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字散如,男,1951年生於天津,現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他的作品多次在日本、韓國、瑞士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收藏,2004年國畫作品《淇園煙雨》獲“天津市美術作品展”銀獎。他的出版著作有《鄭連群國畫作品選》、《鄭連群國畫作品集》、《鄭連群中國畫四條屏寫生作品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連群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51年
人物簡介,成就及榮譽,個人作品,作品評價,品味鄭連群的中國畫,心朗映日月 筆意賦心聲,解析鄭連群筆墨精神,媒體關注,以詩思入畫的藝術家,作品欣賞,

人物簡介

字散如,1951年生於天津,現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1984年天津電視台播出個人新聞專題片《梅花香自苦寒來》。
鄭連群
1985年中央電視台播出個人專題電視片《藝術家的昨天與今天》。
1995年應日本翠清書道會的邀請赴日本東京訪問交流。
2002年國畫作品《江陵初雪》獲“紀念毛澤東5.23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天津展區銀獎。
2004年國畫作品《淇園煙雨》獲“天津市美術作品展”銀獎。
2008年赴香港出席天津青年美術寫生作品展開幕式及交流活動。
2009年赴韓國參加天津-仁川美術交流展。
2009年赴澳門參加世界名家書畫作品展及首屆國際書畫藝術發展論壇。
2010年赴越南參加慶祝中越建交60周年在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內舉辦的中越美術交流展
2010年天津市河北區電視台播出<畫說天下-鄭連群專輯>
作品多次在日本、韓國、瑞士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收藏。
《渭川暮雨》等作品入選《當代中國畫百家作品集》、《當代中國畫高端作品集》、《中國當代國畫集萃》、《世紀典範-中國畫壇百家作品集》、《天津二十世紀中國畫作品集》、《大畫家》、《華人文化世界》等畫刊,
論述《中國畫的文學內涵》、《左右中國畫》等文章在《中國書畫報》連載。

成就及榮譽

1984年天津電視台播出個人新聞專題片《梅花香自苦寒來》,1985年中央電視台播出個人專題電視片《藝術家的昨天與今天》,1995年應日本翠清書道會邀請赴日本東京進行訪問交流,2002年國畫作品《江陵初雪》獲“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天津展區銀獎,2004年國畫作品《淇園煙雨》獲“天津美術作品展”銀獎, 2005年天津電視台播出個人專題藝術片《筆情墨韻寫精神-記畫家鄭連群》專輯。2008年赴香港參加天津青年寫生作品展開幕式暨藝術交流活動,2009年赴韓國參加中韓美術交流展暨韓國仁川國際城市展活動,2009年赴澳門參加世界書畫名家作品展暨國際書畫發展論壇等藝術活動,2010年赴越南參加慶祝中越建交60周年於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內舉辦的中越美術交流展暨慶典活動。作品多次在日本、韓國、瑞士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收藏。

個人作品

《渭川暮雨》等作品入選《當代中國畫百家作品集》、《當代中國畫高端作品集》、《中國當代國畫集萃》、《天津二十世紀中國畫作品集》、《華人文化世界》等畫刊,論述《中國畫的文學內涵》、《左右中國畫》等在中國書畫報連載,
工筆花鳥 〈南國夢〉工筆花鳥 〈南國夢〉
出版著作:
《鄭連群國畫作品選》、
《鄭連群國畫作品集》、
《鄭連群中國畫四條屏寫生作品集》。

作品評價

品味鄭連群的中國畫

鄭連群先生是當代中國畫創作中活躍的中堅力量,他的中國畫博採眾長融於一爐,形成了疏宕簡潔的鮮明的藝術風格,尤其他筆下的雨竹酣暢淋漓、獨樹一幟,他畫中的意境蘊含的豐富的文學思想內涵,更是使人回味。鄭連群先生堅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勇於探索,反對睡在傳統的溫床上做自己的夢。所以他的畫既不失中國畫傳統的筆墨精神,又有截然不同於前人的審美取向和品位高度。鄭連群先生更不贊成拿外國的傳統來充當中國畫的創新,認為那是藝術的投機、是對中國畫的褻瀆。創新需要實實在在的藝術追求,需要年復一年的實踐努力。
鄭連群
中國畫的筆墨承載著中國歷史積澱下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已形成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形態,成為中國畫的藝術特徵。鄭連群先生認為中國畫的創新雖然不能排除接受異質文化,但必須保持中國畫的本色不變。必須保持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尚在,特有的審美情趣、審美高度還在。中國畫蘊含文學思想內涵的特性還在,這是區別其它畫種的本質要素。
鄭連群先生在認識和接受當代西方審美意識的同時,也試圖重新發現和認識中國畫傳統筆墨的美學意義,並從更新的高度上認識傳統。 (《工人日報》2010年06月26日 04版)

心朗映日月 筆意賦心聲

在中日韓現代美術家招待展上,天津美協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鄭連群創作的國畫《風雨幾知音》獲得特別成就獎。
作為當代中國畫創作中活躍的中堅力量,他畫中的意境蘊含的豐富的文學思想內涵,更是使人回味。中國畫不論工筆或寫意,都講究立意造型,講究意境,是畫家借物傳神表意,抒情言志,表達思想情感的載體。史上不乏開創新界的方家巨擘,瀏覽他們爐火純青的傳世佳作,可以想見他們淵博的學識、刻苦鍛鍊過程以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鄭連群的雨竹便是一種創新。品味他的雨竹那水墨交融的畫面耐人尋味,撲面而來的雨的氣息使人頓覺雨的清馨縈繞。古人畫雨竹是畫竹子在雨中的動態,而鄭連群畫雨竹是畫竹子在雨中的意境、雨的氛圍,更確切地說是通過竹子來畫雨,是畫雨竹的一種全新的藝術境界。畫家今天的收穫絕非唾手而得,而是幾十年如一日不懈地對雨竹的筆墨探索而來,是畫家堅實的藝術功力和堅韌的創新精神的體現。
鄭連群
鄭連群堅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勇於探索,反對睡在傳統的溫床上做自己的夢。他的畫在亮、大、曲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既不失中國畫傳統的筆墨精神,又有截然不同於前人的審美取向和品位高度。他的筆墨是一種精神境界,有著豐富的內涵,筆韻、筆意、筆氣、筆向情真意切,不斷創新。他不贊成拿外國的傳統來充當中國畫的創新,認為那是藝術的投機,是對中國畫的褻瀆。創新需要實實在在的藝術追求,需要年復一年的實踐努力。

解析鄭連群筆墨精神

居 沖
中國畫濫觴於秦漢,汪洋乎唐宋,直至明清則波瀾壯闊。其貫通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觀念、審美意識和哲學思想;及至近百年來,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融會東西方文化精髓,吸納現代思想元素及美學理念,加之當代畫家活躍的思想情懷和豐富的藝術手法,使中國畫創作登峰造極,達到一個豐富多彩的多元藝術境界,獨秀於世界藝術之林,令人嘆為觀止。中國畫史上不乏開創新境的方家巨擘,瀏覽他們爐火純青的傳世佳作,可以想見他們淵博的學識和退筆如山的刻苦鍛鍊過程以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鄭連群的雨竹便是前無古人的創新。品味他的雨竹那水墨交融的畫面耐人尋味,撲面而來的雨的氣息使人不覺雨的清馨縈繞。如他的<風雨幾知音>,畫中風搖雨曳的翠竹鋪張畫面,使讀者不由而生身在雨境的感覺。他以水破墨、墨破水的藝術手法把竹子在雨中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雨中俯仰搖曳的竹子的筆觸含混而清晰;時疏時密的雨滴在竹子之間傾灑飛濺依約可聞可見。
改革開放以來,禁錮已久的國門怦然打開,極大地激發了當代國畫家的創作熱情,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畫的創作思想體系。使之在迎受外來藝術巨大的衝擊下顯示了堅強的撐力,並綻放出絢麗的火花,國畫創作呈現出繁華的景象。有的畫家主張堅持傳統、主張‘正本清源’;有的畫家反對傳統,反對用舊的概念來阻礙新的跨越;而鄭連群則堅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勇於探索,不安於睡在前人的溫床上做自己的夢。品味鄭連群創作的關於駿馬題材的作品:不變的松風雪域,不變的駿馬崇山,卻融入了不一樣的繪畫語言,不一樣的思想內容,如〈坰野時晴〉、如〈山野〉組畫,都表現了畫家不同的藝術手法和不同的思想方式。更如〈所向無空闊〉,以水洗法畫馬,把駿馬疆場得勝而歸時那一身的傷痕、一身的煙塵和豪情表現得惟妙惟肖。細微之處見精神,似不經意處演繹了畫外無限故事。這正是畫家的良苦用心所在。所以品讀他的畫可見其既不失中國畫傳統的筆墨精神,又有截然不同於前人的審美取向和品位高度。
社會要進步,藝術家首先要走在前列,作品更應具有前瞻性。改革開放使中國畫接受了世紀性的現代化潮流的洗禮。整個西方現代美術史及美術成就一下子徹底地展現在中國畫家的面前,中國畫家對形式美的認識豁然拓寬。鄭連群覺得在認識和接受當代西方審美意識的同時,也要重新發現和認識中國畫傳統筆墨的美學意義,並從更新的高度上認識傳統,這樣才會對中國畫的創作產生更加積極的意義。

媒體關注

以詩思入畫的藝術家

縱觀歷史悠久的中國畫壇,堪稱名家輩出,佳作紛呈。花鳥畫以其特有的表現形式獨秀於藝術之林,不乏經典之作。近十數年來,國畫創作盛況空前。天津更是湧現出一批活躍在當今中國畫壇的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名家,他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各自不同的繪畫語言,並以深厚的藝術功力和堅實的藝術風格形成天津國畫界整體藝術風貌在美術界享有盛譽。天津美協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鄭連群便是這批優秀的實力派畫家之一。
我曾經在《透視宮廷畫派的藝術軌跡》一文中介紹過鄭連群的師承淵源;也曾在《白描天津工筆畫軍團》文章里評論過他的工筆畫成就;但仍然意猶未盡。作為一位花鳥畫家,鄭連群工寫兼備,並且出名極早,可他依舊一顆平常心,不驕不躁不張揚。憑著自己的藝術天賦和勤奮,縱情遨遊在花鳥畫的藝術海洋里。他的工筆畫清秀雋永,寫意畫灑脫洗鍊,兼工帶寫更彰顯其全面的藝術功力。讀他的作品感覺有三個突出的藝術特徵,那就是:儒、雅、韻。
儒,文化也,一種蘊含在畫作中的向上的文化精神。鄭連群是以花鳥畫聞名的畫家,但卻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七十年代後期他師從著名詞人寇夢碧先生研習詩文,對經史子集用功很深。主張以‘詩思入畫’,並著有《中國畫的文學內涵》一文,強調畫家的文學素養。所以他的畫自然是意境深邃,耐人尋味,他的筆端飄溢著的是文化的清芬。其畫用色很少,甚至到了吝嗇的程度,所以看上去往往給人的印象不是很華麗,但是清新秀逸。他的畫是詩思與筆墨精心煉就的抒情篇章,絕不是宋元花鳥畫精雕細刻的翻版古調,而且融合了傳統文化精髓和現代審美意識。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揉入新的藝術語言、新的思想元素和獨自的人生感悟。所以你可以從他的畫作中讀到一種生命的詮釋、讀到一種命運的達觀、一種款曲的情愫、一種沁心的意境。一如讀他的《風雨幾知音》,畫面中婆娑的雨竹占據了大半個空間,他用水破墨、墨破水的藝術手法,將雲搖雨曳的竹林夾風帶水地鋪展在讀者眼前,雲裡霧裡,風來雨去,若隱若現的涼意,似有似無的感傷,推到你的面前,使你不由為之感染、與之動情。而那雨中孤寂無依的丹頂鶴演繹著畫外的故事,引發無盡的思想,這正是畫家強調的中國畫的文學內涵之所在。鄭先生的“雨竹”是遠近聞名的。傳統的雨竹是畫竹子在雨中的動態,而他則是畫竹子在雨中的意境,這是他三十年如一日不懈探索所得。他的雨竹構圖嚴謹,濃淡相宜,疏密得當,置情趣於微妙之中;用功夫於尺幅之外。畫面飽滿而不臃腫;簡潔而不單調。在隨意中控制得當,得於偶然成於必然,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繪畫風格。在他的筆下,雨的氛圍妙趣天成,竹子在雨中的韻味、動態刻畫得淋漓盡致,那撲面而來的雨意和著依約可聞的鶴語竹馨,帶著讀者不覺進入雨中的竹林,給你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享受。
鄭連群
雅,不俗也,一種洋溢在畫作中的超凡的思想情懷。而如何能雅?那需要琴書換日的書齋生活。鄭連群信奉老莊,淡泊明志,以‘澹乎若深淵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養空而浮。’自勉。傾心於筆墨鍛鍊;用心於人格修養。使他能保持住自己那顆藝術家的清淨之心,不從眾,不媚俗,是故他的畫既質樸,又格調清新別致。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人生道路上有明媚的陽春,更有陰霾的嚴冬,但越是艱辛困苦越能激發人的創作潛能,越能創作出感人的好作品。鄭連群喜歡以風霜雨雪為題作畫,無論是雪域崇山中的駿馬,還是雨夜修竹下的丹頂鶴都賦予了不同的文學思想內涵,如〈千山尋夢〉、〈淇園煙雨〉等作品都以抒情的筆墨表達了畫家人生滄桑的複雜感受。幾十年來,他足跡遍及名山大川,在遠離塵囂的大自然里,吸吮著靈感的甘露,體驗塵封的莽野的原始氣息,釋放生活和藝術的激情,從而盡情地在作品中煥發其才思。
韻,味道也,一種浸淫在畫作中的醇厚的藝術底蘊。而這種底蘊是靠年復一年的對文學和藝術的忠誠換來的。一幅沒有韻味的作品,經不起人們的品味、咀嚼,是沒有生命力的。鄭連群不僅有著高品位的藝術修養,而且還有著負責任的創作精神。把握變幻萬千的國畫筆墨表現技巧,鄭連群幾十年如一日,硯田躬耕,經過多少成功與失敗的磨礪,有了對筆墨的獨自理解,使之暢神達意,運用自如,所以才能將心中的意象注入筆端。其實質是繪畫創作剝離造化的膚皮表相,深入本質的醞釀過程。因此,他從不追求傳移摹寫的得失,而是通過造化與心源的融合,化為胸中意念,再通過筆墨展開,使境與道合,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使之耐人尋味。
鄭連群為人豁達瀟灑,又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性情中人。身材偉岸的漢子,卻有著悲閔心腸。他的作品大多都以柔美的鳴禽入畫,我曾經問過他是否畫鷹?他說不畫那些有殺機的內容。所以他的畫秀逸中透著一絲平和,散淡中飄著一絲閒逸,讀他的畫,浮躁的心可以沉靜下來,這便是一個畫家的藝術價值所在。
鄭連群正值創作巔峰時期,幾十年的繪畫生涯,使他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藝術道路,形成了極為鮮明的藝術風格,奠定了他在美術界的藝術地位。早在1984年天津電視台就為之拍攝了個人專題電視藝術片《梅花香自苦寒來》先後在華北各省市展播,中央電視台以《藝術家的昨天和今天》為題介紹了他的藝術歷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天津電視台曾拍攝過大型系列專題藝術片《彩墨群星》第一集-鄭連群專集播出,在社會各界引起良好的反響。多年來,其作品不斷應邀在日本、韓國、瑞士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不斷有作品獲獎或結集出版,但他依然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實踐著自己的藝術追求,繼續新的里程。
(《中國書畫報·畫壇名家 作者/王寶貴)

作品欣賞

圖為鄭連群畫作。
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
鄭連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