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權

人物簡介

原義是古代諸侯國 那權是兩個相鄰的地域。“那”是指那地(又寫作:冉阝),是那國建立的地方;而“權”則是指權國所在的地方。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在今湖北荊門市沙洋縣土地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那權
  • 出處:《唐書·宰相世系表》
  • 時期:中國古代
  • 時間:791年
簡介,發展過程,

簡介

權國為中國古代的一個小諸侯國,由商高宗武丁的後裔受封建立的,國君為姓。那國為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於長湖岸邊建立冉阝國(或謂作“那”今沙洋縣拾回橋鎮一帶)。國境都在今湖北省境內,鄰近楚國。
商武帝武丁的後裔被封於權地(今湖北當陽縣東南,荊門市沙洋縣馬良西),建立了權國,但在春秋時期,約楚君熊咢(前799年—前791年在位)至楚若敖熊儀(前790年—前764年在位)時期,滅亡了冉阝(即“那”);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又敗亡權國,並任命楚公族大夫斗愍為縣尹,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縣——權縣,權國子民被遷於那(讀作:nuó 挪,今荊門縣東南那口城,即荊門市沙洋縣拾回橋鎮),故這片地方被稱為“那權”。斗愍負責管理起原權國的子民,公元前676年,後來斗緡率領權國遺民謀反作亂,結果告敗,自己也身死於此,但斗緡的子孫卻以祖先的封地,作為姓氏,稱為權氏。

發展過程

不久,權又被巴國所滅,權國貴族子孫,就以原國名“權”作為姓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權姓源出於子姓。後來權國人及國君的後人,就以國名為姓氏稱為權氏。權姓有榮耀的王族先祖,並可追溯到遠祖黃帝。而《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上記載,權氏原是顓頊帝之後,子姓,是商武帝後裔。故此,一部分來源於斗姓和一部分來源於子姓的權氏後人,奉武丁為權姓的得姓始祖。權國所遷那(nuó 挪)地的人民中,有以地名為姓氏的,稱為那(nuó 挪)氏。那(nuó 挪)姓源於春秋時期,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楚武王滅掉權國(今湖北當陽縣東南,荊門市沙洋縣馬良),改置為縣。公元前676年,權縣縣尹斗緡率領權人舉行暴動,被楚武王鎮壓下去。武王把權人遷往那處(今湖北荊門縣東南那口城,有些人後來就以地名“那”為姓,稱那(nuó)氏。那(nā 納)姓和那(nuó 挪)姓,是2個不同的姓氏。那(nā )姓,是滿族宗族在遼東滿族氏族中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個姓氏,出自於音移的多音節滿族姓氏納拉氏(那拉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