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棚村村委會

該行政村隸屬箇舊市錫城鎮,錫城鎮北邊,距錫城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錫城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在箇舊市市區內。東鄰水塘寨村委會,南鄰箇舊市城區 ,西鄰戈賈村委會 ,北鄰雞街鎮 。轄鄢棚自然村、三家寨自然村共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98戶,有鄉村人口1813人,其中農業人口1813人,勞動力113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91人。

全村國土面積7.6平方公里,海拔169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300毫米,適合種植蔬菜、玉米、考煙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94.78畝,人均耕地0.2畝,林地3071.9畝。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736.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1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交通、建築、工業、服務為主。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736.9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40.29萬元,占總收入的6%;畜牧業收入533.43萬元,占總收入的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04頭,肉羊6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5283.20萬元,占總收入的91%;工資性收入28.7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7919元,農民收入以交通、建築、工業、服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3人(占勞動力的41%),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鄢棚村村委會
  • 耕地總面積:394.78畝
  • 人均耕地:0.2畝
  • 其他面積:7934.52畝
村情概況,人文地理,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農村經濟,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箇舊市錫城鎮,錫城鎮北邊,距錫城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錫城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在箇舊市市區內。東鄰水塘寨村委會,南鄰箇舊市城區 ,西鄰戈賈村委會 ,北鄰雞街鎮 。轄鄢棚自然村、三家寨自然村共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99戶,有鄉村人口1895人,其中農業人口1895人,勞動力125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2人。
全村國土面積7.6平方公里,海拔169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300毫米,適合種植蔬菜、玉米、考煙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94.78畝,人均耕地0.2畝,林地3071.9畝。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4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交通、建築、工業、服務為主。

人文地理

鄢棚村委會鄢棚村小組地處箇舊市城北,位於市區汽車客運中心站以西,南接雲錫機械廠,北鄰明珠小區,被稱為“都市裡的村莊”。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94.78畝(其中:地394.78畝),人均耕地0.2畝,主要種植蔬菜、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071.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7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李子、桃子、梨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934.5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1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798戶通自來水。有798戶通電,有79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00 戶(分別占總數的79%和100%)。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50輛,拖拉機2輛,機車1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7.09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4.7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4畝。
到2011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20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5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98戶,有鄉村人口1813人,其中男性809人,女性1004人。其中農業人口1813人,勞動力1133人。該村以漢族、彝族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350人,彝族306人,其他民族157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10人,占人口總數的24.6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13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小學生就讀於鄢棚國小,中學生就讀於箇舊十四中,該村距離國小0.8公里,距離 中學0.9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2人,其中小學生320人,中學生122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5年被錫城鎮評為優秀先進科技示範村等。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上級黨委政府有關政策規定,本村重要的公共事務,財務收支,集體企業和財產的承包以及租賃,集體基建項目投資和招投標,計畫生育,救災救濟,優撫政策,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民眾關心的事項。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86.69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65萬元,有固定資產933.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2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社會公益、福利事業較弱,大量流動人口在我村租房屋住,給我村的社會治安、環境衛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錫城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根據黨中央關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意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並結合本村實際,提出“以實施盤活土地資源、加快資金循環運行、綜合資源開發、依託城市發展、服務城市、富裕農村、增加農民收入、造福子孫後代”的工作發展思路。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5620元增加到7919元。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4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36.57萬元,占總收入的6%;畜牧業收入1036萬元,占總收入的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40頭,肉羊6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5283.20萬元,占總收入的91%;工資性收入31.28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1元,農民收入以交通、建築、工業、服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8人(占勞動力的41%),在省內務工37人,到省外務工1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1人,少數民族黨員8人,其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19人。該村黨總支部連續五年被評為錫城鎮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六年被評為錫城鎮先進集體等等。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及村委會委員等5人組成,下設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40人。該村團總支連續三年被評為錫城鎮先進基層團總支;連續二年被評為錫城鎮先進集體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社會公益、福利事業較弱,大量流動人口在我村租房屋住,給我村的社會治安、環境衛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錫城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根據黨中央關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意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並結合本村實際,提出“以實施盤活土地資源、加快資金循環運行、綜合資源開發、依託城市發展、服務城市、富裕農村、增加農民收入、造福子孫後代”的工作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創新平台建設與管理的新模式,健全產業公共創新平台體系;繼續加強各級工程中心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省級工程中心升級為國家級工程中心;在全省專業鎮、產業集群和高新區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機制科學的技術創新平台網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