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國(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

郭富國(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富國,男,研究員,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工作在農業科研及生產第一線,進入321人才庫,發表科技論文10多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富國
  • 國籍:中國
  • 職業: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
  • 主要從事:甜菜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
主要成就,主要著作,

主要成就

在巴彥淖爾市工作期間,主要從事甜菜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1985—1988年參加“甜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使甜菜產量提高到3000—3500kg/667m2。在研究“不同光質對甜菜糖分影響”過程中,發現不同光譜對甜菜含糖率有很大影響,提出紫色光譜對提高甜菜糖分有促進作用,該項研究成果於1989年獲得巴彥淖爾盟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1989年參加的“內蒙古10萬畝甜菜高產、高糖綜合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獲得國家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排名第20八。
1990—1996年,針對河套地區製糖工業原料不足,甜菜產量不高,含糖率逐年下降的趨勢,發表了“加快河套地區甜菜品種更新、提高製糖工業經濟效益”的論文。通過長期研究、示範和推廣工作,總結出甜菜“雙高”栽培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河套地區甜菜生產上保全苗難的主要問題。1992年“巴盟甜菜綜合增產技術推廣”獲得自治區農牧業豐收三等獎,排名第一;1994年“甜菜高產綜合栽培技術研究”項目獲得自治區星火三等獎,排名第二;1995年被自治區政府授予“深入生產第一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
1997—2005年從事“抗病、高產、高油向日葵雜交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培育的油用型向日葵品種“內葵雜三號”於2003年7月通過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取代了生產上種植多年的派列多維克。經過兩年的推廣,該品種在巴彥淖爾市、包頭和赤峰等地區推廣面積達49.0萬hm,兩年平均單產206.9 kg/667m,增產率為33.9%,含油率提高6個百分點,創經濟效益20538.78萬元。1999年參加的“抗病、高產、高油向日葵雜交種推廣”獲得國家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排名第五;2002年參加的“油用向日葵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套用”項目獲得自治區農業廳科技承包特等獎,排名第二;2008年參加的“高產優質多抗向日葵新品種內葵雜三號和赤葵雜二號選育與配套技術”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五。
2005年—現在,主持自治區科技創新基金“河套灌區主要優勢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項目和科技部“西北乾旱區抗逆農作物種植資源調查”項目內蒙古區的工作,並取得如下成果:
(1)2007年在杭錦後旗對我院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小麥品種“農麥2號”開展了超千斤試驗示範。經自治區農牧業廳科教處組織有關專家田間測產,畝產達到503.0kg,畝產值925.25元。該項技術累計推廣面積10萬畝,較常規種植增加經濟效益1398.4萬元。
(2)2007年在杭錦後旗對我院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玉米品種“內單314”開展了超噸糧研究與示範。經自治區農牧業廳科教處組織有關專家田間現場測產,畝產達1198.5kg,畝產值1697.9元。該項技術累計推廣面積50萬畝,較常規種植增加經濟效益1.566億元。
(3)2007年在杭錦後旗開展了“農麥2號”小麥套種“內單314”玉米的試驗示範,經自治區農牧業廳組織有關專家測產,畝產達1062.0kg,畝產值1600.45元。該項技術累計推廣面積10萬畝,較常規種植增加經濟效益2803.2萬元。

主要著作

通過上述項目的實施,制定了6項標準化技術:
(1)小麥新品種“農麥2號”超千斤栽培技術;(2)玉米新品種“內單314”超高產栽培技術;(3)“農麥2號”小麥套種“內單314”玉米超噸糧田栽培技術;(4)油葵新品種“內葵雜三號”標準化栽培技術;(5)“農麥2號”小麥套種“內葵雜三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6)河套地區麥後複種增產技術。
目前,自治區科技創新基金“河套灌區主要優勢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正在由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專家鑑定驗收中。2007年參加的“麥後複種增產增效技術大面積推廣”獲得自治區農牧業豐收一等獎,排名第十九;2007年自治區授予“在農牧業科技工作中業績突出,被評審自治區農牧業優秀科技人員”。
郭富國同志長期工作在農業科研及生產第一線,進入321人才庫,發表科技論文10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