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村村(安徽石台縣小河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村村位於安徽省池州市石台縣小河鎮,全村10個村民組,人均半畝耕地,山場14畝。鄭村村位於石台縣小河鎮南部山區,東與丁香鎮交界,南與本鎮堯田村相鄰、西與紅石村接壤,北與龍山村安元村交界,屬於中亞熱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鄭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安徽省池州市石台縣小河鎮
  • 面積:20458.86畝
  • 人口:1478人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氣候
基本情況,歷史文化,特色資源,鄉村榮譽,政務信息,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鄭村村位於安徽省池州市石台縣小河鎮,全村10個村民組,人均半畝耕地,山場14畝。1997年該村全年工農業總值不過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是石台縣重點貧困村。 鄭村村位於石台縣小河鎮南部山區,東與丁香鎮交界,南與本鎮堯田村相鄰、西與紅石村接壤,北與龍山村安元村交界,屬於中亞熱帶,全年降水量為1400—1600毫米,雨量充沛,年日平均光照3.9小時,全村土地肥沃土地指數均在十以上,土壤多為黃壤土,砂壤土為主,BA值均在4.4—7.5之間,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生產。
鄭村村

歷史文化

鄭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以本地鄭氏延稱“鄭村村”,名勝古蹟有鄭氏宗祠,建於明代,文革時被毀,遺址保存完好;有位於海報600米以上,險峻陡峭的元末明初城山寨古戰場;有一九三五年中共貴秋東縣委領導發動的著名的農民武裝暴動---鄭村暴動,一九八七年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立碑紀念,也是小河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鄭村通過發展,已成為“皖南板栗第一村”,“‘潤思’牌茶葉原材料基地”,“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特色資源

2008年3月,村級規模進行了調整,現全村總人口1478人,23個村民組,國土面積20458.86畝,其中有林地16059畝、耕地1158.71畝、茶園1200畝、板栗4000畝(含茶園套載、退耕還林),鄭村資源豐富,富有高含量石灰石、優質生態板栗、茶葉、林產品木材、毛竹、山野菜,牧業生產種母豬200餘頭,規模養殖大戶三個。200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900元。
鄭村板栗遠銷合肥、銅陵、舒城和周邊各地,鄭村茶葉園被列為國家標準化示範基地和安徽省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

鄉村榮譽

自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整村推進村以來,鄭村村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關心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鄭村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積極發展茶葉、板栗兩大主導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解決村民出行難問題;加強科技培訓,提高村民科學種植水平;建立合作經濟和互助經濟組織,激勵能人帶動和互幫互助;創建老年協會和文化中心,讓老年人老有所樂;穩步推進村莊整治力度,村容整潔衛生;狠抓招商引資築巢引鳳工作,現以成功入住企業;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黨支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得到明顯提高。
2011年的鄭村村山青水秀,資源豐富,生態良好,文明時尚,先後曾獲石台縣委縣政府2003年度“五個好”村黨支部、“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集體”,2004年度“雙培雙帶”先進集體、2005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2008年度“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先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2009年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先進集體”、“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巾國示範村”、2010年“池州市先進集體”等榮譽。

政務信息

1997年,新的村領導班子上任,如何才能增收致富,徹底改變落後的面貌,成為擺在新班子面前的頭等大事。想起鄭村不少農戶有在房前屋後種植板栗的習慣,新任村支書張曉懷就開始嘗試在房前屋後和自家的茶葉山上種植、嫁接板栗。經過幾年的精心管理,取得了比發展茶葉更好的經濟效益。
1999年初,張曉懷從周邊市場了解到鄭村的板栗個大色紅,味道香甜越來越受到城裡人的喜愛,成為大家饋贈親友的佳品,於是他想把村里大量的茶葉坡地套種板栗,這樣既不影響茶葉生產,又可充分發揮山地優勢。如果1畝地種植30至35株板栗,一株樹產10公斤板栗,1公斤哪怕是賣6元,每畝地就有1800多元的收入。
他把想法和本村幾個有意搞板栗種植的村民一說,立即得到贊同。在領頭種植板栗的頭幾年,張曉懷種了10餘畝地,每畝純收入都在1800元以上。巨大的經濟利益激勵著村民們紛紛搞起了板栗種植。鄭村兩年內就在山地上開發種植了2000餘畝板栗,畝收入由開發初期的1000元,增值到後來的1800元以上。

地圖信息

地址:池州市石台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