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福旿

邵福旿

邵福旿,交通工程專家,尤長於築港工程。1915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主持和參與了中國最早自行勘測、設計和建設的幾個港口工程,是中國現代築港技術的奠基人之一。最早開出結合中國實際,反映最新技術的築港工程課,是築港工程教育的先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福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常熟縣
  • 出生日期:1894年3月18日(農曆)
  • 逝世日期:1981年2月19日
  • 職業:交通工程、築港工程專家
  • 畢業院校: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現代築港技術的奠基人
    築港工程教育的先驅
  • 代表作品:主持連雲港、廣州黃埔港等現代化港口的施工
人物簡歷,人物生平,科技成就,現代築港,培育人才,

人物簡歷

1911—1915年 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
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1915—1916年 秦皇島(湯河)柳江煤礦工程司。
1917—1931年 北寧(京奉)鐵路工程司。
1931—1932年 蘭州平涼公路(華洋義賑會)工程司。
1932—1936年 隴海鐵路連雲港工程處工程司。
1936—1937年 廣東黃埔港開埠督辦公署工程司。
1938年  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湖南楊家灘)(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1938—1942年 國民政府交通部公路處工程司,督察。
1942—1945年 任四川纂江鐵路工程處(國民政府交通部)工程司,總段長。
1945—1946年 南京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航政司科長。
1947—1948年 杭州浙江省海塘工程局工程司,設計處長。
1948—1949年 上海淮南煤礦總公司長江港口籌備處處長。
1949年 任上海軍管會運輸司令部裕溪口碼頭搶修工程處工程司。
1949—1981年 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1952—1954年 兼任塘沽新港工程局顧問。
1981年2月19日 病逝於四川峨嵋。

人物生平

邵福旿,字秀甫,1894年農曆3月18日生於江蘇常熟縣一個書香世家,接受新思想較快。他的父親棄官從事工業。在家庭影響下,邵福旿自小立志學習科學技術,1911年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即西南交通大學)讀土木工程。當時該校教師多是外籍人士,學校的課本、規章制度等大多用的是英文,多數課程也用英語講授。邵福旿刻苦學習,克服了原來英語基礎較差的困難,1915年7月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先後從事過海港、鐵路及公路工程建設,對海港工程有極深的造詣。他是中國第一個自行規劃、勘測、設計和建設海港工程的工程師,在葫蘆島連雲港黃埔港及塘沽新港的建設中傾注心血。
邵福旿為人正直,作風正派,淡泊自甘,不求聞達,曾有多次躋身仕途的機會,他都毅然放棄,或婉言謝絕。他一生主持過很多大工程,但其生活水平,總是隨著工資的高低而起伏,直至謝世,除了一生積累的圖書資料外,無任何遺產。
邵福旿注重實踐,不尚空談,勤奮工作,不畏勞苦。在工作崗位上,他總是身先士卒,知難而上。在北寧鐵路上搶修沖毀的橋樑,在川陝及川康公路搶修坍方,在浙江海塘局搶修戰爭破壞的海塘,他都是在現場與民眾一起日夜奮戰,深受工人民眾的稱道和愛戴。
邵福旿在工程決策問題時,都經過自己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工程上的重要數據,都經過精心核對,他常說:搞工程的切忌說“可能”、“大約”;說話、辦事、考慮問題都要有個“數”;只有有了可靠的“數據”,才能開始設計、施工。他對每一個工程的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和人文條件,都經過深入地調查了解,就連建築材料的產地、儲量、質量,都是精心調查、比較,以決定取捨。他在交通部工程計畫團任職期間,為了恢復被戰爭破壞的港口,親臨實地對塘沽港、連雲港港等作了周密的調查研究,查閱了有關檔案資料,甚至親自詢問了尚未撤離的日本技術人員,才寫出詳盡的調查報告,提出可行性工程施工計畫。
抗日戰爭爆發後,唐山交大(時稱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舉校南遷,在茅以升的主持下於湖南湘鄉楊家灘復校,邵福旿應邀回母校任教一年,首次開出了密切結合中國實際、具有最新內容的海港工程課。1949年後,他回到母校,專門從事教學工作,曾開設過鐵路工程、築港、契約、規劃、測量學等課程。1952年院系調整後,唐山交大專門培養鐵路人才,校名亦改為唐山鐵道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海港工程課停開,他即專門從事測量學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他一貫注重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注重教師的表率作用。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刻苦求實的工作作風,深受師生敬佩。
現代築港現代築港
邵福旿一生從事交通工程,對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竭盡心力,直至晚年,仍心繫中國的交通事業。70年代時,中國交通滯後經濟發展的狀況已見端倪,他以耄耋之年,在北京圖書館翻閱大量書刊,撰寫了《二十世紀初歐洲開展內河航運對中國發展內河航運重要意義的探討》一文,並請人轉呈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期引起中國領導人的重視。在撰寫文稿期間,他整天不離圖書館,中午圖書館休息,他就在休息室里吃塊麵包充飢。如此高齡,還對科學研究這樣執著追求,不辭勞苦,使圖書館工作人員深為感動。其後,圖書館專門為他留出一個房間,供他中午休息與工作,在複印資料方面,也盡力為他提供方便。由於撰稿勞累,竟致重病,臥床不起。臥床期間,還要別人為他在床上搭起一個架子,以便於閱讀書刊,鑽研問題。
邵福旿為中國的交通和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奮鬥終生,做出很大貢獻。1981年2月19日病逝於四川峨嵋,終年87歲。

科技成就

現代築港

中國海運事業有悠久的歷史,曾建造過不少港口,大多十分簡陋。及至清代,外國勢力入侵,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港,如青島上海諸港,從規劃、勘測、設計到施工,都是由外國人承擔,中國人無從問津。民國以後,隨著北寧(京奉)及隴海鐵路的建成,需要開闢現代海上通道,以求海運與鐵路的銜接。張學良主持東北政務時,決定自行修建葫蘆島港。當時國人尚無修建海港的技術和經驗,邵福旿此時供職於北寧鐵路,憑其在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憑著滿腔的愛國熱情,毅然應調主持了葫蘆島的規劃和設計工作。 1932年8月,他又到連雲港從事港口的規劃、勘測與設計。規劃與設計工作包括:防波堤布置與斷面設計、航道方位的擬定、導航設施、港區規劃、碼頭設計、倉庫通棧、港區道路、鐵路支線、電廠、水廠等一套完整的設施。但施工工作,由於受設備條件等多種限制,則承包給荷蘭治港公司,邵福旿作為甲方代表,代表中國政府從事監督工作。在施工過程中,荷蘭技術人員對一些關鍵性的技術問題嚴格保密,為了通過港口的建設培養出自己的技術人才,邵福旿帶領幾名中國青年技術人員,日夜不離工地,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和掌握荷蘭人的建港新技術。到1936年邵福旿離任時,完成了長350米的兩個碼頭,長600米的防波堤、泊船地及航路、發電廠、蓄水池、車站各一座,燈塔兩座。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中國人自己對一座現代化海港進行的規劃、勘測、設計與監督施工,自此,奠定了中國人自己築港的基礎。連雲港工程竣工後,1936年9月,邵又到廣東黃埔港開埠督辦公署,從事黃埔港建設,翌年因抗日戰爭爆發,10月停工撤離。
現代築港現代築港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邵福旿目睹了共產黨幹部的艱苦樸素、清正廉潔,解放軍的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感中國的希望就在共產黨身上,決心在共產黨領導下,為建設新中國而獻身。當時為了軍事和政治的需要,被戰爭破壞的裕溪口碼頭急需限期修復,邵福旿毅然應上海軍管會運輸司令部之命,擔負起了裕溪口碼頭搶修工程處的技術工作。在物資和技術極度困難而時間又十分緊迫的條件下,他與工人、解放軍戰士密切配合,日夜奮戰,終於按期完成了搶修任務,滿足了軍事運輸的需要。
1951年,天津市長黃敬與鐵道部聯繫,擬聘邵福旿為塘沽新港副總工程師,因為當時他在唐山交大擔任鐵路工程、築港、契約、規劃、測量等課程,並準備開設埠站工程課,教學任務繁重,難於調離,經鐵道部與中計委聯繫,同意擔任兼職顧問,每周以一定時間參與塘沽新港工程局的工作。
邵福旿為中國的建港事業盡了畢生的精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培育人才

邵福旿熱心培養中國的青年一代。解放前,中國的築港技術尚處萌芽階段,海港建設主要依賴於外人。邵福旿認為中國的獨立富強,必須要有自己的築港專家。在他主持的幾個工程中,對一起工作的青年技術人員,精心指導,熱心傳授技術,鼓勵他們為發展祖國的海港事業獻身。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有的青年負笈海外,學習築港工程。
1938年春,迫於抗日戰爭形勢,黃埔港停建,他轉赴湖南湘鄉楊家灘的唐山交大任教一年。由於他深感中國需要築港人才,便在土木系中開設“海港工程”課。此前,也有人開設過這門課程,但所講授內容皆取自外國教本,不但內容陳舊,且與中國實際相距較遠。為了更新教學內容,他在吸取國外有用內容的同時,花了很大精力去收集、整理中國的築港經驗,以期將適於中國的最新築港技術傳授給學生。由於當時正值抗戰的艱苦時期,學校也地處鄉下,既不具備物質條件,時間又極為緊迫,無法編印教材,他即以詳細的筆記,讓學生記錄講授的內容。以他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講授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特別注重結合中國的實際,並有獨到的見解,深受學生歡迎,也吸引了不少學生對築港發生了濃厚興趣。當年他親身教授的學生,戰後分別服務於沿海各港口。他結合中國實際開出的“海港工程”課,在中國海港工程教育界,實屬首開先河。
1949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邵福旿再次回到唐山交大從事教育工作,秉持其以身作則、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了30多年。他認為學校里培養學生除了業務知識以外,更要培養學生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態度和作風的培養,不是僅僅依靠說教,重要的是靠教師的表率作用。他在幾十年的教育工作中,律己非常嚴格,上下課及與學生約會都十分準時。上課時,他衣著整潔,彬彬有禮,因而上他的課,學生極少有遲到早退及衣著不整現象。板書及批改作業都是字跡工整,修辭嚴謹。在黑板上徒手畫圖從不潦草,幾與用直尺圓規作圖無異。測量實習時,他親身示範,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姿勢與方法。暑期的野外實習,無論颳風下雨,烈日曝曬,他從不離開學生一步。因而受教的學生都感到從他身上不但學到業務知識,而且學到作為一個工程技術人員應有的素質,對他十分敬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