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蓬萊

郭蓬萊(1859-1920),藝名郭達子,為京南著名昆、弋演員,唱黑頭兼能生、醜。

祖籍原為蘇橋人,後遷至下王莊(今王莊子)。初在"下王莊耕讀會"學唱昆弋諸腔,唱做兼優。29歲入北京醇親王府"恩榮班"唱戲,深得醇親王賞識,賜名"郭蓬萊"。他嗓音寬洪嘹亮,氣足音圓,有"鐵嗓子"之稱。光緒十六年(1890年)"恩榮班"解散。他輾轉於京南、京東各戲班唱戲。在無極縣古莊"和翠班"時,他的表演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名震冀中一帶藝壇。他戲路很寬,文武各出,生淨各色,無所不精。花臉戲《通天犀》、《蘆花盪》、《五人義》、《敬德裝瘋》、《關公訓子》、《醉打山門》;老生戲《草詔》、《打車》、《對刀步戰》、《崇禎甩鞋》;武丑戲《時遷偷雞》、《馮茂盜瓶》等,都很拿手。各戲班爭相邀約。民國5年(1916年),郭蓬萊再次進京,參加"榮慶社"。因年老體衰,視力大減,不久,退出舞台,回鄉以打燒餅度日。民國9年(1920年)秋病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蓬萊
  • 別名:郭達子
  • 出生日期:1859
  • 逝世日期:1920
  • 職業:昆、弋演員
  • 代表作品:花臉戲《通天犀
藝事(一)高腔醜冠稱一時,藝事(二)多年合作稱“雙絕”,藝事(三) “仨半人”中的一個,藝事(四)造就不少昆弋人才,

藝事(一)高腔醜冠稱一時

郭蓬萊戲路很寬,不但是一個超群絕倫的高腔黑頭演員,其高腔丑角表演技藝,也冠稱一時。當年,高腔的小花臉講究“存腿”,就是無論說話、動作、行路和立著,膝蓋總是彎曲著不能挺直。郭蓬萊屬於中等身材,在演丑角時,精於“存腿”技藝,只要一上場,立即變成一個矮小的人兒,動作十分靈活。他還善於學唱各劇種、曲種的聲腔和各種人物的語音,演來維妙維肖。拿手的丑角戲有《扣當》、《東遊》(即《八扯》)、《賣餅子》、《鴇兒入院》、《龍鳳配》(即《一兩漆》)等。

藝事(二)多年合作稱“雙絕”

郭蓬萊與化起鳳(約1856—1911年,安新縣馬村人,工高腔紅臉,在京南一帶名氣最大)是多年的老搭擋。他們二人在清末光、宣年間,一起住過北京醇王府昆弋戲班、高陽縣慶長班、無極縣和翠班等,長期合作。演《花子別妻》,化起鳳以高腔紅臉應工女花子,郭蓬萊高腔黑臉扮男花子,最為精彩,堪稱“雙絕”。這兩個名角兒去世後,高腔就逐漸衰敗了。

藝事(三) “仨半人”中的一個

光緒十一年(1885),醇王府恩慶昆弋班停辦。醇親王將全份戲箱賞賜給白永寬(約1855—1910年,安新縣大馬村人,工大武生、老生、花臉,是昆弋全才)。白永寬攜戲箱回家,辦了一個戲班,仍叫恩慶班。白永寬自恃藝高,每有演唱,以我為主。他曾向人慨嘆說:“如今唱昆弋的就是仨半人啦!”意指自己、郭蓬萊、邢玉泰(白洋淀水打窪人,工高腔黑臉,輩份比白永寬還早,是白茂齋的老師)算三個整人,而師兄弟化起鳳,因只唱高腔不唱崑腔,只能算半個唱戲的。除此之外,再沒別人了。

藝事(四)造就不少昆弋人才

郭蓬萊一生搭過不少戲班。除在本村子弟會教授出樊志清、王樹雲邱惠亭、王瑞常等一些出色的演員外,在王府班、慶長班、益和班,特別是在和翠班,郭蓬萊都是主要人物,素享盛名,許多人拜他為師,造就過不少昆弋人才。其中主要有:
魏慶林(約1896一1960),無極縣和翠班藝徒。先拜郭蓬萊為師學高腔黑臉,後拜徐廷璧為師學老生,是崑曲界不可多得的人才。灌有《彈詞》唱片。
王玉山(1873一1957),容城縣北張村人,十五歲在霸縣王莊子耕讀會, 隨郭蓬萊習高腔黑臉, 能戲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