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蘊真

鄒蘊真,1893年(癸巳年)出生於常德市漢壽株木山鄉鄒家坪村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家境不好,讀書時斷時續。6歲讀私塾,12歲輟學,隨後種田;14歲再入私塾,再輟學。1911年,他18歲,入龍陽縣教員養成所學習數月,被分配為國小教員。1913年秋考入湖南省第一師範,1918年畢業後,回漢壽任國小教員。1922年入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學習教育學,1924年畢業後,先後任教於長沙私立楚怡中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省立長沙高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蘊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常德市漢壽株木山鄉鄒家坪村
  • 出生日期:1893年
人物簡介,創辦學會,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鄒先生為人樸實正直,敢說真話,在漢壽任教育局長期間向省廳誦陳時弊不怕得罪人。1952年在公安局受審時,有人問他為什麼離開毛主席,由於他臉上有特徵,他因此有些自卑,就是這個原因決定了他只能隱蔽式地開展革命活動,但又不要直說這個原因,為了給問他的人滿意的答覆,他只好說,我怕死,不是革命材料,一個多次冒生命危險保護主席的人應該是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他的國學造詣很深,治學嚴謹、深受各校師生的敬重。1985年7月在北京無疾而終,享年92歲。

創辦學會

鄒蘊真在省立一師學習期間,與毛澤東是同班同學,兩人交情很深,而且跟隨毛澤東參加革命工作。毛澤東創辦“新民學會”鄒先生是最初13名成員之一。
1920年8月在毛澤東領導下,他與何叔衡等人在長沙開辦“文化書社”傳播新文化,宣傳反帝反封建。1921年由毛澤東發展成立的“自修大學,他是主要骨幹之一,他按時組織工人學文化,宣傳馬列主義,教育工人鬧革命。“馬日事變”之前,毛主席在長沙開展的一切革命活動,他大都參加了。而且此段時間毛澤東緊張活動之後,幾乎每天深更半夜秘密地來到鄒先生住處休息,對毛澤東的安全和食宿,他都精心安排,小心掩護。
馬日事變之後,他回漢壽,邊埋頭教書,邊隱蔽地開展革命活動,在馬日事變前後一段時間中他出全資在上海開設小商店用於秘密聯絡各地共產黨組織和掩護當地共產黨員活動(此事全由家住長沙東鄉的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毛庶務經辦,毛庶務與熊某同事同鄉,那時熊某潛住在該商店)。
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三年主席領導了湘贛兩省各地工運。當時長沙三汊磯紡織廠的工運鬥爭很激烈且聲勢浩大,湖南反動政府竟槍殺龐、黃二工友,工運鬥爭由此升級有席捲全省之勢,軍閥政府十分惶恐,乃懸償拾伍萬元現洋通緝主席。就在此多么重要正是國共擬先後在滬粵商談,並舉行國共第一次合作會議主席必須參加的時刻,鄒蘊真不怕犧牲挺身而出想盡許多方法掩護主席,一再轉移隱蔽地址,當時湖南軍閥鎮壓工人和共產黨員十分殘暴,萬一有失,主席和鄒蘊真後果不堪想像,所以每次轉移的實際經過情形非常曲折危險實難盡述。待至天黑更深,方成功地送主席乘輪赴滬轉粵。從此便拉開反帝反封建軍閥統治革命大潮的序幕。
鄒先生執教多年,是省內名教師,1928年秋再回長沙,先後在省立長高、一師、私立明德中學,任國文教員,厲曾教於國立蘭田師範學院。1939年11月曾任漢壽縣教育局長,因憎惡官場腐敗,不到一年便辭卸。1914年自請任漢太中心校校長。同期在自己家中創辦了私立達中學(即私令滄浪中學前身)併兼任董事長,解放後,1950年去北京,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9個月後分配,即出版總署人民出版社任編輯。
鄒先生雖出生農民家庭,少年時家境不好,但他是省內知名教師,薪俸優厚,平日又尚節約,很有積蓄,結果成為擁有700多畝水田的大地主。1952年3月,漢壽縣公安局派人出北京把他押解回縣,交出財產(黃金20兩、銀元數百元)後,送勞改隊改造後因只有一般剝削、無民憤。1953年2月釋放回北京,安排在中央文史館工作。

人物事跡

鄒蘊真是無黨派人士,1893年出生於漢壽縣株木山鄉鄒家坪村一富戶家庭。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與毛澤東在第八班同窗五載,倆人交往頗深。那時正值袁世凱稱帝,國內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年少的毛澤東感時憂國,立志革命。有一年放寒假後,鄒蘊真和毛澤東一同護校,沒有回家過春節。除夕夜,長沙城內很多大商家將喜慶爆竹放得震天響,毛澤東神情凝重,不時地嘆氣。鄒蘊真問他:“潤芝兄,何須長吁短嘆呢?我們把書讀好,將來成名立業,有什麼辦不到?”毛澤東回答:“我想的不是這些,我想的是,在眼前鞭炮聲中,全國還有多少受苦受難的同胞呀!”自那時起,鄒蘊真才了解到毛澤東的遠大志向,對他心生敬仰。倆人常外去散步,每到嶽麓山頂,他們就席地而坐,橫論國是,縱談人生。
1918年4月,毛澤東邀集13名進步青年創立了“新民學會”,鄒蘊真與蔡和森、何叔衡、肖三、羅章龍、李維漢都是發起人。該學會中不少青年後來成為革命先驅者。1919年,鄒蘊真捐款資助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文化書社,他和何叔衡等20餘人都是骨幹。該書社傳播新文化,暗中推銷革命書籍。1921年8月,已任《湖南通俗教育報》編輯的鄒蘊真,協助毛澤東與何叔衡,在長沙船山學社創辦湖南自修大學,這是我黨第一所帶黨校性質的學校,鄒蘊真撰文介紹西方資產階級哲學。在這一次次的進步活動中,他們的學友情也躍升為革命的戰友情了。
1925年8月,毛澤東在韶山組織農民開展“平糶阻禁”穀米鬥爭,湖南省長趙恆惕獲悉後十分震怒,電令湘潭警察局立即逮捕毛澤東。毛遂於8月28日離開韶山,先是到長沙城西鄒蘊真寓所避難,隨後鄒蘊真又將他轉移到自己老家——漢壽鄒家坪。鄒家在當地是惟一的大房子,也是有些名氣的紳士,故稱“鄒家大屋”。鄒蘊真將毛澤東鎖在一間廂房內,不許外來人靠近。他親自照管毛澤東的生活,在一次送飯時他說:“潤芝,諸葛亮曾經把朋友分成義友、酒友和賊友三類。我與你稱得上義友吧?說實在話,派其他人送飯我都放心不下。為了你的安全,這事連我兒子也不曉得。”隱居了一周時間後,毛澤東決定:與參加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五期學習的龐叔侃、周振岳同去廣東。於是,鄒蘊真趁一個黑夜,讓毛澤東扮成木匠模樣,挑上工具籃子,悄悄走出鄒家坪。鄒蘊真將他送至十里遠的南湖碼頭,搭乘開往長沙的客船,再轉坐火車南下廣東。臨別時,鄒蘊真坦率地對毛澤東說:“潤芝兄,你革命我贊成,但我膽子小,怕死,不能跟你一起幹了。”毛澤東望著沉沉夜色與滾滾東逝的流水,對他說道:“你往後就以辦學為掩護,多多向學生傳授進步思想……泮卿呀,珍重!”
對於這段往事,即使解放若干年後,鄒先生也一直守口如瓶,可見他對學友毛澤東的守諾程度。
由於歷史原因和階級局限,自那時起,鄒蘊真便離開了民主革命陣營,全身心撲在教書育人上,踐行自己“教育救國”的志願,直到全國解放。鄒蘊真與立志革命的學友毛澤東分道,固然是他人生的憾事,但他沒有像某些偽君子投身國民黨懷抱賣友求榮,正如他後來所言:“我沒有背叛毛主席。”體現出其耿直磊落的品性。同時,鄒蘊真對毛澤東的革命活動依然同情,有一次毛澤東在經費緊缺時,寫信向鄒蘊真求援,他慷慨捐寄出500塊銀元,緩解了毛澤東和當時革命的燃眉之急。
全國解放後,毛澤東主席沒有遺忘民主人士和昔日學友,在1950年春他致函鄒蘊真,邀請他前往北京。鄒蘊真到京後,經中共中央統戰部介紹,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其間,鄒先生曾兩次致信毛澤東,要求會見。因毛澤東政務繁忙,同時也出於某些考慮,當時沒有應允。後來,鄒蘊真將自己的全部歷史寫成自傳呈寄毛澤東,是年5月,毛澤東在中南海會晤並款待了這位昔日同學。老友久別重逢,心中感慨頗多,鄒蘊真由衷地讚賞毛主席領導革命勝利的雄才偉略,毛澤東高興而又謙遜地說:“沒有什麼,還是第一師範學習的那一點點。當年我們想把國家搞好,苦於沒有辦法么,東找西找,才找到馬克思主義。”那次會談中,毛澤東還誠摯地忠告老同學跟上時代形勢,爭做開明人士,“如今解放了么,你也要告訴老家的人,把多餘的田土、財產交出來,分給貧苦農民,讓他們也過點好日子。”
事後鄒蘊真記敘道:“潤芝兄用小包車將我接入私人客廳,暢談達3個小時之久,感情依舊,毫無半點官僚習氣……”
沒過多久,鄒蘊真專程回到漢壽老家,除交出田地和糧食外,還動員家裡人交出了埋藏的20兩黃金、400塊銀元等封建財產。
鄒蘊真在“華大”畢業後,即由政務院人事部門分配到出版總署人民出版社任編輯;兩年以後,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直到1985年7月在京病逝,享年92歲。當年的“鄒家大屋”舊址,已修建成鄒家坪完小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