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得鎮

張得鎮

張得鎮位於禹州市西南部,距禹州城區10公里,東鄰梁北鎮、小呂鄉,西接鴻暢鎮,北倚三峰山,南與平頂山市郟縣接壤,省道禹神、禹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轄38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69個村民組,63500口人,總面積70.44平方公里,山、崗、平地各占三分之一,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優越,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鎮和農業大鎮。種植業是全鎮的支柱產業。先後在東西部實施了15000畝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建成了路相通、溝相連、田成方、林成網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得鎮
  • 外文名稱:ZhangDe Town
  • 別名:張得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禹州市
  • 下轄地區:張東、張西、張南、張北、大周、山李
  • 政府駐地:禹州市張得鎮三峰路(三叉口)
  • 電話區號:0374
  • 郵政區碼:461670
  • 地理位置: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
  • 面積:70.44平方千米
  • 人口:6.07萬
  • 方言:中原官話-禹州片
  • 著名景點:三峰山,南水北調景觀渠、張良故里
  • 機場:鄭州國際機場
  • 火車站:禹州東站(高鐵站)
  • 車牌代碼:豫K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地貌氣候,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風俗特產,社會治安,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

鄉鎮簡介

張得鄉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距禹州城區10千米。東鄰小呂鄉,北連梁北鎮,西接鴻暢鎮,南與郟縣搭界。面積70.44平方千米,人口60783人(2006年)。轄新賀莊、影壁李、劉村店、張東、張西、張南、張北、萬泉、凹郭、山曹、大周、大槐樹趙、小周、酸棗樹楊、寨外、後袁、山李、石王、晏窯、王集、其祥王、閣王、萬寨、潘莊、二郎、後樓、前張樓、許樓、灣王、柳樹堂、瓦莊、楊樓、孔樓、杜莊、小寨、司村、鄭村、潭口38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69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1958年建八一公社,1961年設張得區,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

地貌氣候

張得鄉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崗、平各占三分之一。氣候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型,四季氣候變化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無霜期長。

經濟發展

2004年,張得鄉以農業產業化為工作主線,強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狠抓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鄉農業總產值實現7262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79萬元,鄉鎮企業入庫稅金完成65萬元;限額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完成16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51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8‰以內。 農業結構調整突出發展中藥材、菸葉、林業及三粉加工業。2004年,張得鄉以市場為導向,繼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引導農民種植中藥材、菸葉、紅薯,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實施“以藥名鄉”戰略,出台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建成以大周、凹郭、影壁李為中心的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帶動其它村中藥材種植業的發展,使全鄉中藥材生產走上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系列化服務的軌道。2004年全鄉種植藥材面積居全市各鄉鎮前列,達15000畝,畝均效益3000元以上;菸葉生產充分發揮傳統種植優勢,在上年種植菸葉4000畝的基礎上,擴大種植面積2000多畝,基本形成了規模化種植、科學燒烤、高產高效的良好局面。為提高菸葉生產技術,張得鄉聘請農業專家為全鄉菸農舉辦培訓班6期,受教育人數達1500多人,菸葉種植已成為張得鄉農業增收的有效途徑;林業生產繼續大力實施通道綠化、平原綠化和荒山造林工程,大力建設藥用林、生態林、乾雜果林,在東部平原截植8.6萬株速生楊,在西部王集、二郎、閣王、晏窯、後樓、灣王崗區完成林網建設,種植速生楊11.5萬株,在後袁、大槐、萬寨完成荒山造林4000畝,栽植桐樹、楊樹16.2萬株,核桃、柿樹、棗樹等乾雜果樹6萬株,構織了覆蓋全鄉的生態林網。同時,與林業技術員簽訂協定,搞好技術承包,強化看管措施,促進林業產業化健康發展;紅薯種植髮揮傳統種植優勢,積極引進優良脫毒紅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促進全鄉紅薯品種的更新換代,在山曹、小寨、張南三個村建成3個“三粉”加工廠,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畝均增加產值300元以上。通過種植業的調整,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畜牧業實現規模發展。2004年,張得鄉繼續大力引導農民規模養羊、養牛、養雞、養豬,推進養殖業上檔升級,重點培育以萬寨為中心的秸稈養羊基地,以石王為中心的秸稈養牛基地,與廣東溫氏集團合作,形成以山曹、大周、小寨為中心的肉雞養殖基地和以大槐、晏窯、潭口、王集為中心的良種豬養殖基地,鄉政府與廣東溫氏集團召開招標新聞發布會,簽約20多家,舉辦培訓班8期,受益農戶500多戶,戶均養殖收入5萬元以上,全鄉新建規模養殖場150個,畜牧業實現了向規模化、良種化、效益。

基礎設施

張得鄉交通便利,省道鄭南公路(鄭州—南陽)西線和縣道禹神公路穿境而過。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張得鄉緊緊抓住許昌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落戶張得的大好時機,引進開發資金160多萬元,對西部二郎、後樓、灣王、晏窯、王集、閣王六個村的5000畝崗區耕地實施了田、林、井、路、機、電綜合治理配套,形成了旱能澆、澇能排、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的節水灌溉示範區,改變了以往西部崗區“望天收”的局面,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社會事業

張得鄉是農業大鄉、人口大鄉,農村剩餘勞動力較多,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工資性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勢在必行。2004年,張得鄉政府與市勞動力就業市場、建功技校、AAA技術職業中專等技術學校合作,採取分村、分班、學校實地操作等方式,培訓外出農民工2000多人,促進就業方式由勞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及時發布用工信息,組織農民工800餘人參加各種用工招聘會,促進了外出人員合理、有序流動。設立勞動事務保障所,建立健全了村、組勞務輸出服務網路,制定獎勵政策和激勵措施,為外出人員提供各種信息、政策、法律等服務,在外出人員較為集中的北京、浙江溫嶺、廣州市建立20個共青團支部和3個黨支部,發揮團員、黨員的先鋒作用,爭做“知法、守法”公民,為當地和家鄉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據統計,全鄉外出務工人員已達13000多人。

風俗特產

禹州紅薯種植面積大,農民有加工紅薯粉條的傳統。紅薯粉條,又稱紅薯冬粉、粉皮、活折,是禹州傳統的名特產品,已有600餘年的歷史。禹州粉條色澤黃亮,身乾條細,均勻片薄,韌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軟爽口深受人們喜愛。純紅薯粉條採用優質鮮紅薯澱粉,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純紅薯粉條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屬綠色天然食品,柔軟可口,營養豐富,久煮不化,宜烹飪、耐保存,素有“人造魚翅”之美稱。食用前開水浸泡5—10分鐘,可冷拌、燜燉、熱炒、涮火鍋。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社會治安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卓有成效。在2004年度的“打惡除霸”鬥爭中,張得鄉共抓獲、批捕在逃犯2名,負案在逃犯1名,治安拘留3人,打擊村霸、路霸各2人,對輕微違法、違規人員舉辦培訓班14期,摧毀了一批流氓惡勢力犯罪團伙,保護了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群防群治工作堅持“以教育為主、預防為主、化解為主”的原則,健全了村級治安防範網路,治安巡邏得到加強。信訪工作堅持領導日制度和輪流值班制度,把各種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定期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公布村務、財務,鄉農經站、財政所建立了定期審計制度,增強了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密切了幹群關係,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

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

2004年,張得鄉新上100萬元以上項目91個,其中工業項目54個,投資19090萬元;農業項目17個,投資6540萬元;三產項目20個,投資7670萬元。閣王紡織品有限公司投資400萬元,擴大服裝加工規模,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120多人,現已成為一家出口外匯的規模公司。全年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與企業負責人外出招商引資11次,完成招商引資2470萬元,完成年度計畫600萬元的41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