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盛

郝景盛

郝景盛(1903—1955),著名林學家植物學家。我國系統研究楊柳科和裸子植物分類最早的學者,農林牧全面發展的早期規劃人和開拓者。

較早提出東北紅松林人工更新為主、合理採伐的科學方案。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山區農村建設走農林牧綜合經營道路的早期規劃人和開拓者。曾大力宣傳森林的多種效益、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和林產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郝景盛
  • 出生地:直隸省正定縣西柏棠村
  • 出生日期:1903年6月18日
  • 逝世日期:1955年4月25日
  • 職業:林學家、植物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系統研究楊柳科和裸子植物分類最早的學者
人物經歷,人物成就,人物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經歷

郝景盛,字健君,1903年6月18日出生於直隸省(今河北省)正定縣西柏棠村一個農民家庭。幼時讀過兩年私塾,後務農到17歲,才到縣城上高小。不久升入河北省立第七中學。1924年由校長推薦到日本占領下的旅順工科大學。為求強國富民之道,他選學造船。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後,參加反日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驅逐出境”,遞解到天津。同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後入生物系(該系停辦期間一度人地質系),為該系第一班學生。
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1929年,郝景盛在國立北平研究院劉慎諤教授指引下到植物研究所參加研究和考察。1930年4月參加中瑞(典)科學考察團,由重慶沿嘉陵江、白龍江到甘肅南部和青海湖、阿尼瑪卿山一帶考察和採集標本。1931年5月參加中法西北考察團。不久,因在內蒙沙漠中受到法方團員無理侮辱,與北平記者周寶韓一起宣布退出考察團。他倆在嚴寒的沙漠中奔波一天一夜,才脫離險境,經包頭返北平,並在北平報紙上揭露了法方行徑。1931年7月由北京大學生物系畢業後,郝景盛正式到植物所任助理員。1932年郝景盛由北平研究院派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採集植物標本。
郝景盛這一時期的研究領域是植物分類學,但他的興趣集中在木本植物,除了發表若干新種外,還系統研究了中國的楊屬、柳屬、接骨木屬植物,完成了有關的科、屬志。他關於中國裸子植物和木本植物屬志的研究工作,一直繼續到抗日戰爭時期。
1933年,郝景盛考取河北省公費留美,同年與趙為楣女士結婚。後改去德國,於1934年春偕同夫人到柏林,他先後入柏林大學理學院和愛北瓦林業專科大學(FrostlischeHochschule Eberswalde)攻讀博士學位。他在柏林大學研究植物地理和植物生理,並以氣候學為副專業,1937年以論文“青海植物地理”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38年6月在愛北瓦林業專科大學獲林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百年歷史中所授予的第21位博士,也是獲此學位的第一位中國學者。他的博士論文《用生物化學方法斷定林木種子發芽率之研究》所建議的手段,能在30分鐘之內判斷種子是否發芽,回答過去涉旬月才能解決的問題,後為德、波等國採用。郝景盛取得學位後曾短期在普魯士林業局任技師。
1939年初,郝景盛夫婦攜兩幼子經香港、河內到達昆明,在雲南省建設廳林務處任技正,併兼中山大學林學教授。1940年由梁希推薦,到重慶中央大學森林系任教授,講授造林學、樹木學、森林立地學等課程。他寫的《造林學》一書,到1952年出第四版,後來還曾在台灣印行。1941年參加西北考察團,到川北、甘南、洮河上游一帶考察,並且觀察了9月21日日全蝕期間的生物行為。
從1943年夏開始,郝景盛應重慶北碚設治局長盧子英的邀請,住到北碚指導造林,同時任昆明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和所長。生活雖然清苦,卻得以安心著述。這一時期成為他寫書最多的年代,《中國林業建設》、《森林萬能論》、《中國木本植物屬志》、《林學概論》、《普通植物學》和《中國裸子植物志》等書都是在北碚定稿的。
抗日戰爭勝利,一心嚮往東北森林的郝景盛接受東北大學聘請,出任森林系教授兼農學院院長,1946年到達瀋陽。1947年因保護進步學生與校長意見不合,旋被解聘,失業3個月。1947年底回到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郝景盛在植物研究所內成立森林植物組,多次參加森林調查(察北綏東森林調查,永定河中下游地區調查,冀西沙荒造林調查等),併兼任山西省林業顧問,1954年10月,被調任中央林業部總工程師,技術委員會主任,參加籌組中國林業代表團,準備出席世界林業會議。短短几年中,郝景盛得以施展抱負,成為他為人民貢獻知識和才華的最愉快時期。

人物成就

實行合理採伐的科學方案
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等林區曾是我國豐富的木材寶庫。由於長期實行大面積採伐,嚴重威脅這一寶庫的生存。郝景盛在1951年和1953年兩次應東北森林工業總局的邀請,率領人員深入小興安嶺林區,蒐集了森林生長與採伐的歷史資料,實地考察了紅松生長、結實和更新的情況,以及天然更新過程中針葉密林轉化為樺楊和針葉混生林,再退化為榛柴林、小葉椴和灌木叢,終於成為草坡、泥地和裸岩的過程。根據紅松結實的樹齡和數量、天然和人工發芽率的實際數據,參考德國和朝鮮的營林經驗,郝景盛明確提出:“以人工更新為主,天然更新為輔,小面積採伐作業,采造並舉,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經營方針,要求隨採伐隨更新,並逐漸對老採伐跡地進行更新,“不欠新賬,還清老賬”。他同時指出森林火災對於紅松林的特別威脅,提出了預防措施。當蘇聯專家提出“長白山林區施業案”時,郝景盛在會議上發表了自己經營的觀點,受到與會者支持,對“施業案”進行了修改。郝景盛總結這一時期科學成果的《東北紅松林生長及更新方法的研究》一文,1952年發表在《中國林業》第6期上;1953年又完成《紅松林的經營法則》一書(未正式出版)。
早期規劃人和開拓者
1953年,郝景盛受華北行政委員會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委託,到平順縣沙底棧村、羊井底村和榆社縣南村,先後住在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李順達武侯梨家中,白天一起上山逐坡逐田調查,晚上共同商議山區發展規劃。他一身農村老漢裝束,頭戴氈帽,用布條子繫著肥大的褲腰。他通過和老鄉們談天,對耕地、牧草地、宜林地、荒山、石山、河灘、樹林,對牲畜種類、頭數,男女勞動力數、糧食產量、副業情況和人均所得,對村中現有果樹品種、等待結果年限、逐年產量、銷地和售價等,進行了仔細調查。同時對林木、果樹、牧草、蜜源植物、河谷、池塘、山坡、土壤、石頭等自然資源條件作了全面了解和必要的實驗研究。1953年4月15日郝景盛在山西省人民政府行政會議發言指出:“各地農民,多知道耕地,開墾種莊稼,對於林牧不大注意。每到一村我們若問村中老農有多少耕地?他可以馬上回答畝數。若問荒山或牧草地有多么大?則搖頭擺手表示不知道。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農村居民向來沒有把荒山或草地看成可以產生財富的土地,他們從來沒有想到荒山、草地、石頭砬子也能生產東西。這些地方如果利用得當,它的產品價值並不在農田之下。”
在同農民“算細賬,算長賬”的基礎上,結合農民眼前利益,郝景盛協助西溝村李順達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和羊井底村武侯梨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制訂出近期和長遠的農林牧全面生產計畫。這樣的規劃,不僅有具體可靠的數字,還編成了便於理解、記憶的順口溜:“高山遠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花果山,緩坡梯田環山轉,平川都是米糧川,興水利,修水池,蓄水灌溉好澆園,……”。這樣的規劃,在寫到紙上之前,已經印進農民心裡。連原來認為“不管上面來多少幹部作計畫,山上的石頭也變不成小米”的人,也覺得“石頭能變小米”了。
平順縣羊井底村堅持實行農林牧全面發展十年,取得顯著成績。1964年《人民日報》記者進山採訪,寫了題為《重新安排這裡的河山》的長篇報導,農民們至今還清楚記得林業部的專家郝景盛的洪亮聲音:“山是搖錢樹,要向山要錢”。但“耕地面積原則上不宜再擴大,開地越多人越窮,因為違反了自然法則。”(1953年3月在山西省長治專區直屬機關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主張靠造林根治河流,消除天災
郝景盛年輕時曾經踏勘過黃河源附近地區,此後多年一直留心有關黃河的資料,寫過許多篇論述造林與治河、森林與水旱災害關係的文章。1953年在討論蘇聯援建三門峽水利工程時,郝景盛在會議上發言指出,三門峽水庫中上游地區必須搞好水土保持,否則水庫將會變成“沙庫”。1954年,中國科學院為配合三門峽工程,組織黃河中游調查隊,郝景盛任隊長。臨行前檢查身體發現病患,未能成行,但在病中仍一直關心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內蒙和華北地區的幾次雹災,促使郝景盛蒐集有關數據資料。他從分析雷雨冰雹的成因、樹木對水份的吸收和蒸發、森林對上升氣流的影響等多種因素中得出森林基本上能消滅冰雹的結論。研究論文雖因學術界有不同意見而未能公開發表,但由林業幹部訓練班印成單行本散發,對促進植樹造林起了積極作用。在當時的一次爭論中,一位氣象學家指出:森林不能消滅海洋冰雹,郝景盛立即反駁說:“什麼時候你到海洋上種莊稼,我就去消滅海洋冰雹。”
林業宣傳者和林學教育家
郝景盛在從事林業教育之餘,揮筆著文,大聲疾呼,以期喚起人們對造林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自1939年回國後的8年間,他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宣傳造林和森林利用的文章40多篇。在他旅居北碚期間,曾為《嘉陵江日報》撰寫多篇關於植樹造林的宣傳報導,併到四鄉指導種樹,促進了這一風景區的林業建設。在此時期,他以《森林萬能論》為書題,陳述森林與木材對國家之重要性。“萬能”一詞,直至80年代,有的學者仍對此持有異議,但隨著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一些學者對森林的多種效益已進行了重新的評價。人們對森林重要性的認識和郝景盛著書的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用“萬能”喻森林效益之多是否過分?作為一種振聾發聵的吶喊,見仁見智,將留待歷史評說。在1952年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中,郝景盛“自我批評”說:“我幻想著通過自己寫的森林書籍和文章對社會能發生進步作用。我寫書不只為個人出名和稿費的收入。我主要想著推動中國林業向前發展,因為我看到中國的荒山最多,總覺著這是應當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唯一的辦法即是寫幾本書,吶喊吶喊,以便引起國人的注意。以往是如此看法,現在還是這樣看法,將來在水旱風沙冰雹災害未減少之前,我還是不能變更我的看法。”他對發展中國林業的熱忱和執著的追求溢於言表。
郝景盛多年從事林業教育,曾執教於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東北大學、北京林學院和林業部林業幹部學校。他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熱情鼓勵,同不少青年結成忘年之交。許多受過郝景盛教導的青年,後來成為我國林業科研、教育和生產的骨幹。郝景盛多次對他的學生們講:“你是學林的,必須深入林區,深入山區調查研究,因為林學本身就是一門生產實踐的套用科學;我國林業比較落後,希望你們不僅成為林業科技工作者,而且還要成為林業科普工作者,這樣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郝景盛為宣傳林業、普及林業知識,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多種場合都不失時機地向各階層人士進行宣傳,大講森林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和振興林業的迫切性。或寫文章,或作報告,或與人促膝談心,郝景盛都能結合實際,切中要害,既有條理清楚、富於哲理的科學論說,也有通俗易懂、民眾樂於接受的順口溜。如50年代在山西貧窮山區提出的口號:“山區要想富,發展農林牧”;“抓住光水土,自然不受苦”。這兩句口號既明確指出了發展方向,又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科學原則。1950年,察北綏東森林調查團在張家口進行總結,原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決定省、市機關幹部停止辦公一天,請郝景盛做報告。報告會後大家普遍反映,生平第一次聽到這樣好的專家報告,林業的作用太大了。
1954年9月,郝景盛因病未能率隊考察黃河,但身在北京,心在黃河。他到北京圖書館等單位收集和查閱大量有關黃河的資料,準備提供給黃河考察隊。這時,郝景盛病情加重,但他決定去山西,組織上勸他不要去,他說:“一批青年在那裡等著我,他們需要我,我不能不去。”就這樣郝景盛到了山西,準備率領植物所和山西省林業局的一批青年人去管涔山林區研究雲杉生長過程。在由太原轉車到達寧武車站之後,郝景盛開始發燒。由於沒有醫院,臨時請附近一所畜牧獸醫學校的校長帶校醫前來看病。恰巧這位校長曾是1950年察北綏東森林調查團的成員,深知郝景盛的為人,抓緊機會請郝先生為全校師生作報告。郝景盛在打針吃藥後,立即到校作了兩個多小時熱情洋溢的報告。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對青年講話。第二天,全體人員牽著5頭駱駝向林區進發,60里山路走了14個小時,到達管涔山森林經營局駐地—東寨。這時郝景盛的病情愈益嚴重,組織決定由陳介(後來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護送回北京,立即住院。1955年4月25日,這位畢生為中國林業奮鬥的科學工作者,終因腎癌逝世,年僅52歲。
郝景盛從事林業科技工作二十年,著作之多,範圍之廣,堪稱林業界的榜首。理論密切聯繫實際是他的學術思想;深入林區、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是他的工作方法;和民眾打成一片,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是他的工作作風;不怕困難、勇於創新是他的獻身精神。他將國外先進的林業理論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經過調查研究和自己的實踐,編寫出的《造林學》一書,具有理論上的先進性、技術上的實用性,成為當時國內第一部最新的造林學的專著和大學教材,對推動中國造林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發展有很大作用。他提出的“以人工更新為主,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經營方針,對東北林區的開發利用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他提出山區建設要統一規劃、合理利用土地,農林牧全面發展的理論,至今仍有它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人物簡歷

郝景盛郝景盛
1903年6月18日,生於直隸省(今河北省)正定縣。
1924年,就讀於旅順工科大學,學習造船。
1925年—1927年,在北京大學預科學習。
1927年—1931年,北京大學生物系學習。在此期間曾參加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併兼任國立女子大學生物學講師。
1931年—1933年,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助理員。
1934-1938年,在德國留學,1937年獲柏林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38年,獲愛北瓦林業專科大學林學博士學位。
1939年,任雲南省建設廳技正,兼任中山大學林學教授。
1940年—1945年,任重慶中央大學森林系教授。1941年任中華林學會林業施政方案委員會委員及《林學》會刊編輯部副主任。1943年兼任昆明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946年—1947年,任東北大學農學院森林系教授,兼農學院院長。
1947年—1949年,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0-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今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4年—1955年,任林業部總工程師兼林業部技術委員會主任。
1955年4月25日,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郝景盛.中國忍冬科(一)(英文).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叢刊,1931(l):71—88.Caprifoliaceae of China(firstcon-tribution).in ContrInst.Bot,National Acad.Peiping,1931l:71—88
2 郝景盛.中國亞麻目(法文).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叢刊,1931(I):89—91.Synopsis des linum Chinois.inContr.lnst.Bot.,National Acad.Peiping,1931(l):89—91.
3 郝景盛.中國忍冬科(二)(英文).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叢刊,1932(Ⅱ):93—106.Caprifoliaceae of China(Sec-on contribution).in Contrlnst.Bot., Nati onal Acad.Peiping, 1932(Ⅱ):93—106
4 郝景盛.中國接骨木屬(英文).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叢刊,1933(Ⅱ):21—29.Synopsis of Chinese Sambucus,inContr.lnst.Bot., National Acad.Peiping,1933(Ⅱ):21—29
5 郝景盛.中國植物圖志第二冊.忍冬科(法文).北平:北平研究院,1934.Capifoliaceae,in Flore illustree du Nord la ChineHopei( Chihli) etses provinces voisines 3:PP1—94,Peipint.
6 郝景盛.中國楊屬植物志(英文).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叢刊,1935(Ⅲ):221—241.Synopsis of Chinese Populus,in Contr.lnst.Bot., National Acad.Peiping,1935(Ⅲ):221—241.
7 郝景盛.中國柳屬植物志(英文).Fedde新種報告,1936,第48卷:1-127.Synopsis of Chinese Salix with 88 figures and 44 plates, Feedde Rep,1936,48:1—127
8 郝景盛.青海植物地理(德文).植物學年鑑,1938,第68卷:515—668. Pflanzengeographische Studien uber den Konor- See und das angrenzende Gebiet BotanischeJahbucher,1938,LXVlll:515—668
9 郝景盛.用生物化學方法斷定林木種子發芽率之研究(德文).森林月刊,1939,第71卷:141—269. Uber Saatgutprufung auf biochemlsche Wege. Zeitschrift fur Forstund Jagdwe sen,1939,71(3,45)141—156,187—204249—269.
10 郝景盛.中國森林面積與林木種類(德文).世界林業月刊,1939,第6卷:171—172. Waldflache und Holzarten von China. Zeitschrift fur Weltforstwirtschaft, 1939:Vl:171— 172.
11 郝景盛.木材保存問題(德文).世界林業月刊,1939,第6卷:198. Zur Frage der Hoizkonservierung . Zeitschrift fur Weltforstwirtschaft,1939,Vl:198.
12 郝景盛.種數與種量之研究.中華農學會報,1940(169):81.
13 郝景盛.雲南林業.雲南實業通訊,1940,1(8):177—190.
14 郝景盛.果松造林之研究.中華農學會報,1941(172):1—20.
15 郝景盛.在滇試採油脂經過.農聲(中山大學),1941(222):34—35.
16 郝景盛.甘肅西南之森林.地理學報,1942(9):48—66.
17 郝景盛.蘇聯林業之新進展.農聲(中山大學),1942(225):25.
18?郝景盛.川產林木插條試驗.農聲(中山大學),1942(255):51.
19 郝景盛.中國林業建設.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1944,1947.
20 郝景盛.造林學.重慶:商務印書館,1944;第4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52.
21 郝景盛.科學概論.生物學篇.重慶:商務印書館,1945;第2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此書主編為李書華).
22 郝景盛.中國木本植物屬志.上冊.重慶:中華書局,1945.
23 郝景盛.趙為楣.普通植物學.重慶:中華書局,1945.
24 郝景盛.中國裸子植物志.重慶:正中書局,1945;上海:正中書局,1947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25 郝景盛.林學概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
26 郝景盛.森林萬能論.上海:正中書局,1947.
27 郝景盛.關於幾個林業問題的商榷.中國林業,1950(1):14—18.
28 郝景盛.察北綏東森林調查團的總結.中國林業,1950(5):27—34.
29 郝景盛.關於永定河上游的造林問題.中國林業,1950(6):11—12.
30 郝景盛,周光化,趙宗哲.主要林木收穫、生長、材積表.上海:新農出版社,1951.
31 郝景盛.怎樣植樹造林.北京:開明書店,1951.
32 郝景盛.略談土地利用的正確方向與黃河流域造林問題.中國林業,1951(4):51.
33 郝景盛.洮河卡車溝油松生長之研究.西北農林,1951(10):40—47.
34 郝景盛.東北紅松林生長更新方法的研究.中國林業,1952(6):23—31.
35 郝景盛.關於西北林業建設工作上的兩個問題.西北農林,1952(7):33—36.
36 郝景盛,侯治溥.農田防護林帶.農業科學通訊,1953(11):4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