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國故都

邾國故都

在千山爭秀、萬木擁黛的魯南抱犢崮山區,有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

西集乃“邾國故都,龍河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據明萬曆《嶧縣誌》記載及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此地發現多處大汶口文化遺址。殷封子翦於“彭”,是為大彭,其後封為“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邾國故都
  • 別稱:西集鎮千年邾國故都
  • 位置: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境內
在千山爭秀、萬木擁黛的魯南抱犢崮山區,有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
西集乃“邾國故都,龍河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據明萬曆《嶧縣誌》記載及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此地發現多處大汶口文化遺址。殷封子翦於“彭”,是為大彭,其後封為“蔇”。西集周、春秋、戰國時期屬小邾國,後屬楚國。唐代屬沂州琅琊郡承縣。金代、元代均屬嶧州。明代、清代屬嶧縣,民國時期先後屬嶧縣、滕嶧邊縣、費滕嶧中心縣、麓水縣等。1944年以前屬嶧縣管轄,1944年秋以後先後隸屬雙山縣、麓水縣。1950年歸屬白彥縣,為第三區。1953年撤白彥縣,重歸嶧縣,編為第二十區。1958年,西集、付莊、張莊、東鳧山合併成立西集人民公社。1962年劃歸齊村區,同年分出付莊、張莊、東鳧山,建西集公社。1983年撤銷齊村區,改屬山亭區。1984年改為西集鎮。2001年3月,西集、張莊、東鳧山合併為西集鎮。2004年4月,分出張莊、東鳧山,恢復到1984年編制的西集鎮。
西集鎮名勝古蹟眾多,主要有普照寺、梁王城、扳倒井、龜山寨、歷代帝王圖碑、建新遺址、神山漢墓群和伏里土陶等文物古蹟。
普照寺坐落在龍河北岸、鎮駐地村西集村的西首、店韓公路與濟棗公路的交匯處,是古嶧縣佛教名剎,始建年代不詳,明代萬曆年間和清代道光年間進行過維修,據此可知此寺應創建於元代以前。普照寺現保存的大殿,明代是供奉佛像的後殿,殿檐下大門兩側嵌有明代石碑兩通,上面勒刻著文學家賈三近的詩作,字跡清晰完好,石碑摩刻時間是萬曆十一年(1583年)。當時,文學家賈三近由南京光祿寺卿任上解職在家閒居。5年閒居期間,他為撰寫《嶧縣誌》,考察山川河流,遍訪鄉老耆舊,悠遊於泉林之間。在普照寺結識了住持僧圓泰,二人促膝交談,十分投機,以後便時常往來,縱論佛理禪旨,壁上鑲嵌的兩首詩,便是他於萬曆十一年秋季到普照寺,應圓泰長老之請留贈的。
普照寺內還保存一通清代道光年間的碑刻,碑額篆書“龍河精舍”四字。龍河,即指今西集河,精舍是寺廟的別稱,碑上所指正是普照寺,碑上款題《龍河精舍記》。主要記述普照寺周圍的自然環境寺廟情況以及當時維修經過。碑文出自滕縣人王東槐之手。王東槐,清道光進士,曾任江西道監察御史,湖南衡州知府,署福建按察使,湖北鹽法道等職。作此碑記時,王東槐正以拔貢候選教育諭身份在家賦閒。
從普照寺沿店韓公路南行3公里,有一座像烏龜的山,,因而得名龜山,大汶口文化遺址、西周遺址、漢代墓葬群密布山下四周。太平天國時期,其山修有農民起義軍的寨牆、軍營帳,又曰龜山寨。山頂有伏羲廟(俗稱娘娘廟)遺址,至今留有“歷代帝王碑圖”石碑一通,見證著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世代的滄桑變遷。
龜山的東面是依山而築伏羲平湖,建於1967年,集水面積為5.87平方公里,總庫容260萬立方米,2008年,投資600餘萬元對伏羲平湖實施除險加固:壩前塊石護砌、壩後石子護坡,同時對溢洪道、放水洞進行了改造修復,使伏羲平湖更加堅固、秀美、壯觀,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成為一道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龜山腳下,是聞名遐邇的“伏里土陶”的原產地——伏里村,伏里土陶民間藝術品因產於伏里村而得名,世代流傳至今,是中華伏羲文化的象徵,有祭祀、賞玩、生活用品三大類,計200多個品種。據伏里村中大汶口文化遺址和漢、唐、明、清墓葬發掘,論證該村土陶生產史有六千年,且各個朝風尚印清晰。目前,由伏里土陶研究所創新產品“孔子像”、“孩兒枕”、十二生肖等,成為旅遊熱門產品。其中,大站獅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首次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銅獎。2009年,伏里土陶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加緊規劃建設伏里土陶博物館。
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建新遺址就在伏里村,遺址坐落在村北側一片高出周圍1.5米左右的平坦台地上。經鑽探,遺址平面呈橢圓形,東西長205米,南北寬155米,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東、南、北三面被群山環抱,西部為開闊平原,遺址北側有一條小河。1992年,濟棗公路修築時需從遺址中穿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隊對該遺址進行了2次較大規模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在遺址的西、中、東3個區域內共開探方106個,探溝l條,發掘面積總計2781平方米。發現大汶口文化房基27座,灰坑和窖穴261個,墓葬92座,水井l眼,陶窯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各類遺物1000餘件。
古河溝將遺址分為兩半,東為居住區,西為墓區。居住區發掘出房址10餘處,其中三處為半地穴式,灰坑8個,並出土了大量以素麵陶片為主的文物等。區內水井直徑為1.2米、深2.4米,這在大汶口文化中首次發現,把祖先從飲用河水到飲用井水的歷史轉折點推前了千餘年。墓區發掘出包括成人、兒童在內的墓葬。其中有一夫妻合葬墓,墓主頭向東方。傳說伏羲就出生在伏里村,後與活動在嶧城區金陵寺附近的紅埠族母系部落首領女媧結為夫妻,在此生兒育女。2013年,建新遺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山亭區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西集鎮政府沿美麗的龍河上行1公路是便是東集村,歷史悠久的梁王城就坐落在龍河北岸東集村的西頭,城址表面屬漢文化遺存。梁王城屬春秋戰國時期,它座落在倪國故城之上,這種城中城格局說明,歷史遺存疊壓多,又是考古學界頗有爭議的小邾國城池。戰國時代的倪國故城遺址位於西集鎮東1公里處,海拔140米。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倪即小邾國,以居邾故又稱邾國。”遺址為高出地面5米的台型高地。據《嶧縣誌.古蹟考》載:“土台高數尺,方廣數十畝”。在此先後發現了灰陶缸、陶豆、罐、筒瓦、石斧、鬲腿等文物。現遺址被列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集鎮環境優美、四季分明、春華秋實、鳥語花香;這裡民風純樸、友好向善、文明和諧。美麗的自然風光、田園景色、人文歷史、古蹟名勝,吸引著人們從四面八方前來旅遊觀光,或登山望遠、涉水蕩舟,或考古究史、繪畫攝影,或近水垂釣、親農採摘,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盡情地揮灑張揚個性壯麗的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