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若干石油地質問題分析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若干石油地質問題分析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若干石油地質問題分析》是2013年3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化清、李相博、陳啟林、完顏容、郭彥如、廖建波。

基本介紹

  • 書名: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若干石油地質問題分析
  • 作者:劉化清、李相博、陳啟林、完顏容、郭彥如、廖建波
  • ISBN:9787030362049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 裝幀:精裝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劉化清等專著的《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若干石油地質問題分析(精)》避免了過去“就盆地來研究盆地”的老思路,以全新視角討論了延長組沉積時期鄂爾多斯原型盆地分布、盆地構造屬性及後期改造、盆地層序劃分、湖盆底形及其對沉積的控制作用、天環拗陷形成與演化、延長組下組合成藏規律等困擾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的諸多地質問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地質認識。

內容簡介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若干石油地質問題分析》避免了過去“就盆地來研究盆地”的老思路,以全新視角討論了延長組沉積時期鄂爾多斯原型盆地分布、盆地構造屬性及後期改造、盆地層序劃分、湖盆底形及其對沉積的控制作用、天環拗陷形成與演化、延長組下組合成藏規律等困擾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的諸多地質問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地質認識。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若干石油地質問題分析》可供從事盆地石油地質研究的學者、研究生及高年級本科生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致謝
第1章 晚三疊世鄂爾多斯原型盆地的邊界
1.1 原型盆地的概念
1.2 上三疊統地層劃分與對比
1.3 晚三疊世原型盆地邊界
1.3.1 盆地懂迎章西北部沉積邊界
1.3.2 盆地棗嫌舟西南部沉積邊界
1.3.3 盆地西部沉積邊界
1.3.4 盆地北部沉積邊界
1.3.5 盆地東部與南部沉積邊界
1.4 晚三疊世物源體系與沉積格局
1.4.1 物源體系
1.4.2 沉積格局
第2章 晚三疊世盆地構造屬性及盆地後期改造
2.1 晚三疊世盆犁坑地發育的區域構造背景
2.1.1 板塊構造動力學環境
2.1.2 晚三疊世火山活動與動力學環境
2.2 晚三疊世盆地構造屬性
2.2.1 盆地主體具克拉通拗陷盆地性質
2.2.2 盆地南(西南)緣具前陸盆地性質
2.2.3 盆地西北緣具裂谷盆地性質
2.2.4 盆地構造性質的地球動力學模式
2.3 幾個問題的討論
2.3.1 盆地西部前陸盆地問題
2.3.2 銀川盆地構造演化問題
2.3.3 崆峒山上三疊統礫岩成紙戀遙抹因問題
2.4 晚三疊世原型盆地改造與殘留地層保存
2.4.1 盆地改造作用
2.4.2 晚三疊世殘留地層保存狀況
第3章 延長組層序地層劃分及傳統分層的穿時性
3.1 延長組層序地層學研究思路
3.2 延長組層序地層格架的研究方法體系
3.2.1 露頭剖面
3.2.2 湖平面變化
3.2.3 小波變換
3.2.4 測井曲線
3.2.5 地震解釋
3.3 延長組層序危幾達項劃分結果及傳統分層的穿時性
3.3.1 層序劃分結果
3.3.2 傳統分層的穿時性
3.4 延長組層序格架對油氣分布的控制
3.4.1 T3ySQ3低位域(長81)成藏
3.4.2T3ySQ4低位域(長63-長61)油氣成藏
第4章 延長組湖盆沉積坡折帶特徵及其對砂體與油氣的控制作用
4.1 延長組坡折帶識別與特徵
4.1.1 坡折帶識別方法
4.1.2 延長組坡折帶時空分布特徵
4.2 坡折帶對砂體的控制作用
4.2.1 對砂體成因類型的控制
4.2.2 對砂體厚度變化的控制
4.2.3 對砂體平面展布形態的控制
頌承協4.2.4 對砂體物性的控制
4.3 坡折帶對油氣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5章 延長期沉積中心遷移演化及其沉積回響
5.1 湖盆沉積中心遷移演化規律
5.1.1 向西遷移演化的證據
5.1.2 向南遷移演化的證據
5.2 湖盆遷移演化的沉積回響
5.2.1 向西遷移的沉積回響
5.2.2 向南遷移的沉積回響
5.3 湖盆遷移演化的地球動力學背景
5.4 湖盆遷移與油氣成藏的關係
第6章 長8油層組淺水湖泊三角洲沉積特徵
6.1 淺水湖泊三角洲研究現狀及概念厘定
6.2 長8淺水湖泊三角洲主要特徵
6.2.1 古地理環境特徵
6.2.2 沉積相特徵
6.2.3 沉積模式
第7章 延長組深水沉積中的塊體搬運作用及砂質碎屑流分布
7.1 砂質碎屑流理論的精華與缺陷
7.1.1 砂質碎屑流理論的精華
7.1.2 砂質碎屑流理論的問題與幾漏戶缺陷
7.2 湖盆中心地區長6沉積物重力流沉積特徵
7.2.1 沉積背景
7.2.2 延長組長6層段沉積物重力流類型及成因解釋
7.2.3 延長組深水重力流沉積空間分布模式
第8章 天環拗陷遷移演化與拗陷西翼油氣成藏
8.1 天環拗陷形成演化歷史分析
8.1.1 地震剖面“層拉平”分析
8.1.2 “平衡剖面恢復”分析
8.1.3 拗陷軸部向東遷移的動力來源
8.2 天環拗陷核部向東遷移對油氣成藏的影響
第9章 中生界低幅度構造成因類型及其對油氣分布的控制作用
9.1 低幅度構造空間分布
9.2 低幅度構造成因機制分析
9.2.1 延長組內的大型鼻狀隆起成因分析
9.2.2 局部低幅度隆起構造成因分析
9.3 低幅度構造與油氣分布的關係
9.3.1 東斜坡低幅度構造與油藏分布
9.3.2 西斜坡低幅度構造與油氣成藏
第10章 延長組下組合油氣來源與成藏模式
10.1 樣品採集與分析
10.2 油氣來源分析
10.2.1 長9原油來源
10.2.2 陝北地區長10原油來源
10.3 成藏期次分析
10.3.1 長9油藏成藏期次
10.3.2 陝北地區長10油藏成藏期次
10.4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10.4.1 姬塬地區長9油氣成藏
10.4.2 隴東地區長9油氣成藏
10.4.3 陝北地區長10油氣成藏
10.5 成藏組合與模式探討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