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王石村

郭王石村隸屬萊城區羊里鎮,距萊城約20公里,位於羊里鎮西部,距鎮政府約3公里,西跨O九公路與寨里鎮相連,村北緊依潰龍河。村中有一條東西大街把村子分為兩半,是“十八王石”之一。人口528人,耕地447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郭王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耕地447畝
  • 人口:528
村莊名片,歷史文化,人文自然,

村莊名片

據說明朝以前就有郭王石。又據村碑記載,明洪武年間,兩戶郭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野鵲窩村遷入口鎮郭陳村,之後遷此建村。因村旁有石王廟,冠以姓氏,故名郭王石村。現全村共有四姓,分別為郭、張、李、馮四大姓,尤其以郭姓居多。1964年4月郭王石劃歸寨里公社所轄;1966年5月歸羊里公社所轄。現居羊里鎮。

歷史文化

郭王石也曾經歷過天災人禍。1964年春,村西南大澇成災,作物無收,生活極度困難,當時統計約有200畝地水淹,顆粒無收。直到1965年,農民種地改為糧糧間作,才略有好轉。對經濟恢復起了一定作用。
郭王石人聰明、勤勞、厚道、人才輩出。洪武年間的郭懷義深得村民愛護擁戴,威望極高,村民大小事都願意找他商量,是遠近聞名的德高望重的人。舊時民間唱戲,有戲言道:“石王廟上不開戲,單等郭王石郭懷義。”據說,郭懷義當時僅土地就擁有120畝。
嘉慶九年,郭王石手工業就有了長足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1986年被萊蕪市命名為“魯班村”,《農民日報》也曾報導過。以能工巧匠著稱的郭子敬就是其中的一位。
同時,郭王石村的紡織業也很興旺,家家戶戶紡棉織布。當時有民謠說:“一溜王石織布手,一溜官莊編席簍。”這反映了當時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郭王石教育發展較早,1937年,私立國小在張訓齋老宅內,時佃英是第一位老師,主要學習《四書》、《三字經》、《百家姓》等,並倡導新式教育,有30多個學生。1960年成立郭王石國小,直到2001年與楊王前、楊王后、孫王石合為楊王石聯小。近二十多年來,村中考出中專以上學生約上百名,其中尤為出名的當數郭恆昌,現定居新加坡。
近幾年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郭王石村人富裕了。全村400多畝農田全部種生薑、大蒜及其他串季細菜為主。經濟作物的發展動了冷藏加工業的發展,同時,民營經濟迅速壯大起來,各業並舉,齊頭並進,壯大了村級經濟,為農民生產生活創造了條件。今天的郭王石與時俱進,飛速發展,明天將更加輝煌。

人文自然

村子北面有一關帝廟,據《三國演義》稱關羽被害,頭顱、屍骨不在一起,不可能投胎為人,只能做神,村中百姓為了得到關羽的保護,舊時有“只住廟前,不住廟後”、“只住廟左不住廟右”之說,意思是住在廟前、廟左可保平安、富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