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博

郭博

郭博(1920—), 郭沫若之子,他的母親就是郭沫若先生的日本裔夫人郭安娜。郭博先生現任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參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及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博
  • 出生地:日本福岡縣的博多
  • 出生日期:1920年3月15日
  • 職業:著名建築設計師和攝影家
  • 性別:男
  • 人物關係:郭沫若之子
過往經歷,從業生涯,名家特長,家庭生活,

過往經歷

相貌酷似其父的郭博出生後不久,父母就帶著他和哥哥郭和夫來到中國住在上海哈同花園,直到他要上國小時,郭博才重返日本。因此郭博先生的漢語和日語功底都頗深。
郭博9歲那年,正好碰上日本天皇登基,舉行美術作品展,那時唯讀國小三級的郭博繪畫已很出色,於是他將自己的一幅作品送去參展。畫的內容是一座紅色大橋,凌空飛起,橫臥在江面上,橋下畫的是藍色的滾滾的波濤,看上去氣勢宏偉,色彩鮮明。評比時得了個一等獎。
父母得知兒子獲了獎後非常高興,為了鼓勵兒子繼續努力,郭沫若先生於是給郭博買了一全套的油畫顏料,母親郭安娜還從生活費中擠出了一些美元給兒子買了一架柯達照相機。自此,繪畫和攝影同時成了郭博的兩大愛好。學攝影和繪畫花費的錢很多。當時郭沫若夫婦的經濟很困難,有時連全家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因此,父母建議郭博在繪畫和攝影這兩項中暫時只能選一項。從小就很懂事的郭博聽從了父母的建議,選擇了學習繪畫,忍痛將攝影的愛好深藏在心靈的深處。
郭博郭博
郭博自幼聰明好學,他的國小提前一年讀完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學。在中學學習期間,郭博又提前一年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日本的京都大學。京都大學是一所出過5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著名大學。21歲時,郭博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該校建築系。年輕的郭博就曾參與過日本的許多大工廠的建築設計,尤其以日本著名的東芝公司居多。那時年輕的郭博在日本建築設計界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建築設計師了。

從業生涯

1955年,郭博在父親的召喚下,毅然回到了中國,進入上海建工局設計公司工作。多年來,郭博先生積極參與上海市的市政規劃與設計,為上海市設計出了許多而今正屹立於浦江兩岸的經典建築,上海著名的希爾頓大飯店就是他的代表作。另外,他還培養了不少在建築設計界頗有名氣的專家。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的設計者都是他的高足弟子。郭博先生在地理、氣象等方面也頗有研究。1962年,上海崇明島出現一種所謂的“怪潮”。當時既沒有出現地震,也沒有出現颱風,卻出現了洪災。對此,不少科技工作者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許多種看法,然而都難以令人置信。郭博先生經過仔細的研究後,認為崇明島的這次洪災是南美玻利維亞大地震引起的長浪衝擊造成的。這一觀點,終於被學術界所認同。
郭博郭博
對日本坂神大地震的成因,郭博先生也有自己很特別、然而又得到學術界廣泛認可的觀點:是由於日本戰後大量填海造田,造成地層壓力失衡,因此引發了這次大地震。正是由於郭博先生的博學,以及多方面的成就,他的同行和朋友都稱他“頗有乃父之風”。

名家特長

攝影是郭博先生的又一大特長,尤其是在古代建築的攝影方面,可說是在攝影界獨領風騷。
郭博先生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為人正直,講真話。即使是“文化大革命”中,處境艱難的他仍舊如此。“文化大革命”中,上海許多古老的建築遭到踐踏之時,他深感痛心。此時他以一個建築師的良心,毅然拿起了自己手中的照相機,將那些即將從地球上消逝的古建築一一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了下來。據統計,從1975年到1989年近15年間,共拍了6萬餘張,其中還有古代建築的照片。郭博先生因此也成了有名的攝影師。他的攝影作品內容豐富,除了上海外灘的西洋建築、南市老城廂的舊式民居外,還有哈爾濱的俄羅斯式的東正教堂、成都的東方式的寺院等。
當人們看了他的這些攝影作品時,一致認為他是一位“業餘攝影大家”,其作品有如父親郭沫若的文章,質樸、通俗、易懂。而郭博先生總是說:“我自幼很佩服父親的文章,他那質樸、通俗、易懂的風格,讓人看了舒服,我的攝影作品也追求這種風格。”作為攝影大家的郭博先生,他的顯影室卻設在家中的衛生間裡,無論春夏秋冬,工作時,都要把房間遮掩得嚴嚴實實。人們簡直難以相信,在這樣簡陋的工作室里,竟然生產出如此優秀的作品來。然而攝影生涯長達四五十年之久的郭博先生常謙虛地對人們說:“一個攝影家在他的一生能有30張照片得到社會的認可就是一流的了。我在離開這個世界時,如果也能有30張照片留下來,就是達到了我的意願。”

家庭生活

郭博先生有一個十分幸福美滿的家庭,他的兒子也是搞建築的,現於日本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那令人尊敬的又十分賢惠的來自日本的郭夫人。這位郭夫人不僅是郭博先生家庭生活中的賢內助,更是他事業上的好幫手。郭夫人將日本女性的優良傳統帶到了中國,當家中來了客人時,她總是立刻從房中出來鞠躬相迎。手中端著一個竹編的小盤,其中放著水果、糖果或其他食品,小心地放在茶几上。告別時再鞠上一躬,然後碎步退回房間。她作為妻子,從不參與丈夫與客人的談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