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派

郭派

郭派是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郭鳳英創立的晉劇小生藝術流派,屬晉劇五大流派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派
  • 職業:晉劇
  • 代表作品:《小宴》《黃鶴樓》《打金枝》《雙羅衫》《蝴蝶杯》《和氏璧》《土祖廟》《小別母》
  • 劇種:晉劇
  • 創始人:郭鳳英
  • 行當:小生
基本信息,簡要介紹,藝術風格,代表劇目,郭派傳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郭派
劇種:晉劇
創始人:郭鳳英
行當:小生

簡要介紹

郭鳳英,女,自幼受家鄉戲曲文化的薰陶,酷愛晉劇,常隨父母親走村串鄉趕廟會、看大戲。9歲時曾向乞討藝人“四桿旗”學唱,11歲正式拜老藝人王應錦(藝名萬盞燈,亦稱四保旦)為師學戲,初學旦角,後改小生。因身材矮小,嗓音欠佳,不予器重,一度被戲稱為“混場相公”。她不悲不棄,刻苦學藝,練成了紮實的基本功,學到《小別母》《射戟》《鐵冠圖》《鋒箭頭》《雙鎖山》等劇目。並隨師輾轉於晉中、陽泉、平定、壽陽、盂縣等一帶演出,逐漸顯露出其藝術才華。13歲時,在其家鄉榆次城以“十一生”的藝名出演《小別母》,而一炮打響。從此“十一生”之藝名傳遍了晉中各縣及陽泉、壽陽、平定等地,未出師門即已成名。
在長期的搭班演出中,郭鳳英曾有幸同三兒生(孟珍卿)、蓋天紅(王步雲)、鹿兒紅(王慶雲)、筱桂桃(楊丹卿)、五月鮮(劉明生)等諸多名家同台演出,不斷地從名家身上汲取藝術養分,豐富充實了自己的表演技能。通過舞台磨練和實踐,她從唱腔、念白、身段和表演特技等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創造,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郭派”表演風格,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和讚揚。

藝術風格

郭鳳英唱、念、做、打俱佳,文戲武戲皆能。她的唱腔在吸收三兒生奔放高昂、跌宕起伏的特點和秋富生清亮悅耳、委婉纏綿的韻味,並根據自身的嗓音條件創新發展,形成了字正腔圓、剛柔相濟、韻味濃厚的唱腔風格,至今仍為演員沿用學唱。她的念白吐字清晰、抑揚頓挫,極見功力。在《雙羅衫·詳狀》一劇中,徐繼祖念狀子的大段道白和逼問姚達的對白,由徐到疾,層層推進,由輕到重,頓挫有致,字追句逼,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引人入勝,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美的享受。她的做功更是獨樹一幟,令人叫絕。《黃鶴樓》中她所扮演的周瑜與眾不同,她改變過去老藝人表演時自始至終地表現周瑜兇狠的演法,而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先禮後兵,層層過渡,掌握火候,有分寸、有節奏地刻畫了周瑜的儒雅風度、雄才大略和氣量狹窄、嫉賢妒能的心理特徵,成功地塑造了這個典型的人物形象。
郭鳳英在舞台上塑造的周瑜、趙雲、呂布、田玉川、郭曖、徐繼祖、張儀、鄭興郎、石恩等眾多的藝術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新中國成立後,她和丁果仙、牛桂英、冀美蓮等藝術家合演的《打金枝》《蝴蝶杯》《雙羅衫》《鳳儀亭》《贈劍》等戲,相映成輝,成為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藝術傑作。被譽為近代晉劇藝壇上的“小生之冠”。

代表劇目

郭鳳英扮相英俊,戲路寬綽。她曾在一百多出劇目中扮演了不同層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角色。她的主要代表劇目有:《小宴》《黃鶴樓》《打金枝》《雙羅衫》《蝴蝶杯》《和氏璧》《土祖廟》《小別母》等。

郭派傳人

郭派的代表藝術家有郭彩萍、張智、李和平、裴靜衛、王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