一個聚會上,蔣為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鄺子平。鄺子平出於好奇,問蔣為正在做什麼。當他得知,剛從eBay中國離職不久的蔣為,靠自己的力量正在"玩"一個二手車網站時,立即引起了他的興趣。
但當時的二手車網站實在是太小了,只有蔣為一個人折騰,加上幾個朋友業餘時間提供技術上支持,而蔣為自己的資金也只夠支撐公司小半年。
蔣為是個老北京,回國將近四年,選擇在上海創業,見過把商業計畫急著塞給VC的年輕人,見過被投資人趕跑的創始人,也見過被投資人像趕鴨子一樣催著上市的企業家,整個環境的浮躁有時也讓他感到不安。
“看到資本在起負作用”的蔣為,一直尋找能夠和他一起“慢慢悠悠”地把二度車培養大的投資人。
鄺子平的出現是他預料中的意外。
事實上,一直以來,鄺比較看好中國的早期投資。
鄺子平曾在孵化高新技術的英特爾投資部工作了6年。他與所有在團隊曾投資包括40多家中國企業,其中有超過10家進行了上市、合併或收購。
2006年初創立的啟明創投第一期基金為2億美元,當時鄺子平就看好IT、消費、健康醫療方向,準備投入更多精力在這三個領域深耕細作。不久前鄺子平也把清潔能源及材料科學納入未來早期企業的探索方向。
鄺初步了解二度車的時候,蔣為對公司的發展戰略還並不清楚,後來事實證明當時嘗試的模式並不是對的方向。
多次和蔣為交流之後,鄺覺得蔣不是一個喜歡忽悠的人,“他想把事情做成”。蔣為有在美國多年的軟體工作經驗,他曾在(美國早期電子商務公司,後被GE收購)、Intuit工作,後又在eBay中國擔任主管商務部(Category Management)的副總裁。
幾年前,在eBay中國工作的蔣為天天能看到eBay平台上包括汽車、服裝在內的19個大分類,3000多個子分類的發展動態。從高處看的蔣能看見哪些分類在中國發展的比較迅速。當時3C、服裝、汽車都是大分類中的閃光點。
3C,雖然還有需求,但在蔣為看來這個行業已經沒有蔣為所要的成長加速度,缺乏後勁。服裝行業?也沒有潛力做成百億級的企業。"蔣為認為,可創業的機會很多,同樣辛苦創業,就要選天花板最高的。
汽車成了蔣為心中“天花板最高”的行業。
在eBay的時候,蔣為也有把汽車分類做細的想法。eBay Motors的美國同事曾經和蔣在中國做了調研,斷定其中有機會。但在eBay內部反覆幾次,最終沒有做成。
如果有一個垂直性的網站將汽車分類做精做細,滿足這個分類中多元化的需求,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百億級別企業。而且蔣在調研中已經察覺用戶對車價以及第三方車況檢測都存在潛在的巨大需求。
蔣看到的中國市場,雖然汽車保有量基礎比較小,但從2002年汽車銷量開始攀高峰,2003年繼續爬坡,並且在幾年內超過日本成為新車銷量第二的國家。
汽車行業是過去兩年中被教育行業的鋒芒所掩蓋的一個重點市場。曾經投資弘成教育的投資人童士豪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其在2008年重點探索方向之一定為汽車,而與汽車服務緊密相關的汽車職業培訓是其考察的重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