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廣

鄧永廣

鄧永廣,字蘇亞,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1959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江蘇省宜興美術專科學校。自幼酷愛繪畫,早年師從程大利先生習畫,後又得眾多名家悉心指導。他擅長花鳥畫,從傳統中求變化,習古而不泥古,用筆大膽潑辣,師法自然。多年的積累和修養,使其作品氣勢恢弘而不失靈秀之態,酣暢淋漓的揮灑中又顯其古樸和厚重,給人以渾然天成的美感。近年來,眾多作品在多家報刊上發表,多幅作品被上海等藝術館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永廣
  • 出生日期:1959年
  • 職業: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
  • 畢業院校:江蘇省宜興美術專科學校
擔任職務,藝術年表,榮譽與展覽,作品特點,藝術點評,媒體報導,經典花鳥作品,

擔任職務

現為沛縣人民法院審監庭書記、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沛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縣政協委員、中國新水墨畫研究會研究員、王奇寅新水墨花鳥畫工作室畫家。

藝術年表

鄧永廣自幼酷愛美術,1981年考取江蘇省宜興美術學校,1984年畢業,分配到徐州縫紉機廠技術科搞設計,1986年奉調沛縣人民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龍固法庭庭長,1996年執行庭副庭長到現在的執行局副局長。他一步一個腳印,畫中有法,法中有畫,八百里春色入畫圖,被當地百姓譽為莊戶人的畫家法官。

榮譽與展覽

2006年:作品入選選“美在江蘇”畫展;
2006—2011年:作品六次獲“中國當代名家書畫大觀”書畫大賽金獎;
2010年:作品《金秋》於中國美協舉辦的中國(芮城)永樂宮第三屆國際書畫藝術節獲得優秀獎;
2006—2011年:八幅作品收入《中國當代名家書畫大觀》書籍。

作品特點

鄧永廣即有南方人的儒雅,也不缺北方人的豪爽。他一直鐘愛書畫藝術,看鄧永廣的花鳥,鮮活、清新飽含,極富生命力,有著大自然的靈動,也有一種淡雅凝香的詩意。一切都是那么和諧地展示著生命的律動。自然界中那盎然的生命圖景由筆端幻化在或方或圓的紙上,造就了一派生機勃勃地自然景象。
他的小品,花、鳥、蟲、魚栩栩如生,每一種小動物都展示著各具的神韻。鄧永廣是個全才之人,他畫花鳥,山水,人物,每一樣都很出色,他的書法更是古樸、蒼勁,透著情感與曠達。
多年的積累和修養,他的畫作已獨具風格,從傳統中求變化,用筆大膽潑辣,習古而不泥古,師法自然。使得他的畫作氣勢恢弘中不失靈秀之態,酣暢淋漓的揮灑中又顯其古樸和厚重,給人以渾然天成的美感。

藝術點評

大氣磅礴寫性靈
—欣賞鄧永廣的寫意花鳥畫
文/周節文(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沛縣政協書畫聯誼會副會長)
中國畫有門類之分而無難易之別。山水、花鳥、人物都有自己的難點。曾有學畫者以為寫意花鳥畫或相對容易些,這是誤解。寫意花鳥畫與其他門類對筆墨、意境等藝術規律的要求基本是一樣的,其作畫過程雖一般較短,而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又隨機應變對靈活性發揮的要求較高,同時它更強調主觀感情的傾瀉和激情的迸發。所以,創作一幅具有美學價值的寫意花鳥畫絕非易事,鄧永廣先生的創作之路便是很好的佐證。
鄧永廣早年曾從著名畫家程大利先生學畫,程先生時在基層文化館任美術輔導,講授繪畫基礎理論並輔導學生的造型、色彩基本訓練。程先生引領的是一條正規紮實的藝術之路,他強調學生必須集中精力畫畫,更要沉下心來讀書。永廣此番經歷獲益匪淺,影響深遠。後順利考入江蘇省輕工技術學院美術系。數年來,在濃厚的藝術氛圍里耳濡目染心摹手追,得諸多老師指授,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
永廣在工作之餘一如既往臨池不輟,品味名家名作,遍讀畫評畫論,潛心筆墨錘鍊並注重人品修為,作品藝術水平日漸提升,在省、市畫展和許多報刊上陸續看到他漸入佳境的寫意花鳥畫作品,不少作品還得到過層次頗高的獎項。而真正的藝術家,絕不會為點滴成就所陶醉,應敢於不斷否定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永廣有更高的藝術追求,他毅然放下工作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深造,得以入山問樵,聞道繹理,再當小學生。受范揚、郭怡宗、滿文起、王同軍、白雲鄉等名家悉心指導,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兼收並蓄。其間除藝術理論、技法、臨摹歷代作品等課程之外,又多次隨導師赴天目山、太行山、雲南大理及貴州山區等地寫生。寫生是畫家對客觀事物再認識的深化過程,李可染先生教學生“欲師造化,必重寫生”。永廣零距離接觸名山大川奇花異禽,思想情操受大自然薰陶,寫生中創作思路、題材都得到拓展,胸懷眼界亦隨之開闊。作為收穫,他帶回大量速寫和充滿新意的創作稿。看他的“南國印象”等作品,似欲儘量擺脫習慣的構圖章法,設色大膽,意境營造新穎,令人眼前一亮。
品評一幅畫的基點,當是遠觀其氣勢意境,近察其筆墨韻味。鄧永廣的畫,特別是他的大寫意,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大氣,看永廣作大寫意,近乎一種享受。曾看他畫六尺墨荷,用筆果斷,時急時緩,酣暢淋漓。落紙蘊藏骨力似綿里藏針,“經意之極,若不經意”,所謂“力平而留,到處可收”,絕無輕浮順滑之筆。用墨的濃淡、枯濕也控制得當,線、點、面的運用於型體塑造,則氣運筆隨,一氣呵成。不由使人想到蘇軾的名句“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這樣的作畫狀態豈無氣勢?豈無靈性?當然,所謂大氣磅礴,不能單看作畫過程,更要看其藝術效果,作品是否有精氣神的視覺衝擊力,是否有真善美的藝術感染力。這是綜合功力、學養積累和長期實踐的結果,也是畫家性格本色的形象顯示。
精神境界是寫意花鳥畫的靈魂。對於寫意,永廣已有清醒的認識。寫,其本體含義為書寫,即書法的元素,其主體精神則為傾瀉,---激情的傾瀉,寫意,寫心,寫性靈。而意,則是通過寫傳遞出的精神境界,意境。花鳥畫雖多以花鳥及動植物為載體,卻寄託著畫家的某種意念、理想,或賦予某種寓意的內涵,如荷的高潔,松、梅的堅貞,竹的勁節或鷹的氣魄鶴的祥瑞…..在永廣的作品裡,“清風”,“殘荷”,“秋聲”,“荷塘所見”,“映日荷花別樣紅”“群英圖”等,都從不同角度留下了自己的心路軌跡,同時也展現了陽剛大氣的畫風和蒼潤適度元氣淋漓的墨韻。欣賞他的畫,賞心悅目,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某些有益的人生啟迪。
永廣性格隨和,謙卑寬容且有情有義,在單位和書畫界有很好的人緣。目前就職於政府部門,業餘時間在花鳥畫領域能夠達到現在的藝術水平著實不易,客觀因素之外,端賴自己的勤奮和悟性。從學藝的角度說,來日方長,然而,永廣並不滿足於此,求新,求變,求更高境界,是他繼續攀登的目標,這個目標並無定位且愈追愈遠。
於恬淡中感受靜謐在恢宏處領略高遠
文/劉順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讀永廣畫,有如品宋家詞。或則簡潔明快,或則意象飽滿,或則宛約清麗,或則氣勢磅礴。總能予人以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和心靈上的震撼。
在他的畫作中,不論是山水蟲魚,亦或是竹梅蘭菊、鶴鷺蝶貓,在取材上都較為隨意,並不拘泥於一時一地,一物一景。因而,他的視野是開闊的。在畫面構圖,線條處理,墨色運籌,意境謀劃等方面,他都能因題而異,靈活多變,得心應手。
譬如,他曾贈我一幅題為《雨後》的墨竹圖。這是一幅立軸,每次品讀,凝眸而視。畫中那雨乍停而風不止,新筍發而露欲滴的情態,就十分傳神。使人在一剎那頃仿佛就聆聽到風中竹葉在“沙沙”作響,涼風摻和著水汽撲面而來。那分感觸,十分快意。
還有一幅他即興而就並贈予我的狂草橫幅,劉邦的千古絕唱《大風歌》,亦是我的最愛。每次讀它,那氣勢恢宏,筆力雄渾,章法嚴謹,氣韻流暢的藝術風格,總能給人幾多振奮,幾多陶醉。
又如,在一幅題為《煙波十里》的畫作中,畫面以荷葉為背景,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下,荷葉寂然無聲,四隻鷺鷥竚立池中央,相依相偎,引頸顧盼,似在聆聽天賴之音,又似在竊竊私語。通過這一動一靜,活脫脫烘托出一個溫馨而寧靜的水鳥家園。
再如《貓咪圖》,這是一幅斗方。畫面所展示的是一隻憨態十足驕柔可人的蹲在地上的貓。那眼神,專注而警醒,那意態,慵懶而從容,讓人在不經意間便感受到了生活中那分久違的恬淡與寧靜。
總之,在我看來,鄧永廣的書畫創作,取材寬泛,不受地域與時令限制,信手拈來,自能成章。在構圖上,或則簡潔,或則豐滿,或則飄逸,或則凝重,均能根據所要表達的心理意象來決定取捨。題意與畫面都較為吻合。在墨色運用上,乾濕相間,濃淡相宜,均較為得體。而在意境的營造上,不論是刻畫空靈,恬淡抑或高遠,均能因題而異,達到匠心獨運,別具一格的藝術效果。
我以為他在藝術上的建樹,恰好映證了“名師手下出高徒”這一古訓。因為,他所師從的便是當代知名書畫大家程大利先生。不論是在創作理念,表現手法,還是在藝術風格,乃至人文精神的涵養上,他都頗得先生的指點和引導。其次,他對藝術那種孜孜以求,鍥而不捨,挫而彌堅的進取精神,也是他能夠成就自己的核心所在。另外,他還善於從古典詩詞中,獲得啟迪,獲得靈感。所以,他的書品畫品,能在隱隱然之間流露出一種超凡的氣韻。或者,這最後一個元素,才是他能夠獨樹一幟的迷底所在吧。

媒體報導

畫家法官:鄧永廣
文/張沛生、常擁軍、朱迅翎
鄧永廣自幼酷愛美術,1981年考取江蘇省宜興美術學校,1984年畢業,分配到徐州縫紉機廠技術科搞設計,1986年奉調沛縣人民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龍固法庭庭長,1996年執行庭副庭長到現在的執行局副局長。他一步一個腳印,畫中有法,法中有畫,八百里春色入畫圖,被當地百姓譽為莊戶人的畫家法官。
胡同里的鬧聲
2006年,大沙河岸邊朱王莊村,吳張兩家,因一條小小的胡同發生了爭執,對簿公堂。鄧永廣接案後,先後三次來到胡同,了解案情。原告吳某,當地“秀才”,喜歡寫寫畫畫,被告南京炮校師級教練,該案不僅關係到兩家鄰里情誼,還關係到軍民關係,案情不大,但涉及面廣。
鄧永廣自幼生活在農村,熟悉這一帶的鄉情鄉音,那村頭的縷縷炊煙,那村邊的彎彎的小河,那深深的胡同,都曾進入他的《鄉間小景》。可眼前因一個胡同,吳、張兩家反目為仇,大動干戈,令他費解。
剛開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鄧勇廣苦口婆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調解工作受阻。深夜,鄧勇廣輾轉難寢,映著熠熠的燈光,揮毫作畫,畫了一幅《幽靜的胡同》。在美麗的畫面上塗上了一個黑點,翌日,他再次驅車辦案現場,將此畫展現當事人面前,吳、張兩人開始一臉霧水,慢慢地想通了,握手言歡,分別做了兩面錦旗,敲鑼打鼓,送至執行局。
美麗的港灣
張家港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要在往日,鄧永廣將背上畫夾,佇立在長長的海岸線上,潑墨作畫,盡享大自然的安然恬靜。可今天,他帶著另外兩名法官,來執行一起因煤炭生意引起的經濟糾紛案。原告大屯煤電公司的一名員工,被告胡某,做煤炭生意的工頭,原告要討回拖欠了5年之久的工錢。鄧永廣一到張家港,茶來不及喝一杯,臉顧不上擦一把,馬不停蹄,勘察被告住宅的環境。被告胡某靠拉煤炭賴賬,剋扣打工仔的貨款,發了。辦公大樓富麗堂皇,在郊外豪宅三處,當地有關係,身邊有打手,一時無法靠近,莫看鄧永廣是位畫家法官,“情”、“嚴”、“獻”可謂是鄧勇廣辦案的“三字經”。該入情的入情,該嚴的寸步不讓,該獻的就要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第三天一大清晨,鄧永廣在摸清情況,撐握了確鑿證據,帶著另處兩名法官,乘被告不備,闖進住宅,亮出了“搜查證”,此時,被告不在家,他老婆一見呆了,十分鐘後,被告胡某帶著打手,氣勢洶洶的走來,氣焰十分囂張。
面對惡棍,鄧永廣豪不懼怕,好在他早年練過拳術,“該出手就出手”,胡某和打手一見,立刻軟了下來,三天不到,胡某乖乖地繳上全部的貨款160萬元,原告激動得,禁不住潸然淚下。
幽靜的山林
2006年初春,鄧永廣飛抵廣西,隨機同行的還有另外兩名法官,去執行一起拖欠農民工八年之久的債務案。
這位農民工張某,1999年經老鄉介紹,幾經曲折,來到廣西的深山打工。按照契約,8年應付工錢24.5萬元,可契約到期,被告侯某不給面見,推三阻四逃避債務。
鄧永廣下機後,同去的兩名法官問:“你又當法官,又畫畫,累不累?”他微微一笑說:“畫中有法,法中有畫,畫法融為一體,樂矣!”
鄧永廣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望著哈瓦族的竹樓,哈瓦族少女的筒裙,心想假如工頭都能有哈瓦族民族勤勞、善良的一顆心腸,就不會逃債,躲債了,昱日,在當地法院的配合下,他把被告“請”到竹樓,給他畫了一幅“八百里春色入畫圖”的畫,邊畫邊曉之以理,動之以法,由淺入深,娓娓地打動了他的心。被告當場要付墨費,鄧永廣微微一笑說:“此畫一分不收,贈送給你,希望你的心能像畫中的山,畫中水,畫中的竹林那樣美,那樣亮!”
一幅畫,一席話,被告心動了。當場還清了農民工的全部工錢。幾年來,鄧永廣在執結案件的同時,堅持業餘作畫,先後有《春色》、《深巷》、《農家小景》數幅美術作品在人民法院報上發表。被上海虹橋機場收藏!

經典花鳥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