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回民中學校志

鄭州市回民中學校志

《鄭州市回民中學校志》是鄭州市教育志系列叢書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市回民中學校志
  • 作者:鄭州市教育志系列叢書編委會
  • 出版時間:2004年12月
  • 出版社:鄭州市回民學校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樊芹樓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鄭州回民中學發展的歷史以及教學工作、德育工作、群團組織建設等。

作品目錄

封面
鄭州市回民中學校志 1948-2002
領導關懷
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賽福鼎·艾則孜題詞
前河南省委書記侯宗斌題詞
前河南省委副書記范欽臣題詞
前河南副省長於友先題詞
1998年12月省委書記楊析綜到校視察
1988年12月市委書記曹磊及市人市、財政部門有關領導聽取學校改革匯報
1988年12月省委副書記姚敏學、副省長於友先,省教委主任徐玉坤到校指導工作
1990年5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楊海波到校視察
1990年11月鄭州市委書記,河南省委常委宋國臣到校視察
1990年10月30日國家民委常務副主任趙延年(右四)到校視察
1992年6月河南省委書記侯宗斌到校視察
1992年5月國家民委教育司司長王美逢、河南省民委主任馬迎洲、省教委副主任馬振海出席在我校召開的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會
2000年7月河南省副省長張士英(右二)視察學校高招考點
200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陳乃芬(右二)來校指導
2000年時任鄭州市教委主任魏書彥(前排中)到學校指導工作
鄭州市教育局司福亭局長來校視察
輝煌歷程
1986年受團中央表彰
1992年被國家教委、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
1998年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評為“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單位”
1994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
1998年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評為“勞動技術(勞動)教育先進學校”
2001年9月被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授予“民族之光”榮譽稱號
1998年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評為“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
2001年12月被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評為“示範校”
2002年10月被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評為“全國中國小民族團結教育先進集體”
1948年8月,私立聖達中學(鄭州回中前身)創立。
1978年元月,回中校辦工廠鄭州化學試劑二廠建廠,後陸續建起鄭州香料廠(1986年)鄭州化學試劑二廠一分廠(1989年)。
1984年鄭州回中被確定首批校長負責制改革試點。
回中參加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組織的各種競賽,連續七次奪得冠軍
1994年學校被省教委批准為具有保送生資格學校
1988年5月學校經省教委批准,每年面向全省招收一個“民族教育示範班”和一個“民族教育特長班”。
1988年10月學校舉行建校50周年慶典,時任河南省委組織部長馬憲章、省教委副主任馬振海、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長蘇寶生等出席開幕式。中央電視台播音員海霞和省政協委員沙恩泉主持開幕式。
2001年學校被鄭州市教育局確定為鄭州市首批爭創國家級名校的三所學校之一。
2002年5月學校舉辦了全省中學中第一個“英語節”,全省100多所學校200多名專家教師參加了交流,研討。
2002年學校以103.66分的成績順利通過市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成為鄭州市首批示範性高中。
2002年5月經市教育局批准,學校成立河南省第一支中學生交響樂團和民樂團。
2002年11月學校交響樂團應邀參加“鄭州市和日本國琦玉市結為友好城市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演出。
校舍變遷
1948年私立聖達中學初建時的教室舊址
1953年學校私立改公立時國家撥專款建起來的教學樓
1953年建成的校辦公樓(1998年重新裝修)
1986年學校自籌資金建起的八角形教學樓
1990年建成的回中新校門(2001年重新裝修)
1997年9月建成的綜合樓
1999年建成的北教樓(高中教學樓)及階梯教室
1984年建成的圖書實驗樓(1999年增加一層並重新裝修)
2002年建成的塑膠運動場
截止2002年學校已建成6棟家屬樓,共有住房272套,極大改善了教職工住房條件
2002年開始建設的回中分校教學樓
園丁風采
唐玉潤:著名書畫家,鄭州教育畫院院長,山東大學、鄭州大學教授(1949.3-1952年在校任教)
劉緒慶:國務院特殊津帖獲得者(1961.9-1978.9在校任教)
五十年代六位高級知識分:
馬福善
栗鴻文
張俠生
常余吾
寧少清
岳振鏌
四位特級教師:
物理特級教師 馬重陽
語文特級教師 丁長義
物理特級教師 崔長文
英語特級教師 買繼紅
省級優秀教師:
王恩延
桂漢君
張躍學
魯景枝
獲得全國榮譽的校領導和教師:
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班主任、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馬秀玲
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個人 胡錫田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張延傑
為學校作出突出貢獻和成績的教師
王子模
劉彭野
部分三會(黨代會、人大、政協)代表
鄭州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杜振梅
左起:省政協常委丁長義,省人大代表馬福善、張延傑,省政協委員夏邦荇市政協常委胡海泉,市人大代表馮金曄
桃李芬芳
馬憲章:(1957屆校友)河南省委組織部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省工會主席
朱鎔基視察儀征化纖廠總廠時與朱恪禮(左二)親切握手
1999年江澤民主席接見沙顯明政委(右二)
2000年胡錦濤主席接見沙顯明政委(左一)
趙晨:1963屆校友,國務院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
劉世東:1968屆校友,河南省體委副主任
郭艾生:1963屆校友,紫荊山百貨大樓高級營業員,“茶博士”、全國勞動模範、省人大代表、省“五一”獎章獲得者(右一)
丁學文:校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教授、碩士生導師
胡世超:校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教授
郭利傑:1961屆校友,長安畫壇名家。西北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其代表有作:“一唱雄雞天下白”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
沙恩泉:校友、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左一)。
張波:1977屆校友,留奧地利博士後
王健:1980屆校友,留奧地利博士,奧地利BAE項目投資及管理公司總經理
楊艷:1983屆校友,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被選入《當代世界名人傳》和《中華女英才》
邢衛紅:1984屆校友,微生物學博士,生物遺學博士後
職承信:1984屆校友,博士
楊牧:1984年屆校友(右二),西安山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李靜:1984屆校友,國家級運動員,1994年廣島亞運會獲女子跳遠銀牌;1995年中日對抗賽跳遠冠軍;1994年全國錦標賽跳遠冠軍。
1 王剛:1994屆校友,國防科技大學博士,世界大學生數學建模賽一等獎獲得者
2 海霞:1989屆校友,中央電視台播音員
3 張煒:1996屆校友,上海交大學生,河南省物理奧賽特等獎獲得者
4 陸欣:1997屆校友,上海交大學生,1997年高考河南省理工科第一名
師生活動
陳方燮老師輔導的航模組(1954年攝)
穆光籃球隊深受當地民眾愛戴(1956年攝)
射擊比賽獲獎(1957年攝)
陳健亭老師輔導的女子壘球隊(1959年攝)
德育實踐活動
離退休教工旅遊
學生科技作品展覽會
2001年師生迎新春聯歡會
2002年秋季運動會
2001年陳建華同學在省第十七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比賽中榮獲男甲400米欄第一名
2002年回中獲河南省“晨光”杯桌球賽男團冠軍
1985年大爾代節校黨政領導和回族教職工共慶佳節
1985年學校鼓號隊參加青運會開幕式表演
美術活動課
1999年教工迎澳門回歸大合唱
對外交流
1959年11月阿爾及利亞青年訪華代表團來校訪問
1989年10月胡錫田書記在日本學校考察
1990年10月在鄭州市召開的全國部分回民中學校際協作體第五屆校長會開幕式
1993年6月張延傑校長和泰國小學生在一起
學校先後兩次為青海民和女子回中代培學生20多人,升學成績優異
1995年學校高級教師攀芹樓赴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講學
2000年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第十五屆師生夏令營在學校開營
2001年馬來西亞中學教育代表團來學校參觀
2002年學校語文組赴上海參加“中國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上海年會
2002年4月學校部分數學教師赴湖南師大附中等學校參觀
2002年10月王現超校長(右三)赴美國考察中學教育
歷屆領導
沙景昌 首任董事長
金振鐸 首任校長
李效良 代校長
馬瑞五 董事長
郭乾之 校長
李家榮 校長
常叔平 副校長
買慶雲 校長
馬福善 校長
葛玉懷 書記兼校長
王廷楨 書記兼校長
顏義宏 書記
林安利 書記兼校長
馬仁選 書記
王文瑞 副書記
魯鳳祥 革委會代主任、書記
劉守信 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李中才 書記
胡錫田 書記
張延傑 校長
王治業 校長
杜振梅 書記
王現超 校長
編寫人員本志編寫人員:前排左起依次為:劉家玲 周可楨 張雅靜 後排左起依次為:劉會營 張士聚 樊芹樓 史俊卿 任東銀
鄭州市教育志系列叢書編委會
朔州回中志編修領導小組
鄭州回中校志編輯組
鄭州市回民中學校志簡介
編寫體例
目錄
前言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學校領導與機構設定
第一章 私立聖達中學時期
第二章 國立回民中學初期
第一節 黨的組織
第二節 行政領導與機構
第三章 文革時期
第一節 文革前期
第二節 文革中期
第三節 文革後期
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第一節 黨的組織
第二節 行政領導與職責
第三節 體制改革
第二編 教學工作
第一章 私立聖達中學時期
第一節 教學管理
第二節 課程和教材
第三節 教學研究
第四節 教學質量
第五節 學科活動
第二章 國立回民中學時期
第一節 教學管理
第三節 教學研究
第四節 教學質量
第五節 學科活動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一節變革中的管理體制
第二節課程和教材
第三節 教學研究
第四節 教學質量
第五節 體育人才
第四章 改革開放新時期
第一節 教學管理
第二節 課程和教材一
第三節 教學研究
第四節 教學質量
第五節 學科活動
第三編 德育工作
第一章 私立聖達中學時期
第一節 鄭州解放前
第二節 鄭州解放後
第二章 國立回民中學時期
第一節 政治思想教育
第二節 社會實踐活動
第三節 學先進樹典型
第四節 德育隊伍與制度建設
第四章 改革開放新時期
第一節 制度建設
第二節 德育教育網路
第三節 內容和途徑
第四節 德育創新與研究
第五節 評價與成果
第四編 群團組織
第五編 民族特色與對外交流
第一章 政府重視民族教育
第二章 民族特色
第三章 對外交流
第六編 校舍與設備
第一章 私立聖達時期
第二章 國立回民中學初期
第三章 文革時期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第七編 勤工儉學·校辦工廠·創收
第一章 勤工儉學
第二章 校辦工廠
第八編 榮譽篇
第九編 入志人物
沙景昌
金振鐸
李效良
馬瑞五
郭千之
李家榮
常叔平
買慶雲
馬福善
葛玉懷
王廷楨
顏義宏
林安利
馬仁選
王文瑞
魯鳳祥
劉守信
奎中才
胡錫田
張延傑
王治業
杜振梅
王現超
王子模
岳振鍈
張俠生
栗鴻文
寧少清
唐玉潤
常余吾
馬重陽
劉彭野
丁長義
馬秀玲
朱恪禮
沙顯明
崔長文
劉緒慶
樊芹樓
張躍學
馬憲章
趙晨
劉世東
郭艾生
陳保
姬國鈞
楊太森
郭利傑
王健
王遂舟
張波
楊艷
楊牧
職承信
劉宏
邢衛紅
李靜
海霞
張煒
陸欣
張斌
桂漢君
王恩延
魯景枝
買繼紅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