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個黃昏與黎明

《那些個黃昏與黎明》是楊俊文先生的一本散文隨筆集,一本和他的知青生涯有關的集子,語種為漢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那些個黃昏與黎明
《那些個黃昏與黎明》是楊俊文先生的一本散文隨筆集,一本和他的知青生涯有關的集子。
今年是“文革”期間掀起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45周年。這是因為當年波瀾壯闊的上山下鄉運動,起始於毛主席於1968年12月21日晚上“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那條最高指示的發表。而千百萬知識青年,真正落實這條指示,身體力行地走向廣闊的天地,是在過了1969年的元旦和春節之後。可能是大多數知青步入了老年的門檻,可能是到了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愛回憶往事,近年來各種各樣的知青回憶錄、知青文集、圖片集、攝影集、談話實錄……特別多,收到這些寫真性質的文集,我總會饒有興致地翻閱一遍,選出那些感興趣的篇目,細細地拜讀。原因很簡單,只因我也曾經是個知青。我時常想,知識青年離開農村之後,有的當了外交官,有的當了高級軍官,有的當了高級知識分子,有的成了省部級高官,有的成了名教授、名藝人、名學者……後來的人生也很精彩,但是他們為什麼不約而同地覺得,知青歲月永難忘懷呢?他們為什麼最願意回顧的,還是插隊落戶的日子呢?
其實他們的心愿很簡單,只是希望不要輕易地忘記這段歷史,從而愈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讀了楊俊文先生的《那些個黃昏與黎明》,我最想說的,也是這層意思。
楊俊文先生出生於1956年。他下鄉時18歲,已經是1974年了。用知青一代人的話來說,他是小弟弟。儘管只在遼寧省建昌縣碾子溝大隊插隊落戶了近3年的時間,但是他在這3年時間裡用心感悟,用整個青春的熱情投身於鄉間的生活,他乾農活、乾粗活,吃粗糙難咽的一伙食,住塵土紛揚的土炕。可在這過程中,他細心地體察著知青的感受,體察著農民們的辛勞和憨厚,接觸著東北農村裡的男女老幼,否則他寫不出“農村裡的老人才是真正的老人”這樣的話。
正因為有了知青歲月里的用心感悟和體驗,今天他才能寫出這些散文和隨筆來,但這些飽蘸著他感情的散文、隨筆,不是一般的生活實錄,不是空泛的懷舊,而是以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他的靈魂,以那些和著血淚與溫情的生活體驗,為讀者構築起一道時光之橋,讓我們藉助他回憶的情愫重回那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重回那一段他青春起步的歲月。
比如他寫到的在鄉村看電影的場景,幾乎所有的知青都經歷過。但是在他的字裡行間,又透出當年的知青和農民們,是多么饑渴地盼望著文化生活。又比如他的《家書》,通過為不識字的農民代寫家信,刻劃了一個年輕的戰士對待二位女友的態度,以及當父母的本真的天性。再比如寫下鄉第一天的《插隊之夜》和離開農村那一日的《返城》,既寫出了千百萬知青共同經歷過的“第一天”和“離別之淚”,又寫出了碾子溝插隊知青們不同一般的插隊之夜和返城的波瀾。《插隊之夜》中女知青的突發疾病和雨夜送救,《返城》里把知青分成幾撥回歸的情節,始終吊著讀者的心,堪稱是神來之筆,又是生活的天賜。
看得出,楊俊文的散文隨筆,在樸素的敘事中有他獨到的抒情,在看似平易中顯出深沉的意蘊,在平實中見新奇,讀來讓人咀嚼再三,深長思之。
這就顯得很不易了。
《那些個黃昏與黎明》是一本有關知青生活的書。但她又是一本不同一般的知青生活之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