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墓石祠

郭氏墓石祠

祠主無考,舊傳為西漢孝子郭巨墓祠。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載,孝堂山原名巫山,“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刻於石祠西牆外面北齊武平元年(570年)的《隴東王感孝頌》,亦稱其為孝子郭巨的墓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郭氏墓石祠
  • 地理位置:山東省長清縣孝里舖村南孝堂山頂
  • 屬性:墓祠
  • 相關人物:西漢孝子郭巨
簡介,現狀,孝堂山,

簡介

祠後有一墓冢,石祠因墓而建。祠主無考,舊傳為西漢孝子郭巨墓祠。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載,孝堂山原名巫山,“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刻於石祠西牆外面北齊武平元年(570年)的《隴東王感孝頌》,亦稱其為孝子郭巨的墓祠。北宋趙明誠《金石錄》確認石室為“後漢時人所為”,並對郭巨墓祠說提出質疑。根據石祠的形制、畫像、榜題與後人題記,其建造年代當在東漢章帝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上房屋式建築。祠主可能是曾任諸侯國傅、相或郡守的二千石官吏。

現狀

石祠為單檐懸山頂兩開間,坐北朝南,面闊4.14米,高約2.64米。室內平面為橫長方形,東西寬3.80米,南北深2.18米,地面後半部橫列祭祀用通室寬的低矮石台。其構築情況是:東壁上下2石,西壁1石,上端皆為銳頂三角形;後壁橫列2石;前面正中立一八角形石柱,兩側山牆前面豎立條石,上托挑檐枋石;正中石柱和後牆之間,上架三角隔梁石,分室為兩間。屋頂前後坡各由二石板覆蓋,屋頂石出瓦壟、溝頭、連檐形狀。東西兩端橫刻瓦壟作“排山”形式,西半部頂石為後代更換。為增加前檐的支頂負荷力量,在正中八角形柱兩側,又加有小型八角石柱,上面刻有唐宋時期的題記。
祠內東、西、北三壁和隔梁石上刻滿畫像,或有花紋邊飾。主要內容是與祠主經歷和生活有關的車騎出行、庖廚、宴飲、狩獵、百戲、戰爭以及歷史、神話故事等。橫貫三壁上部的“大王車出行圖”,是漢畫像石中所見場面宏偉、車馬人物最多的一幅,它表明祠主曾參加過從諸侯王駕的鹵簿活動。北壁中部刻樓閣、人物謁。下部的車騎出行圖,主車旁有“二千石”榜題,表示祠主生前的最高官秩。壁上還刻有伏羲、女媧、西王母、風伯、雷公、貫胸人等神異內容,及周公輔成王、孔子見老子、胡漢戰爭等歷史故事。隔梁石兩面刻有升鼎、橋上墜車故事,隔梁石底面刻日月星辰。石祠畫像中的主要人物之旁,有“大王車”、“令”、“相”、“
成王”、“胡王”、“孔子”、“二千石”7條榜題。石祠內外壁面上,還有後人留下的大量刻字和墨書題記,其中最早的一條為東漢順帝永建四年(129年)刻字,說明石祠建造年代當在此之前。
石祠畫像的雕刻技法,是在磨光石面上以線刻為主鐫刻畫面,少部分圖像兼用凹面刻。線條洗鍊剛勁,形象簡樸生動。畫面構圖無明顯界格,但上下層次分明,堪稱漢代畫像石中的精品。

孝堂山

必須專程去看一下,因為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築。用現在的眼神去看,這就是一處放大了的房屋模型。看實物,比參照其尺寸想像的輪廓還要袖珍些。
大老遠的路趕過去尋訪,也就是為了獲得一種現場感。畢竟,親眼所見,親手觸摸,與看圖片完全是兩碼事。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在小山坡的院落中。院落開著門,國保碑就在院外。但院內的正房卻鎖著門,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看護的老漢收了錢才開鎖,開了鎖才能見到被一處更大的房屋式建築保護著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