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姓

邯鄲姓

漢姓,源於嬴姓,出自少昊後裔造父後代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穿的封地,屬於以。晉國執政上卿趙宣子(趙盾)的堂弟、晉軍大將趙穿的食邑被封於邯鄲(今河北邯鄲),趙穿因以被稱為邯鄲君。在趙穿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邯鄲氏,世代相傳至今。邯鄲氏複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趙郡、廣平、穎川為郡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邯鄲姓
  • 讀音:hán dān(ㄏㄢˊ ㄉㄢ)
  • 姓氏淵源:封邑名稱
  • 時期:春秋時期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各支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相關姓氏,

基本介紹

邯鄲姓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嬴姓,出自少昊後裔造父後代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穿的封地,屬於以。晉國執政上卿趙宣子(趙盾)的堂弟、晉軍大將趙穿的食邑被封於邯鄲(今河北邯鄲),趙穿因以被稱為邯鄲君。二百零四年後在周威烈王姬午二十三年(晉烈公姬止十七年,公元前403年),趙、魏、韓三家徹底瓜分了晉國,趙氏家族的老祖宗之一趙穿的封邑邯鄲成了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
在趙穿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邯鄲氏,世代相傳至今。

各支始祖

趙 穿:趙衰本家侄子,後來做了晉襄公的女婿。

遷徙分布

邯鄲氏複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趙郡、廣平、穎川為郡望。

郡望堂號

郡望

趙 郡:漢高帝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將原秦朝邯鄲郡改為趙國,治所在邯鄲(今河北邯鄲)。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改為趙郡,轄地在今河北省中部石家莊市、趙縣、邯鄲市一帶地區。隋朝時期移治到趙縣(今河北趙縣)。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穎川郡:夏王朝建立後,許地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夏啟建都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今河南禹州三峰山東麓)。殷商時期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河南禹州),有熊氏(今河南長葛),昆吾(今河南許昌),康(今河南禹州)。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戰國末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之所以名為穎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穎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郡治設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縣、登封市、寶豐縣以東,尉氏縣、郾城縣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市以北一帶的廣大地區。西漢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今河南許昌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今河南長葛老城)、鄢陵縣(今河南鄢陵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三國時期,曹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曹魏五都之一,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置許昌郡(今河南許昌張潘故城)。南朝宋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年),許昌郡城被北魏大將周幾夷為平地,其地為北魏所據。北魏置潁川郡,治長社(今河南長葛老城)。西魏置許昌郡(今河南長葛老城)。東魏天平元年(甲寅,公元534年)改為潁州。東魏武定七年(己巳,公元549年)改潁州為鄭州,治移潁陰(今河南許昌魏都區),領陽翟、潁川、許昌三郡。北齊將潁陰縣併入長社,以長社為潁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辛丑,公元581年)改鄭州為許州,治長社(今河南許昌魏都區)。隋晁時期改許州為潁川郡,轄十四縣,潁川(今河南禹州)、長葛、許昌、隱強(今河南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諸縣屬之。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潁川郡為許州,鄢陵、長葛、陽翟、許昌諸縣屬許州。唐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許州改稱潁川郡,屬河南道。長社(今河南許昌魏都區)、長葛、陽翟、許昌、鄢陵諸縣屬潁川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稱許州。北宋初,許州,隸京西路。宋元豐三年(庚申,公元1080年),升許州為潁昌府,隸京西北路。宋大觀四年(庚寅,公元1110年)稱許州,隸京西北路。到了元朝時期,許昌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廢長社縣,併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許州、鈞州均隸開封府。明萬曆三年(乙亥,公元1575年)鈞州改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朝初期,許州、禹州屬河南省。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河南新密)、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中華民國成立後,許州改為許昌縣,改禹州為禹縣,與長葛縣均屬河南省豫東道。鄢陵縣直屬河南省。民國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廢道為區,許昌為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今河南許昌魏都區)。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治所鄭縣(今河南鄭州),鄢陵則直屬河南省。

堂號

趙郡堂:以望立堂。
廣平堂:以望立堂。
穎川堂:以望立堂。

歷史名人

邯鄲淳:(生卒年待考),一名竺,字子叔;祖籍邯鄲,潁川郡人。著名三國時期曹魏書法家、文學家。邯鄲淳博學而多格才,擅長文字學,精通“許氏字指”和最早的文字訓詁之書《爾雅》。邯鄲淳的書法精深,從師於當時的著名書法家扶風人曹喜,善寫“蟲篆”,即古文大篆,而且他的八分、隸書也寫得很好。曹操很早就得知他的大名,曾召他相見。從交談中探得邯鄲淳為博士,給事中,邯鄲淳曾撰了篇洋洋千言的《投壺賦》獻給魏文帝。魏文帝認為寫得工巧精密,大喜,當即賞賜了他千匹帛。但邯鄲淳傳世的名著卻是《邯鄲氏笑林》,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記載笑話的書,資料價值相當高。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此書原有三卷,歸於小說家類。此書到了宋代,已被人增添至十卷,原書今已不見,能看到的是清代馬國翰的輯本。近代魯迅先生在《古小說鉤沉》中,還補錄了馬氏所未輯的數則笑話,可見此書影響之巨。
要特別說明的是,邯鄲淳對《倉頡篇》、《爾雅》、《說文》中的字都有精深的研究,“閒理”並非無用之理,實為心閒所得透眸之理,有對各種造字方法的深入研究,也有對字義的分析理解。邯鄲淳對《說文解字》的研究貢獻是非常大的,後人受益巨也。

相關姓氏

華人最大的十個姓是: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這十個姓占華人人口 40%,約4億人。
李姓李姓
第二大的十個姓是:徐、朱、林、孫、馬、高、胡、鄭、郭、蕭。占華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個姓是:謝、何、許、宋、沈、羅、韓、鄧、梁、葉。占華人人口10%。接下來的15個大姓是:方、崔、程、潘、曹、馮、汪、蔡、袁、盧、唐、錢、杜、彭、陸。
複姓
B: 鮑俎(bao zu)、百里(bai li)、碧魯(bi lu)、伯賞(bo shang)、北堂(bei tang)
C: 單于(chan yu)、陳林(chen lin)、淳于(chun yu)、
D: 第五(di wu)、 東方(dong fang)、東郭(dong guo)、東門(dong men)、段乾(duan gan)、獨孤(du gu)、端木(duan mu)、
F: 范姜(fan jiang)、
G: 哥舒(ge shu)、公良(gong liang)、公孫(gong sun)、公西(gong xi)、公冶(gong yan)、公羊 (gong yang)、緱亢(gou kang)、穀梁(gu liang)、歸海(gui hai)、
王姓王姓
H: 赫連(he lian)、胡母(hu mu)、呼延(hu yan)、黃方(huang fang)、皇甫(huang fu)、
J: 即墨(ji mo)、夾谷(jia gu)、晉楚(jin chu)、
K: 況後(kuang hou)、
L: 梁丘(liang qiu)、令狐(ling hu)、陸費(lu fei)、閭丘(lv qiu)、閭邱(lv qiu)、
M: 明哲(ming zhe)、墨哈(mo ha)、慕容(mu rong)、万俟(mò qí) N: 鈉蘭(na lan)、南宮(nan gong)、南郭(nan guo)、南門(nan men)、年愛(nian ai)、
O:歐陽(ou yang)、
P: 濮陽(pu yang)、
Q: 漆雕(qi diao)、亓官(qi guan)、譙萱(換竹字頭)(qiao xuan)、屈突(qu tu)、
R: 壤駟(rang si)、汝鄢(ru yan)、
S: 司馬(si ma)、司空(si kong)、司寇(si kou)、司徒(si tu)、上官(shang guan)、商牟(shang mou)、申屠(shen tu)、侍其(shi qi)、疏束(shu su)、叔孫(shu sun)、 T: 太史(tai shi)、太叔(tai shu)、澹臺(tan tai)、塗欽(tu qin)、拓跋(tuo ba)、
張姓張姓
W: 完完(wan wan)、完顏(wan yan)、王子(wang zi)、聞人(wen ren)、微生(wei sheng)、巫馬(wu ma)、烏雅(wu ya)、鐵筆(tie bi)
X: 西門(xi men)、夏侯(xia hou)、許世(xu shi)、軒轅(xuan yuan)、
Y: 閆法(yan fa)、羊舌(yang she)、陽佟(yang tong)、耶律(ye lv)、有琴(you qin)、尉遲(yu chi)、余佴(yu er)、宇文(yu wen)、岳帥(yue shuai)、樂正(yue zheng)、
Z: 宰父(zai fu)、子車(zi che)、子陽(zi yang)、宗政(zong zheng)、左丘(zuo qiu)、張簡(zhang jian)、章佳(zhang jia)、長孫(zhang sun)、鄭余(zheng yu)、仲孫(zhong sun)、鐘離(zhong li)、諸葛(zhu ge)、顓孫(zhuan su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