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統

鄭一統,字朝慶,號碧河,揭陽仙橋籃兜村人。生於明朝正德三年(1508),少時天資敏悟,聰穎好學,深受族人所器重。及長,授業於嶺東名儒鄭大倫(也籃兜村人,任浙江省德清縣教諭),與林大欽同學。嘉靖十四年(1535),一統27歲,中進士,進翰林院庶吉士。在京期間,很有文名,又器宇軒昂,寬厚仁愛,諸同館都十分敬重他。每次館試都獲第一,晉升翰林院編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一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明朝正德三年
生平,紀念,

生平

時嚴嵩為相,深得皇帝信任,言聽計從,權傾朝野,結黨營私,陷害忠良,剷除異己。當時,朝中多是他的黨羽。他見鄭一統是個人才,便想招置門下,多次尋機結交,或派人拉攏,都被鄭拒絕。因一統為人清高,有氣節,久聞嚴嵩惡名,豈肯同流合污,嚴嵩見籠絡不成,便視為眼中釘,便想藉機除掉他。
一天,嚴嵩的爪牙們在鄭一統的家書中,偷獲了“御街說白話”之句,便以為有機可乘,立即報告嚴嵩。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鄭為勉勵家鄉子侄,勤奮讀書,力求上進。當時潮州人在京城為官者不少,京城裡幾乎用潮州話便可溝通。這句話,充其量也不外是過於誇張的說法而已。但奸相卻斷章取義,加油添醋,密奏皇帝,說鄭一統狂妄自大,藐視皇上,要用潮州話來取代京城話,這深層中實含反意。一貫驕傲自大的嘉靖皇帝,平時只聽奉承,又十分信任嚴嵩,聽後自然十分惱怒。但若以這句話便懲處一位有才學的翰林編修,又恐朝臣不服而生異議,乃密商一計以除此目無皇上之人。
一日早朝既畢,嘉靖皇帝便聲稱後宮新置一屏風,要委一臣下題詩一首於屏上。嚴嵩立即出班奏請由翰林院編修鄭一統來題寫,皇帝當然照準。立即命於朝堂設座,擺下文房四寶,命鄭一統當殿撰寫。這突如其來的事,鄭一統毫無思想準備,況且在這莊嚴的朝堂中,怎能產生詩意?眾大臣心中豁然,都知道這是翰林得罪於權相而招來的橫禍。若詩不成或不中聖意,便是逆旨欺君,獲罪匪淺。但眾大臣無敢開言解圍,殿中肅然無聲,氣氛十分緊張。
鄭一統心中焦急,正在想法應付,抬頭見狀元林大欽也在班列之中,心想:此人才高學博,思路敏捷,又是同窗摯友,或可助力解危。乃奏請林狀元為自己研墨,以助詩興。皇帝與嚴嵩都想在這眾目睽睽的朝堂中諒也不敢作弊,於是準奏,命林大欽出班為鄭翰林研墨。鄭一統以筆蘸墨,以目暗示林大欽,有求助之意。大欽心中明白,但苦不敢開言,乃斜目暗示殿中掛著的一塊書有“嘉靖”年號的匾額,暗示可以用此為題。鄭也聰明,立即領悟,乃揮筆用“嘉靖”二字,拆成八個部首,寫成了一首題為“頌聖”的律詩:士本原來大丈夫,口稱萬歲祝三呼。一人端坐乾坤上,兩弼交加社稷娛。加福加祿加天壽,立綱立紀立皇都。主上願與天長久,月到中天照五湖。
寫畢,呈詩御覽,帝命池殿宣讀。鄭一統聲音清亮,字字清楚,如吐珠璣。讀畢,全殿譁然。好大喜功的嘉靖皇帝,聽了這些歌功頌德的詩句,心中大悅,忘了與嚴嵩的密約,當殿嘉獎了鄭翰林:博學多聞,聲譽藉藉,而器度行能,蔚有典型,非俗儒流吏。並封贈為文林郎。群臣見皇帝歡喜,也隨聲附和,一面讚頌皇帝聖德,一面稱讚一統奇才,殿中氣氛變得和諧起來。只有奸相嚴嵩,毒計不成,呆立殿中,作聲不得。內心也驚嘆一統實在才華出眾,思路敏捷,真是又羨又恨,但也無可奈何。一場災難過去,退朝後鄭一統回到寓所,驚魂稍定,衣衫全被汗水濕透,始信“伴君如伴虎,官場多險惡”之警言。本來,他滿懷抱負,想為國盡展生平所學,莫奈權奸當道,報國無門,稍一不慎還可能丟了性命。於是萌生了退意。嘉靖十七年(1538),鄭一統歸家守孝,結廬山中,讀書講學,不問政事,少至城市。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假滿奉旨上京,於途中染病,返家,不久逝世,年僅34歲,築墓於紫陌山浮坪,面向榕江南河。

紀念

籃兜村民為紀念這位未展生平抱負而英年早逝的前賢,特於祖祠“鄭氏家廟”的走廊上,把他題御屏的這首詩,勒石鑲嵌其中,以為子孫瞻觀懷念。
《揭陽縣續志》為其立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