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循華

鄭循華

鄭循華,研究員,女,四川名山人,1964年10月生。198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土壤與植物營養系﹔1990在中國科學院瀋陽套用生態所獲生態學碩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獲博士學位;現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大氣邊界層物理與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APC)工作,目前兼任德國Karlsruhe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循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名山
  • 出生日期:1964年10月
  • 畢業院校:北京農業大學
  • 性別:女
  • 學歷:博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獎項,研究項目,主要論著,

人物經歷

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有一位事業有成、為人敬佩的青年女科研人員,她為人正直,淡泊名利,善於協作,工作極為刻苦,學風特別嚴謹,酷愛科研,精益求精,工作中勇於創新、業績顯著,是生態環境、大氣化學研究領域湧現出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她就是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先後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和傑出青年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循華博士。
出身貧寒,發奮讀書,立志成才
鄭循華出生在偏遠的農村,生活環境和條件十分艱苦。國小畢業,她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被縣重點國中班錄取。國中畢業時,她獨自做了和班上的農村同學不同、令老師感到意外的選擇:沒有報考中專,而是選擇了上高中,準備考大學,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樣的選擇,在當時的農村學生中是相當稀少的。上高中,因為開支大,更讓家裡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但是,在學校提供的甲等助學金和補助糧以及老師們經常解囊支持下,她克服了生活上的一切困難,刻苦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從入國中時班上入學成績排名最後,到國中畢業那年曾經上升到前十名,這樣的前進勢頭在緊接著的兩年高中學習中一直保持,直到預考全校第二和高考全縣第一,甚至在大學也一樣,從大學班上入學成績中下等到畢業時因成績特別優異而免試直接成為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
鄭循華性格中的堅毅、執著、刻苦、以及從小樹立的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是她逐步走向成功的基礎。國中最初階段,她在班上的學習成績尚不好,好幾次考試曾經不及格,大考成績在班上靠後。當時老師將班上的學生大致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準備上高中考大學的,另一類則是考中專“脫農皮”的。老師為她制定的國中學習目標自然是爭取畢業時考上中專。有一回,老師弄來幾本《小英漢詞典》(當時的詞典非常少),明確只給準備考大學的學生。她當時要求老師也給自己一本,老師說:“你又不考大學,要它做什麼?”而她還是堅持要了一本。事實上,這本詞典對她後來初、高中英語學習成績的大幅度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概是國中三年級,有一回寫作文,她一想到自己一上物理課就控制不住地打磕睡就非常生氣,隨手就寫上“成天一上課就打磕睡,還說自己長大想當科學家呢!”結果沒想到,老師居然把那篇作文在班上念了一遍,還在同學們面前誇她有當科學家的抱負。這下可糟糕透了,有好幾位女同學一見她就嘲笑道:“科學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樣的嘲笑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甚至到上大學了有的同學一見面還這樣嘲笑。上大學以後的很多年裡,一回想起同學們嘲笑時的音容相貌,心中就不是滋味。每當這個時候,她總告誡自己,一定要當上科學家!從上大學開始,當科學家真正成了她的夢想和為之奮鬥的目標,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阻擋不住她追求名副其實的科學家稱號的步伐。就這樣執著地追求、苦苦地耕耘,十幾年過去了,她終於當上了在大氣化學和全球變化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的中國青年科學家,而且成為佼佼者!
抱著為農業獻身的理想,在上大學時,鄭循華選擇了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的土壤和植物營養專業。經過四年的專業學習之後,她被免試推薦到中國科學院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師從中國著名土壤學家、原中國科學院瀋陽生態所所長及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創始人之一曾昭順研究員,攻讀農業生態學碩士學位。儘管曾先生已於1993年與世長辭了,但他那嚴謹治學、忘我奉公的作風卻對鄭循華的人生觀和科研作風一直產生著深遠的影響。1990年畢業後,鄭循華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沙農業現代化研究所工作。三年之後,她報考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攻讀大氣化學的博士學位。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她留在大氣物理所里從事溫室氣體生物源排放研究。經過幾年埋頭苦幹、潛心鑽研,1998年,晉升為副研究員,2002年晉升為研究員,並被聘為博導,是該所目前僅有的兩位女研究員之一。在她人生37歲的時候當上研究員,這對於她這個農村出生的女性來說,是對她這些年辛勤工作的最大肯定。眼下,德國方面正在為她申請一個德國教授職位,她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已經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而她呢,卻是一個立志為祖國效力的中華赤子,拳拳之心令人敬佩!
刻苦鑽研,勇於創新,成績卓著
鄭循華承擔著多項重要的科研課題,她所進行的大氣化學方面的研究與常規的氣象工作不同之處就是,從最初的觀測數據開始到之後的數據分析以及得出科學結論,每一步都需要親歷親為,尤其是基礎的野外觀測數據採集工作,需要常年在野外進行,而野外觀測的條件又很艱苦,工作也非常辛苦。但為了收集更多更準確的實驗數據,她經常在野外連續一呆就是幾周甚至幾個月,早出晚歸,認真實驗,從不抱怨。為了使得觀測數據更加全面準確,她與課題組的科研人員還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進和創新,從而使得觀測水平不斷提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進一步與國際高水平接軌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後期的數據分析和撰寫論文中,她本著嚴謹認真的態度,廣泛查閱資料,不斷改進分析方法,深入分析觀測數據,攻克每個疑點和難點,從而撰寫出了不少高質量的論文。在這個過程當中,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都是常有的事。
作為課題組和研究室的主要成員,只要是需要她乾的,不管困難多大,她都努力地去完成。在2000年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時,她既要負責收集和整理資料,又要代表實驗室作學術報告,時間十分緊張,準備過程十分辛苦、繁瑣,她一連幾星期幾乎每天都住在辦公室,徹夜整理資料、統計數據、填寫表格,與此同時,還認真準備實驗室有關大氣化學的研究進展報告和口頭學術報告。最終實驗室評估材料和她的報告都得到了評審專家的好評,而她卻因過度勞累而哮喘發作病倒了。在美國New Hampshire大學訪問工作期間,為了編制模型,她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習掌握了一門新的計算機語言,編制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模型模組。為了調試好模型,她連續兩個多月每天在實驗室加班至深夜兩點左右,認真校對每一個數據,直到把整個模型調通並計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她的工作精神和聰明才智使與她在美國一起工作的一位德國科學家深受感動,回到德國後很快就提出與她進一步進行合作研究。1994年以來,鄭循華率領她的課題組先後與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科研機構建立了業務聯繫,學習交流先進的知識,不僅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也向已開發國家的科技界展現了我們中國科學家的優秀風采。
鄭循華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研究成果。在生態系統一氧化氮排放研究方面,她將國際學術界對生態系統一氧化氮排放時間變化規律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步,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一個可以同時描述農田一氧化氮排放的日變化和逐日變化進程的化學動力學經驗方程。她關於農田一氧化氮排放的兩篇研究論文幾乎同時被國際著名刊物Gkobak Chang Biokogy正式發表。她在農田氧化亞氮地氣交換的土壤濕度效應方面的發現被國際刊物Chemosphere-Gkobak Change Sciences的主編特邀發表。目前鄭循華還以其出色的科研成就獲得了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主持開展關於農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研究工作,該研究工作不僅面向國際該領域的學科前沿,同時還直接服務於國家環境外交的緊迫需要。國內外有影響的同行專家對於鄭循華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如“文章提供的研究結果為達到這一目的做出了有實質性的貢獻”、”論文記錄的數據集是獨一無二的”、“對了解全球和區域氮的狀況做出了非常有價值的貢獻,包含有多個新的想法,這些想法將會激發出多個新的研究領域”等等。
鄭循華所取得的突出研究成果使她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她是第三完成人)、曾獲北京氣象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中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大氣科學優秀博士論文獎,先後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和傑出青年。她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了高水平研究論文40餘篇,其中4篇代表作均發表在國際著名刊物上。她發表的論文已經被他人廣泛引用達近70次。鄭循華經常活躍在國際學術界,發起和主持了幾項與德國、美國、日本相關研究單位的合作研究,先後主持召開兩次中德雙邊學術會議,還被日本邀請作為唯一的外國科學家出席日本2002年度全球環境變化研究年會,並做了大會學術報告。這些情況不僅充分顯示出鄭循華不但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國內外影響。也顯示出她出色的學術組織才能和傑出學術帶頭人的良好素質,是不可多得的將帥人才。
關心集體、團結協作、淡薄名利
為了課題組的長遠發展,鄭循華毫不猶豫地積極引進高水平的同行人才,並協同工作,甚至甘為人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通過“百人計畫”項目引進到課題組的黃耀研究員說:“要不是1999年在美國認識鄭循華,我不可能到大氣所來工作?我很榮幸我們有緣合作,鄭循華對其研究工作的濃厚興趣和從不患得患失的品格是我們能夠卓有成效地合作的基礎。”
作為課題組的核心成員之一,鄭循華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大家只有緊密團結、相互幫助,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把事情做大”。每當自己取得一些成績時,她總是說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她自己什麼也做不成。當別人有事需要她幫助時,她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予以幫助。自從知識創新工程開展以來,對外交流工作任務越來越重,經常有接待外賓和國內來訪學者、寫成果宣傳材料和科普宣傳等義務工作,無論科研工作多么繁忙,只要所領導或部門領導布置給她的工作,她都毫無怨言將工作圓滿完成。野外實驗需要自行解決吃飯問題,她常常自己掏錢採購食物,並熱心地給大家做飯。當同事或學生有難處、不開心時,她不但勸慰,還經常提供錢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同事們都誇她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
通過多年非常卓有成效的合作,如今,已經建立起了包括她本人在內的三位中青年研究員共同領導的一個研究組。這個研究組由大約4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員和副研究員以及博士後、博士生和碩士生組成。這樣的研究組在國內外均是少有的,因為通常科研人員一旦自己成為研究員或教授以後,就自己獨立領導一個研究組。而他們三個研究員都不願意各自分開,因為大家有這樣的共識:今天的科研,靠散兵作戰是做不成事的,只有大家優勢互補地交叉協作,才有可能做出大的科研成果,就好比一個足球隊,儘管各個隊員的個人技術都很高超,但如果配合不好是很難贏球的。儘管這個研究組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小有名氣了,但他們的目標是:再經過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發展成國際知名的研究群體,使其研究工作始終站在國際同領域的最前沿。
鄭循華不僅科研工作認真、刻苦,更具有為人稱道的人品。去年所里在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推薦她作為所黨委委員的候選人,她得知後,覺得所里還有別的同志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就主動推薦別人,自己退出選舉。同事知道後,直替她惋惜,她卻說,應當讓更有能力、更適合做此項工作的人去擔任有關職務,無論她本人是否擔任黨的幹部,她都會認認真真地把需要她做的一切工作做好。科研之餘,她經常找部門的科研骨幹談心,談對國家、對當前形勢的認識,提醒科研人員在取得科研成果之時不要忘記自己國家和人民多年來的培養之恩。她常對研究生們講,一個人人品過硬,才能把科研工作做得更好;只有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不會患得患失、在自己個人的利益之內繞圈子。她這樣說,也是這樣做。1996~1998年,因課題經費較十分緊張,課題組的計算機不夠用,她在自己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富裕的情況下,為方便科研,自己掏錢買微機用於野外實驗工作。在與別人的合作中,她從不為個人經濟利益計較,每一個與她合作的人都感到非常愉快。她總是把自己取得的工作成績歸功於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她常常說:“我非常幸運地在工作中遇到了既志同道合又優勢互補還人品高尚的幾位同事。”
由於鄭循華在工作上一貫勤奮努力,使她不斷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但她對名利卻看得很淡,總是把對科學目標的追求始終放在首位。她第一次申報研究員,評審規則由評審人員總數2/3票通過臨時改為3/4票通過,她剛好差一票沒能通過,同志們都非常同情她,建議她申報所長特批,因為評選規則規定所長可以特聘1~2名優秀人才為研究員,如果被聘為研究員,當年就可以分配三間住房,改善她十分困難的家庭住房條件。而她自己卻能很平和地對待此事,說不必去麻煩所長,只要把工作做好,下次再爭取。
愛護學生、培養新人、注重親情
鄭循華同志十分注意對更年輕科研人員的培養。三十八歲的年齡,正是在事業上大幹一番的時候,但鄭循華認為一個人再能幹,也不如一個集體的力量,一個集體就應該時刻考慮補充年輕的力量。因此,一有機會,她就鼓勵年輕同志積極申請課題,並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她曾多次給大家講解如何撰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報告,把自己的體會、經驗和想法都毫無保留地與大家交流。2002年2月,她利用春節休假時間,為組內的年輕同志修改了三份申請報告。作為導師,她總是想方設法解決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困難,使他們能夠踏踏實實地工作和學習。她得知一位在野外工作的研究生的父親生病需要醫治時,她立即趕往野外實驗站接替他的工作,讓該研究生趕快回老家帶父親治病。對學生的科研工作,她總是細心指導,認真地審閱和修改他們所寫的論文,努力幫助他們儘快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水平。在觀測站,除了指導實驗工作,就是幫助研究生寫學術論文。2002年5月在野外出差兩周,每天早晨4:00點鐘起床開始工作,一直到深夜才休息,這期間除正常的實驗工作,還為研究生們共修改了4篇論文,目前已全部被國內CSCD收錄的刊物正式發表,而這4篇論文,均是研究生們為第一作者。她對自己規定:研究生本人也需要發展,她不要研究生為她發表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因為在她過去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為她的導師發表過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
她現在經常向自己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們講述自己過去的老師是如何教書又育人的。她常把老師們比作自己的再生父母,一點都不過分。她認為,自己今天的富有特點的為人處事方式也是科研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是從她的老師們那裡繼承來的。她常說自己很幸運,在學習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對自己影響深遠的老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還教給自己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今天,她在搞科學研究的同時也擔負起了教書育人的重任,她時時都在努力用過去老師們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研究生們。她非常希望能把老師們的優良品德傳下去。
由於工作非常繁忙,需常年野外出差,即使不外出,除正常上班外,也因家裡沒有工作條件,她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要在辦公室加班,這使鄭循華覺得非常愧對自己的家人。1994年,正當鄭循華正負責實施一個野外站的實驗研究工作時,孤身一人在老家生活的父親患腦溢血病危,她急忙趕回去將父親搶救過來,但由於工作脫不開身,她僅僅在醫院裡照顧了父親兩個星期,就不得不將父親託付給老家的鄰居照看,自己返回實驗站繼續實驗工作。因缺乏精心護理,父親未能恢復,完全喪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給日後的生活增添了無比的痛苦。為此,鄭循華無比內疚與自責。因鄭循華是獨生子女,老家沒有任何親人,只能把父親從四川老家接到北京來一同生活,加上一個小女兒,一間一套34平方米的住房,一家四口擠在裡面一住就是六、七年。家裡生活瑣事基本上全壓到了丈夫一個人的身上,為此她經常感到自責。因此,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她總不忘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對丈夫和女兒的責任,一有空在家,她或是做家務,或是指導女兒作業,或是為生病的父親和工作也十分繁忙的丈夫洗洗涮涮。有時候晚上女兒實在離不開她,她就先把女兒哄睡覺,再到辦公室加班工作,有時一直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才回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1年,中國科學院路甬祥院長到大氣物理所視察工作,鄭循華博士代表大氣所青年科學家向院長匯報工作。由於她紮實的科研功底和突出的科研成果以及出色的演講,報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匯報會結束後,院長高興地握著她的手,問她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她驕傲地說:“我的所有學位都是在國內取得的,是祖國的老一代科學家培育了我!”

研究方向

全球變化生物學,碳、氮微量氣體地氣交換,氮循環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排名第三)
鄭循華
“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稱號(2003年)
“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稱號(1998年)
“中國科學院(京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稱號(2003年)“學篤風正”優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2003年)
北京氣象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1998年)
中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
“學篤風正”大氣科學優秀博士論文獎(1996年)等

研究項目

"中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項目)﹔"CO2升高影響稻麥輪作農田-大氣痕量氣體交換FACE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田NO排放的實驗與模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稻田碳氮微量氣體排放的過程模式研究"(中德交流與合作項目的中方首席科學家)。

主要論著

Sun, W.J., Huang, Y., Chen, S.T., Zou, J.W. and Zheng, X.H., 2007. Dependence of wheat and rice respiration on tissue nitrogen and the corresponding net carbon fixation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rate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4(1): 55−64.
Zheng X, Zhou Z, Wang YS, Zhu J, Wang YL, Yue J, Shi Y Kobayashi K, Inubushi K, Huang Y, Han S, Xu Z, Xie B, Butterbach-Bahl K, Yang L, 2006. Nitrogen-regulated effects of free-air CO2 enrichment on methane emissions from paddy rice fields. Global Change Biology 12 (9), 1717-1732.
Xu, Z., X. Zheng, Y.S. Wang, Y.L. Wang, Y. Huang, J. Zhu, 2006. Effect of free-air atmospheric CO2 enrichment on dark respiration of rice plants (Oryza sativa L.).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115, 105-112
Yue, J., Y. Shi, X. Zheng, G. Huang, J. Zhu, 2006. The influence of 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 on microorganism of a paddy soil in the rice-growing season. Applied Soil Ecology 35(1), 154-162.
Jiang CS, Wang YS, Zheng XH, Zhu B, Huang Y, Hao QJ. 2006.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three paddy rice based cultivation systems in southwest Chin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3 (3): 415-424.
Werner C, Zheng X, Tang J, Xie B, Liu C, Kiese R, Butterbach-Bahl K, 2006. N2O, CH4 and CO2 emissions from seasonal tropical rainforests and a rubber plant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Plant and Soil 289, 335-353.
Zhang LH, Song CC, Zheng XH, Wang DX, Wang YY, 2006. Effects of nitrogen on the ecosystem respiration, CH4 and N2O emissions to the atmosphere from the freshwater marshes in northeast 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DOI 10.1007/s00254-006-0485-9.
Ding, W. Y. Cai, Z. Cai, X. Zheng, 2006. Diel pattern of soil respiration in N-amended soil under maize cultiva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0, 3294-3305.
Huang, Y., Zhang, W, Zheng, X.H., Han, S.H. and Yu, Y.Q., 2006. Estimates of methane emissions from Chinese rice paddies by linking a model to GIS databas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6(4):980−988
Jiao, Y., Huang, Y., Zong, L.G., Zheng, X.H., Sass, R.L., 2005. Effects of copper concentration on methane emission in rice soils, Chemosphere, 58(2):185—193
Zou, J.W., Huang, Y., Sun, W.J., Zheng, X.H. and Wang, Y.S., 2005. Contribution of plants to N2O emissions in soil-winter wheat ecosystem: p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Plant and Soil, 269:205—211
Zou, J.W., Huang, Y., Jiang, J.Y., Zheng, X.H. and Sass R.L., 2005. A 3-year field measurement of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rice paddies in China: Effects of water regime, crop residue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Global Biogeochem. Cycles, 19, GB2021, doi:10.1029/2004GB002401
Zou, J.W., Huang, Y., Lu, Y.Y., Zheng, X.H. and Wang, Y.S., 2005. Direct emission factor for N2O from rice-winter wheat rotation systems in southeast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4755—4765
Zheng, X.H., Han, S.H., Huang, Y., Wang, Y.S. and Wang, M.X., 2004. Re-quantifying the emission factors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ing the direct N2O emission from Chinese croplands,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18, GB2018, doi:10.1029/2003GB002167
Zhongjun Xu, Xunhua Zheng, Yuesi Wang, Shenghui Han and Yao Huang, #Jianguo Zhu, #Klaus Butterbach-Bahl,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and N fertilization on CH4 emissions from paddy rice fields,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Vol.18, GB3009, doi:10.1029/2004 GB002233, 2004
Huang, Y., Zhang, W., Zheng, X.H., Li, J. and Yu, Y.Q., 2004. Modeling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with vari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doi:10.1029/2003JD004401)
Huang, Y., Zou, J.W., Zheng, X.H., Wang, Y.S. & Xu, X.K., 2004.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as influenced by amendment of plant residues with different C:N ratios,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36(6): 973-981
Jiao, Y., Huang, Y., Zong, L.G., Zheng, X.H., Sass, R.L., 2004. Effects of copper concentration on methane emission in rice soils, Chemosphere, doi:10.1016/j.chemosphere.2004.03.005
Zou, J.W., Huang, Y., Zheng, X.H, Wang, Y.S. and Chen, Y.Q., 2004. Static opaque chamber-based technique for determination of net exchange of CO2 between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atmosphe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9(4):381—388
Zou, J.W., Huang, Y.,Zong, L.G., Zheng, X.H. and Wang, Y.S., 2004. Carbon dioxide,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s from a rice―wheat rotation as affected by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 and temperatu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1(5): 691—698
#Changsheng Li, #Arvin Mosier, #Reiner Wassmann, #Zucong Cai, Xunhua Zheng, Yao Huang, etc., 2004, Mode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rice-based production systems: Sensivitity and upscaling,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Vol. 18, GB1043, doi:101029/2003 GB002045
Zheng, X.H., Huang, Y., Wang, Y.S., Wang, M.X., 2003.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itric oxide emission from a typical Chinese rice-wheat rotation during the non-waterlogged period, Global Change Biology, 9:219—227
Zheng, X.H., Huang, Y., Wang, Y.S., Wang, M.X., Jin, J.S., Li, L.T., 2003. 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 on nitric oxide emission from a typical Chinese rice-wheat rotation during the non-waterlogged period, Global Change Biology, 9:601—611
Xu-Ri, Yuesi Wang, Xunhua Zheng, *Baomin Ji & Mingxing Wang, 2003, A 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d and modeled N2O emissions from Inner Mongolian semi-arid grassland, Plant and Soil ,2003,255:513-528
Xunhua Zheng, Congbin Fu, Xingkai Xu, Xiaodong Yan, Yao Huang, Guanxiong Chen, Shenghui Han, Fei Hu,2002.The Asian Nitrogen Case Study. Ambio, 31(2), 79-87.
Huang, Y., Jiao, Y., Zong, L.G., Zheng, X.H., Sass, R.L. and Fisher, F.M., 2002. Quantitative dependence of methane emission on soil properties,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64(1-2): 157—167
Xingkai Xu, #Boeckx Pascal, Yuesi Wang, Yao Huang, Xunhua Zheng, Fei Hu and #Van Cleemput Oswald , 2002,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s during rice growth and through rice plants:effect of dicyandiamide and hydroquinone,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36: 53-58
Xunhua Zheng, Mingxing Wang, Yuesi Wang, Renxing Shen, Ji Gou, Jing Li, Jisheng Jin, Laotu Li, 2000. Impacts of Soil Moisture on Nitrous Oxide Emission from Croplands: a case study on the rice-based agro-ecosystem in Southeast China. Chemosphere-Global Change Science, 2: 207-224.
Xingkai Xu, Yuesi Wang, Xunhua Zheng, et. al. 2000, Methane emission from a simulated rice field ecosystem as influenced by hydroquinone and dicyandiamid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0,263(1-3): 243-253
Xunhua Zheng, Mingxing Wang, Yuesi Wang, Renxing Shen, Jing Li, 2000, Mitigation options on greenhouse gas (CH4, N2O, NO) emissions from cropland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7(1): 83-92.
Xunhua Zheng, Mingxing Wang, Yuesi Wang, Renxing Shen, Jing Li, J. Heyer, M. K?gge, H. Papen, Jisheng Jin and Laotu Li, 1999. Characters of greenhouse gas (N2O, NO, CH4) emissions from croplands of Southeast China. World Resource Review. 11(2): 229-246.
Xunhua Zheng, Mingxing Wang, Yuesi Wang, Renxing Shen, Jing Li, J. Heyer, M. K?gge, H. Papen, Jisheng Jin and Laotu Li, 1998. Comparis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y Field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5(4): 569-579.
Xunhua Zheng, Mingxing Wang, Yuesi Wang, Renxing Shen, Xingjian Shangguan, J. Heyer, M. K?gge, H. Papen, Jisheng Jin and Laotu Li, 1997. N2O and CH4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in Southeast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1(2): 167-174.
黃耀, 張穩, 鄭循華, 韓聖慧, 於永強, 2006. 基於模型和GIS技術的中國稻田甲烷排放估計, 生態學報,26(4):980−988
張穩,黃耀, 鄭循華, 於永強,2006.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靈敏度分析,生態學報,26(5):1359−1366
鄒建文,黃耀,宗良綱,鄭循華,王躍思, 2006. 稻田不同種類有機肥施用對後季麥田N2O排放的影響,環境科學, 27(7):1264−1268
盧燕宇,黃耀, 鄭循華, 2005. 農田氧化亞氮排放係數的研究,套用生態學報,16 (7) :1299—1302
劉巧輝, 黃耀, 鄭循華, 2005. 基於BaPS系統的旱地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分量確定探討, 環境科學學報, 25(8):1105—1111
孫文娟, 黃耀, 陳書濤, 鄒建文, 鄭循華, 2005. 稻麥作物呼吸作用與植株氮含量、生物量和溫度的定量關係, 生態學報,25(5):1152—1158
陳書濤, 黃耀, 鄭循華, 陳玉泉,2005。輪作制度對農田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及驅動因子,中國農業科學,38 (10) :2053—2060
孫文娟,黃耀,陳書濤,楊兆芳,鄭循華,2004. 作物生長和氮含量對土壤-作物系統CO2排放的影響,環境科學,25(3):1—6.
鄒建文,黃耀,鄭循華,王躍思,陳玉泉,2004. 基於靜態暗箱法的陸地生態系統-大氣CO2淨交換估算,科學通報,49(3):258—264.
鄒建文,黃耀,宗良綱,鄭循華,王躍思,2003. 稻田CO2、CH4和N2O排放及其影響因素,環境科學學報,23(6):758—764.
鄒建文,黃耀,宗良綱,蔣靜艷,鄭循華,王躍思,2003. 稻田灌溉和秸稈施用對後季麥田N2O排放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36(4):409—414.
鄭循華,徐仲均,王躍思,韓聖慧,黃耀,蔡祖聰,朱建國,2002. 開放式空氣CO2增高影響稻田-大氣CO2淨交換的靜態暗箱法觀測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13(10):1240-1244.
鄭循華, 王明星, 王躍思, 2000. 太湖地區農田NO排放不連續測量最佳時間,環境科學, 21(1): 1-6.
鄭循華, 王明星, 王躍思, 李老土, 金繼生, 2000. 華東稻麥輪作系統的冬小麥田NO排放觀測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 11(4): 577-581.
鄭循華,王明星,王躍思,1999.農田NO排放的時間變異性. 環境科學. 20(2): 17-21.
鄭循華, 王明星, 王躍思,沈壬興,金繼生,李老土,1998. 農田NO排放自動觀測. 環境科學. 19(2): 1-5.
鄭循華, 王明星, 王躍思,沈壬興,張文,龔宴邦,1997. 溫度對農田N2O產生與排放過程的影響. 環境科學. 18(5): 1-5.
鄭循華, 王明星, 王躍思, 沈壬興,龔宴邦,張文,駱冬梅,金繼生,李老土,1997. 華東稻麥輪作生態系統N2O排放過程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 8(5): 495-499.
鄭循華,王明星,王躍思,沈壬興,龔宴邦,駱冬梅,張文,金繼生,李老土,1996. 稻麥輪作生態系統中土壤濕度對N2O產生與排放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 7(3): 213-2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