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厝村

邵厝村

邵厝村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之南,東依內厝瑞安,西依周坑村,南依四石柱村,北依巴厝村。丘陵地帶,四面環繞于山,交通方便。土地面積1.8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邵厝村
  • 行政區類別: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永和鎮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235
  • 地理位置:晉江中南部
  • 面積:1.8平方公里
  • 人口:1368多人
  • 方言:閩南話
  • 車牌代碼:閩C
  • 村民小組:3個
  • 戶數:410戶
地名含義,村落與人口,歷史人文,地圖信息,

地名含義

邵厝村古時為邵姓最早建厝居住,故名邵厝。

村落與人口

民風淳樸,村民以農、工、商為主。該村有邵(博陵衍派)、黃(紫雲傳芳)兩姓。戶數410戶,1368多人,分為3個村民小組。

歷史人文

邵姓始祖,子厚公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南宋高宗帝南渡時由福州馬尾遷居至邵厝村。乾道八處登進士,官節度使,封忠德大夫,其裔後來登士不少。家廟中曾立“進士”“貢元”“百世瞻依”文魁“等不少匾額。
邵氏的起源 :
邵氏的姓源較為純正,主要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據《通摯氏族略以邑為氏》、《萬姓統譜》等史料所記載,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於召,被稱位召公或召伯。他後來還被封於燕國,他派兒子去管理燕國,自己留在鎬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亂,“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勞。他的子孫襲召公一直是周朝的執政大臣之一。周室東遷後,召公的采邑也隨之東移,遷徙地在今陝西省境內。後來,燕國被秦國所亡,召公的子孫以原封地“召”為姓,稱召氏。據《氏族博考》所載:“召與邵,春秋本一姓,後分為二。汝南、安陽之族皆從邑。”由此可見,召氏和邵氏其實同出一姓,只是寫法不同而已。至於召姓改邵姓的原因,歷史上沒有留下史料記載,改姓的時間說法不一。據有關學者考證,是在秦朝建立前後,同時,又據有關資料可知,至漢乃有以召為姓的,此後,召姓因多改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見了。
黃氏的來源:
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
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出自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晉江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