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曉廷龍

鄭氏曉廷龍

英國《自然》雜誌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等人報導了發現於我國遼西地區大約1.6億年前沉積地層中產出的一件小型恐龍標本。研究者們基於這件標本命名了“曉廷龍”,模式種為“鄭氏曉廷龍”,以感謝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館長鄭曉廷先生為建立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並以此為基礎保護和收藏大量重要脊椎動物化石標本所做的努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氏曉廷龍
  • 實質:小型恐龍標本
  • 重量:約800克
  • 學術意義:迄今最小的小型獸腳類恐龍之一。
  • 發現地址:遼西地區約1.6億年前沉積地層
形態特質,生物相關性,

形態特質

鄭氏曉廷龍重約800克,代表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小型獸腳類恐龍之一。
它的錐形齒以及長而粗壯的前肢與原始鳥類極為相似,它特化的足部具有恐爪龍類所有的特化第二趾,它的後肢發育長長的飛羽,呈現出典型的四翼狀態。研究者發現,鄭氏曉廷龍代表與生存於德國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親緣關係非常近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一個更加意外的分析結果是:他們的研究顯示始祖鳥不屬於鳥類,位於一個不同的演化支繫上。這一結論對鳥類起源及相關的飛行起源和羽毛早期演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自然》雜誌同期發表了美國著名學者Witmer博士的評論文章。
鄭氏曉廷龍化石鄭氏曉廷龍化石
鄭氏曉廷龍鄭氏曉廷龍

生物相關性

始祖鳥於1861年被命名。標本發現於德國索倫霍芬地區晚侏羅世時期沉積的地層中。作為最原始也是最古老的鳥類,始祖鳥從一開始發現就成為了進化論研究的標誌性物種。在過去的150年中,有關始祖鳥的研究從沒間斷,有關於始祖鳥的飛行能力、生態行為,甚至一些形態特徵一直存在著爭論,但作為最原始鳥類的地位幾乎沒有受到質疑,一直處在鳥類起源研究的核心位置。
徐星等人重新深入分析了始祖鳥的形態,結合發現於中國的大量小型獸腳類恐龍和早期鳥類標本上提供的新信息,尤其是來自鄭氏曉廷龍的新信息,他們對似鳥恐龍和早期鳥類的系統發育關係進行了重新分析,得出了一些極其重要的結論。“我們一個最重要的研究結論是始祖鳥並非鳥類,而是原始的恐爪龍類。用通俗的話說,始祖鳥是迅猛龍的祖先,而不是鳥類的祖先。”徐星介紹說。恐爪龍類是一類與鳥類親緣關係很近的恐龍,分布範圍很廣,從侏羅紀中晚期的亞洲到白堊紀晚期的南美洲和非洲。這一類群的著名代表有《侏羅紀公園》電影裡面出現的迅猛龍和發現於我國遼寧的四翼恐龍-小盜龍。
鄭氏曉廷龍復原圖鄭氏曉廷龍復原圖
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觀點已經被科學界普遍接受,但是科學家門依然孜孜不倦地探索著恐龍到鳥類的轉換是如何發生的。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重建一個可靠的系統演化樹,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這個系統演化樹探尋到底是哪一類恐龍演化成了鳥類,以及最原始的鳥類是什麼樣的。
我國學者在這一方向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果。2008年,徐星等人命名了赫氏近鳥龍,注意到赫氏近鳥龍與始祖鳥共享許多相似特徵。這次發現的鄭氏曉廷龍與近鳥龍來自同一產地。鄭氏曉廷龍的發現再次為始祖鳥與產自中國侏羅紀的四翼恐龍具有緊密的親緣關係提供了更多證據。通過進一步研究,研究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始祖鳥、曉廷龍及近鳥龍的總體形態更加接近恐爪龍類,而不是其他原始鳥類。通過數值化的系統發育分析,研究者得出了始祖鳥並不屬於鳥類,而屬於原始的恐爪龍類的結論。通過對這些類群的全面形態學分析,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演化現象:傳統上認為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的一支演化成為了植食性恐龍,鳥類實際上是這個植食性支系的延續;始祖鳥則代表這個植食性支系再次向肉食性動物演化的另外一支(即恐爪龍類)。恐爪龍類曾經有過全球性分布,但最終在白堊紀末期滅絕。這一假說的提出將促使古生物學家們重新評價有關鳥類起源及相關的飛行起源等相關研究結果。
鄭氏曉廷龍復原圖鄭氏曉廷龍復原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