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

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

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秉承“綠色、多彩、吉祥”的理念,以“國際那達慕、草原狂歡節”為載體,著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文化體育活動品牌,不斷弘揚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加快發展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事業,努力做大做強鄂爾多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軟實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
  • 理念:綠色 多彩 吉祥
  • 第一屆:2010年8月11日-18日
  • 第二屆:2012年8月27日-9月3日
主題介紹,主承辦單位,活動項目,會徽,會歌,那達慕起源,

主題介紹

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秉承“綠色、多彩、吉祥”的理念,以“國際那達慕、草原狂歡節”為載體,著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文化體育活動品牌,不斷弘揚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加快發展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事業,努力做大做強鄂爾多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軟實力”。同時,借舉辦活動之機,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提升鄂爾多斯的認知度和美譽度,拉動內蒙古自治區以及鄂爾多斯市文化、體育、旅遊及服務業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文化、經貿、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每兩年舉辦一屆。2013年為第九屆成吉思汗那達慕大會,將於7月18日在內蒙古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開幕。
成吉思汗陵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是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帝王陵園,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正式掛牌成為國家5A級景區。

主承辦單位

(一)由國家體育總局、文化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二)由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文化廳、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承辦。

活動項目

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以“兩個首創(樂活營和草原那達慕音樂節)、兩項吉尼斯記錄(人體多米諾活動和拔河比賽)、兩個大型儀式(開、閉幕式)、三條特色旅遊線路(生態、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為亮點,分為五大板塊,即:體育競賽活動、文化藝術活動、會展活動、群體活動、經貿交流活動。
第九屆成吉思汗那達慕大會將於7月18日在內蒙古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開幕,屆時觀眾可看到走馬比賽、速度馬比賽等蒙古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
據介紹,本次活動為期一周,主要比賽項目有300米、1200米、2400米走馬比賽,1200米、3600米、10000米速度馬比賽,鄂爾多斯摔跤、射箭比賽,馬術表演和競技活動;還將舉行“創世界吉尼斯紀錄”馬術表演活動、鄂爾多斯民歌大賽、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祝頌大賽、浪漫草原鄂爾多斯婚禮等活動。
屆時,觀眾不僅能觀賞到博克、射箭、賽馬、馬術表演,還可以參與祭敖包、騎馬、射箭等活動,親身體驗牧家游的樂趣,進一步了解蒙古民族習俗、體驗蒙古民族風情。

會徽

2010年設計並在首屆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上啟用,本屆及今後各屆那達慕將一直沿用。
總體造型以那達慕傳統比賽項目摔跤、賽馬、射箭“男兒三藝”為基本元素,並配有駿馬、人物組合、中國印、英文字母等圖案和畫面。
騰飛的駿馬突顯了草原民族的特點和鄂爾多斯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動感的人物組合表現了充滿活力的鄂爾多斯形象、象徵了蒙漢各族人民心連心、同發展、共繁榮、表達了草原人民真誠歡迎國內外朋友的美好心情;精美的中國印和神采飛揚的英文字母,與男兒三藝構圖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得會徽顯得歡快、絢麗、流暢,體現和秉承了那達慕“綠色、多彩、吉祥”的理念。

會歌

名稱為《英雄》,2010年由甲丁作詞、何琪作曲,並在首屆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開幕式以小合唱形式進行了首次演唱。
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
歌曲突出表現了比賽健兒在賽場上追求巔峰、追求卓越、追求理想的氣概和壯志,也表現了鄂爾多斯人崇尚英雄、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英雄》將作為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會歌一直沿用下去。

那達慕起源

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聚會”的意思,是草原人民喜慶豐收、隆重聚會的節慶活動,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那達慕都要舉行被稱為男子“三藝”的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如今隨著草原文明傳承和發展,那達慕逐漸從競技性較強的體育活動演變為更突出藝術性、娛樂性的旅遊節慶活動。
那達慕的原型,是草原先民在向天地祖神祭祀、祝福過程中的一項活動;成吉思汗時期,其騎馬、摔跤、射箭好漢三項技藝,成為蒙古大軍必須具備的技藝。蒙古族作為馬背民族,檢閱馬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項活動。摔跤,也就成為蒙古人平時相互角逐的一種形式。古時,為了保護和拓展生存空間,要求先民具有與野獸、與敵人搏殺的強壯的體魄和技巧,因而摔跤這種有助於訓練體魄和技巧的活動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從圍獵到戰場,射箭成為蒙古人的擅長。蒙古族的歷史上,成吉思汗祖先阿闌豁阿夫人“五箭訓子”的典故,成為蒙古族團結凝聚的典型事例和教育子孫後代的佳話,代代相傳; 1225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大軍返回草原的途中,在布嘎蘇其蓋舉行盛大的慶典。成吉思汗弟弟、著名神箭手哈撒兒的兒子也孫格,一箭射中三百三十五庹距離的靶。成吉思汗讚揚也孫格不愧為神箭手,高興之際立了一仗高的石碑作了紀念。後來,人們把這塊石碑稱為“成吉思汗石碑”。碑文用回紇蒙古文雕刻,其內容為:“成吉思汗 征討花剌子模回歸時 全蒙古國民眾 聚集在布嘎蘇其蓋 也孫格射中三百三十五仗距離的靶”。不難看出,當時的慶典中,射箭已是一項娛樂項目。
據文獻記載,當年成吉思汗在客魯倫河畔拉起萬群牲畜的練繩,用九十九匹白騍馬鮮乳獻祭長生天,舉行“查乾蘇魯克大典”,祈求草原人畜興旺,大地平安。這一慶典活動,在鄂爾多斯以“查乾蘇魯克大典”和“珠拉格”(馬奶節)節慶形式一直在傳承。在這一節慶活動中除舉行鮮奶祭天儀式外,還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好漢三項那達慕”。元朝時期,政局穩定,好漢三項那達慕以娛樂形式已在蒙古草原上廣泛開展起來。到了清代,蒙古各旗扎薩克王爺,為了顯赫自己地位,選定自己的快馬以及摔跤、射箭能手,冊封摔跤稱號,並舉行盛大的全旗乃日(節)盛會。同時在敖包祭祀、廟會期間各地舉行固定的乃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草原那達慕盛會,顯示蒙古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