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位於鄭州市商城路東段路北,原名城隍靈佑侯廟。該廟始建於何時,文獻缺乏確切記載。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鄭州城隍廟
  • 地理位置:鄭州市商城路東段路北
  • 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
  • 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8:00-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明初鄭州同知張大猷草書石碑《福贊》、《壽贊》兩通
  • 原名:城隍靈佑侯廟
  • 特色:建造精緻、結構堅實
  • 電話區號:0371
  • 車牌:豫A
  • 郵編:450099
  • 建造時間:明朝洪武年間
  • 東西寬:30米
  • 南北長:130米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河南省鄭州市
  • 建議遊玩時長:1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簡介,歷史典故,基本概況,建築結構,交通信息,

簡介

據民國《鄭縣誌》記載,明弘治十四年(1501)知州石純粹,嘉靖六年(1527)知州劉汝,隆慶四年(1570)知州李時選均曾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州陳一魁、五十三年(1714)知州張,乾隆五年(1740)知州張鉞,光緒十六年(1890)知州吳榮棨亦重修。此廟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積約10畝。由大門、過庭、戲樓、大殿、後寢宮和東、西廊房組成。大門面闊3間,進深2間,懸山式建築,綠色琉璃瓦頂,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雲昂嘴,耍頭呈象鼻狀。斗拱後尾均平插垂蓮柱,垂蓮柱上金枋相連,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檁。明間前後立4根石柱,周圍用木柱,中間為木製通柱,平面均呈小八角形。實榻大門3合,分別裝在通柱上。門前砌6級扇面形垂帶式踏跺,左右立1對石獅子。過庭距大門10餘米,面闊3間,進深2間,硬山式建築。灰筒瓦頂,正脊兩端置大吻,中部飾二龍戲珠和寶瓶,下有浮雕人物,中置神像,兩側各有1對追逐相鬥的騎士,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垂脊上的裝飾也富有變化,龍飛鳳舞,百花盛開,配以獅子滾繡球和海馬、狎魚等脊獸,十分精巧秀麗。檐下置一斗二升斗拱。山牆下砌築有弧形墀頭,下部雕磚上飾有麒麟、花草和須彌座,刻工精細。戲樓,又稱樂樓。與過庭相距咫尺,面闊3間,進深2間,歇山式高台樓閣,樓高12米餘,主樓居中,左右兩側檐下配以歇山式邊樓,上下錯落,翼角重疊。主樓前後有抱廈,前抱廈為2根平面呈小八角形石柱支撐,石柱上鐫刻楹聯為“傳出幽明報應彰天道,演來生死輪迴醒世人。”後抱廈為垂花門式。全樓共有19條屋脊縱橫斜插,置大吻脊獸,藍綠色琉璃脊飾。整體建築小巧玲瓏,造型別致。戲樓北20餘米為大殿,面闊3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綠色琉璃瓦頂,脊飾用黃綠色琉璃。正脊兩端置有大吻,脊上飾有、鳳和牡丹,脊中豎獅子寶瓶,兩側飾小寶瓶。垂脊、戧脊均飾有花卉、卷草等圖案,並配以獅子等脊獸。檐下施垂昂五踩斗拱,昂嘴呈五角形。前檐明間施有兩攢溜金斗拱,角科用把臂廂拱。殿內為九檁前後廊式的柱樑結構,橫樑縱檁,立柱斜椽,交替錯落,排列有序。殿前、後明間均裝修有4扇六抹槅扇,殿前次間裝修有檻窗,均為正搭斜交凌花式。檐下的墊拱板上還繪有八仙過海、二十四孝等彩畫。殿前砌有月台。大殿後20米有寢宮,由拜廈和寢殿組成,中有地溝相隔。寢殿面闊5間,進深3間,懸山式建築;殿前的拜廈,面闊5間,進深4架椽,卷棚頂。屋面均覆以綠色琉璃瓦,脊飾用黃綠花色琉璃。寢殿正脊兩端置2米高的大吻,中央飾一重檐歇山式樓閣,脊兩側塑有雙龍戲珠,鳳穿牡丹,垂脊雕有羽人、石榴、花卉等,玲瓏剔透。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昂嘴和耍頭呈象鼻狀,斗拱後尾均平插有垂柱,獨具匠心。檐下的墊拱板上,繪有色彩絢麗的彩繪,造型生動,題材豐富,有鯉魚跳龍門、喜鵲鬧梅、鳳戲牡丹、松鶴延年、龍虎相鬥、獅子滾繡球等。殿前的明、次間裝有六抹槅扇,梢間置檻窗,均為正搭斜交凌花式。
鄭州城隍廟鄭州城隍廟
該廟的建築以建造精緻、結構堅實而著稱。廟內原有碑刻,其中有明初鄭州同知張大猷草書石碑《福贊》、《壽贊》兩通,前者碑高1.88米,寬0.83米;後者高1.81米,寬0.8米,筆跡蒼勁挺拔,現僅存《福贊》碑。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典故

鄭州城隍廟供奉的是漢劉邦麾下大將紀信。漢高祖劉邦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圍劉邦於滎陽,危難之中,紀信冒充漢王,使劉邦得以逃走。《資治通鑑》記載:“五月,將軍紀信言於漢王曰:事急矣,臣請誑楚,王可以間出。”於是陳平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楚因而四面擊之。紀信乃乘王車,黃屋左纛,曰:“食盡,漢王降楚。”楚皆呼萬歲,出城東觀,以故漢王得以數十騎出西門遁去……羽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燒殺信”就是說的這個故事。
鄭州城隍廟

基本概況

鄭州城隍廟全稱是“鄭州城隍靈佑侯廟”,在鄭州市商城路北,職工路(原名:城隍廟街)北端。建於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是河南省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落之一。數百年來,雖屢遭兵燹、火災及人為破壞,後經多次營建修葺,基本上保留了歷史原貌,因此彌足珍貴。
是目前河南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該廟始建於明代初年,清代重修。主要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全部殿堂均為琉璃瓦覆頂,造型精緻,結構緊湊。其中樂樓高達15米,大殿內外的雕刻非常有特色,在正面屋脊上雕有游龍和鳳凰,旁邊有荷花、獅子等,圖案精美,雕工細緻;進入大殿,兩側可見雕刻的龍、鳳、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松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緻。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日,城隍廟裡都舉辦廟會活動,屆時,各種各樣的民間工藝品、風味小吃都匯聚於此,前來趕廟會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場面熱鬧非凡。

建築結構

該廟坐北面南,山門、前殿、戲樓、大殿、寢宮、東西廊廡等,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層次分明,布局結構合理,建築均為琉璃瓦覆蓋,卷棚出廈,飛檐四出,造型精緻,結構緊湊。整個建築紅磚綠瓦,畫梁雕棟,既凝重端莊,又古樸典雅,是鄭州市絕無僅有的明清建築精品。其中丈五左右的歇山式雙層戲樓,堪稱鄭州之最。樂樓高達15米,歇山式雙層建築,正脊浮雕游龍數條,有鳳凰在上下飛舞,有荷花、獅子在左右陪襯,異常生動。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兩側刻滾龍數條,並飾鳳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松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緻,左右對稱,絕妙異常。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廟會時節,台上古樂喧天,絲弦陣陣,台下遊人如痴如醉。加之雜耍、民間工藝品,各種名優小吃繽紛上市,更給城隍廟平添不少光彩。解放後,政府又撥款對其進行整修,並重塑城隍金身,終使這座有著五百年“廟齡”的古建築群,再獲新生。
城隍廟會城隍廟會

交通信息

市內乘坐公交2路、52路、58路、61路、65路、727路、b17路、y801路到鄭州城隍廟站下可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