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邢台市血液保障應急預案的通知

2015年11月12日,邢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印發邢台市血液保障應急預案通知,提高我市及時應對和消除各種緊急情況下導致的采供血危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大曹莊管委會,市直各部門:
《邢台市血液保障應急預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邢台市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12日
邢台市血液保障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有效預防、及時應對和消除各種原因導致的采供血危機,指導和規範血液應急保障工作,迅速、有序、有效、高質量地保障臨床用血需求,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國務院《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辦法》、《河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河北省血液保障應急預案》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範圍。本預案適用於本市發生突發事件造成用血量激增,及氣候、季節等原因造成採血減少而導致的臨床供血緊張狀態。
(四)工作原則。
1.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血液應急保障工作,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緊急狀態相結合,做好應對血液供應緊缺的各項準備工作。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職責明確的血液應急保障體制。
3.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獻血應急隊伍建設,依靠公眾力量,形成統一指揮、部門協作、信息共享、反應迅速、運轉高效、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應急供血機制。
4.依法規範,加強管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日常和應急狀態下用血管理,使之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
(五)應急保障事件分級。根據血液庫存量、臨床用血量以及突發事件重大程度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特別重大(I級)應急保障事件:由國務院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特別重大血液應急保障事件。
重大(Ⅱ級)應急保障事件:因發生地震、風暴洪災、恐怖攻擊等突發事件,造成我市中心血站采供血設施、設備遭到嚴重破壞,從而無法採集、製備、儲存血液且1周內無法恢復;因發生突發事件,造成我市半數以上地區(9個及以上縣(市、區))臨床用血激增,血站血液庫存總量或某一血型庫存量連續5個工作日處於低庫存運行,多地血液嚴重緊缺。
較大(Ⅲ級)應急保障事件:因氣候、季節或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導致5至8個縣(市、區)臨床用血激增或血站採血量銳減,血站血液庫存總量或某一血型庫存量連續5個工作日處於低庫存運行。
一般(Ⅳ級)應急保障事件:因氣候、季節或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導致3個及以下縣(市、區)臨床用血激增或血站採血量明顯下降,血站血液庫存總量或某一血型庫存量連續5個工作日處於低庫存運行。
低庫存是指我市中心血站血液庫存僅能維持我市3天及以下臨床用血量。
二、應急保障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一)應急指揮機構。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市區域內血液應急保障工作,並根據實際需要,向市政府提出成立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的建議。
各縣(市、區)政府依照實際需要,成立應急保障指揮部。
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血液應急保障工作。
1.市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市政府根據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建議,建立和啟動市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市政府分管衛生計生工作的領導同志、市衛生計生委主任分別承擔市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負責對重大應急保障事件處置工作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出處置血液應急保障的重大決策。
市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的成員主要有市政府應急辦、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大教科文衛工委、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城鄉規劃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廣新局、市法制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紅十字會、邢台軍分區、武警邢台市支隊等,並根據工作需要適時調整。市其他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在職責範圍內配合血液應急保障工作開展。
市政府應急辦:負責依法統籌協調全市血液應急保障工作。
市衛生計生委:負責依法監督管理血液工作,組織無償獻血應急采供血隊伍,向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申請臨床急救用血調配和支援,保障突發事件和采供血淡季期的醫療急救用血需要。負責統一組織實施臨床急救用血調配和各項血液應急保障措施,並進行檢查、督導。
市人大教科文衛工委:監督檢查本市行政區域內血液應急保障預案的貫徹實施情況。
市委宣傳部:按照應急保障的統一部署,做好應急保障工作的宣傳報導工作。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宣傳獻血法律、血液常識和血液應急保障知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
市文明辦:組織動員各級文明單位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工作。
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做好血液應急狀態下的相關協調工作。
市教育局:對全市大中專院校進行無償獻血應急保障工作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學生參加應急無償獻血工作。
市科技局:協助提供血液應急保障工作所需的技術,支持相關科技研究。
市公安局:負責保證血液應急保障車輛的正常行駛並根據需要劃定獻血車泊車位;協助做好應急採血的安全管理工作,依法打擊非法采供血行為。
市司法局:指導各有關部門共同搞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本預案的宣傳。
市財政局:做好血液應急資金保障工作,加強資金的監督管理。
市建設局、市城鄉規劃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為建立應急獻血屋、點、車的規劃、建設、停放提供便利。
市交通運輸局:確保緊急狀態下採血、供血、物資運送等專用車輛的便利通行,並做好服務工作。
市文廣新局: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獻血相關法律法規及本預案的宣傳、培訓工作。組織電台、電視台等有關部門宣傳獻血法律、血液常識和血液應急保障知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並根據部署做好應急獻血的宣傳報導和信息發布等工作。
市法制辦:加強有關應急無償獻血方面的法制工作,辦理有關無償獻血的法律、法規、規章實施過程中的涉法事宜。
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動員、組織全市工會組織、共青團組織、婦聯組織開展無償獻血宣傳和教育工作,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廣大職工、團員青年和適齡健康婦女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和應急無償獻血活動。
市紅十字會:依法參與、推動無償獻血工作,動員、組織紅十字會員參加應急無償獻血和志願者服務活動。
邢台軍分區、武警邢台市支隊:負責指揮駐邢部隊和武警部隊協助和支持地方做好血液應急保障工作。
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和單位除按自身職能履行職責外,還應動員組織本行政區域的公民參加應急無償獻血活動。
2.市和縣(市、區)兩級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市和縣(市、區)兩級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分別由兩級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總指揮。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血液應急保障的協調和指揮,作出處理本行政區域內血液應急保障的決策,決定要採取的措施。
(二)日常管理機構及職責。市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衛生計生委衛生應急辦公室,承擔全市血液應急保障的日常管理工作。具體負責血液應急評估、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的請示;負責組織協調血液的採集和供應管理、督導檢查和評估預案執行情況,組織有關血液應急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等工作。
各縣(市、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參照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血液應急保障的日常管理機構設定及職責,結合本地實際,組建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血液應急保障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專家諮詢組及職責。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組建市血液應急保障諮詢專家組。其主要職責是:根據監測、報告等綜合信息進行分析、評估和預測,提出預警、分級、啟動預案、終止回響等意見,為應急供血提供決策建議,必要時參加應急保障和現場指導工作。
(四)血液應急保障專業技術機構的職責。市中心血站是血液應急保障的專業技術機構,要結合本單位的職責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置血液應急保障能力培訓和演練,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發生血液應急保障事件後,市中心血站要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安排,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三、血液的監測、預警與報告
(一)監測。市中心血站要利用國家、省血液信息管理網路開展血液應急保障日常監測工作。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采供血緊張情況,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建立監測預警系統,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應對。
(二)預警。根據監測分析結果,經市衛生計生委同意,對可能發生的用血緊張情況進行預警,按照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確定血液預警級別。根據本預案保障事件分級,預警級別從高到低對應如下:
紅色預警:特別重大(I級)血液應急保障事件;橙色預警:重大(Ⅱ級)血液應急保障事件;黃色預警:較大(Ⅲ級)血液應急保障事件;藍色預警:一般(Ⅳ級)血液應急保障事件。
(三)報告。
1.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責任報告單位為市中心血站。責任報告人為執行職務的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
2.報告時限和程式。市中心血站發現血液應急保障事件後,應在2小時內儘快向市衛生計生委報告。市衛生計生委接到事件信息報告應在2小時內儘快向市政府報告,同時向上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報告,並立即組織進行調查確認,及時採取措施,隨時報告事態進展情況。市政府應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儘快向上一級政府報告。
四、血液應急分級回響
接到信息報告後,事件發生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分級回響的原則,作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
(一)特別重大事件(I級)的應急回響。發生特別重大血液應急保障事件後,市政府啟動應急指揮部,在國家和省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結合本市實際,開展應急回響工作。
(二)重大事件(Ⅱ級)的應急回響。省政府根據省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建議和應急處理工作的需要,啟動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宣布全市臨床供血和用血進入緊急狀態。我市應急指揮部在省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新聞媒體進行緊急無償獻血宣傳,呼籲廣大市民加入到獻血隊伍;
2.以市政府名義號召全市公民積極獻血;
3.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嚴格控制臨床用血,限制非危急重症患者用血;
4.當采供血設施、設備遭到嚴重破壞時,啟動臨時血液處置單位,承擔該行政區域內臨床用血處置任務;
5.血源嚴重匱乏時,為滿足醫療用血需求,向各地各有關單位下達應急獻血任務;
6.向省衛生計生委緊急報告,並申請緊急調劑血液。
(三)較大事件(Ⅲ級)的應急回響。市和縣(市、區)政府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協助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做好血液應急保障工作。採取緊急處理措施:
1.用血醫療機構暫停擇期手術,采供血機構庫存血液僅供急症使用;
2.啟動屬地應急獻血隊伍或經本級政府組織獻血後仍不能恢復正常供血時,報省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同意,根據就近支援原則,接受省內統一血液調撥;
3.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可根據事態發展,適時啟動市內其他縣(市、區)的應急獻血隊伍開展獻血活動。
(四)一般事件(Ⅳ級)的應急回響。市和縣(市、區)政府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協助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做好血液應急保障工作。採取緊急處理措施:
1.市中心血站根據庫存實行按計畫分配用血;
2.用血醫療機構對擇期手術患者積極開展自身儲血、血液回收,限制擇期手術和非手術患者用血,並動員用血患者親屬及單位職工互助獻血;
3.利用新聞媒體,有針對性地開展無償獻血宣傳教育活動;
4.采供血機構延長服務時間,必要時啟動應急獻血隊伍獻血,建立互助獻血綠色通道;
5.當應急獻血隊伍尚不能滿足需求時,市和縣(市、區)政府組織國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職工、醫務人員帶頭獻血,協調解放軍、武警官兵、大學生等人群積極參加獻血活動,機關幹部、黨員、青年團員應帶頭獻血;必要時可向當地有關單位下達應急獻血任務指標。
五、應急回響等級的終止和評估
(一)終止條件。當緊急情況消失,血液供應恢復常態時,應急回響終止。特別重大保障事件應急回響的終止由國務院或全國血液保障應急指揮部批准後實施。重大保障事件由省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血液應急保障諮詢專家組評估,提出應急回響結束的建議,報省政府或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批准後實施。較大和一般保障事件由市衛生計生委組織血液應急保障諮詢專家組評估,提出應急回響結束的建議,報市政府或血液應急保障指揮部批准後實施。
(二)善後評估。應急回響終止後,由啟動應急回響的組織對事件危害、應急處置、效果等進行全面評估,對應急回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今後處理類似事件制定改進措施。
六、應急保障措施
(一)應急隊伍組建。各級政府是應急獻血志願者招募的責任主體,政府各組成部門、直屬單位、群團組織承擔本部門、本單位的宣傳和應急獻血志願者招募任務,駐軍、武警應按照有關規定參加應急獻血工作。市和縣(市、區)政府應當建立至少2個應急獻血梯隊,每個梯隊不少於5日臨床供血需求人數(團體獻血人員不少於75%),應急獻血隊伍人員要根據我市過去臨床用血血型比例A型25%、B型35%、AB型10%、O型30%血型比例組建,並組織梯隊人員填寫應急獻血志願表。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按不低於幹部職工人數10%比例確定獻血梯隊。實行登記管理,將應急獻血團體單位負責人聯繫電話及應急獻血志願者姓名、單位、聯繫電話、血型等有關信息輸入資料庫,每年確認1次,報市政府應急辦備案。
(二)應急採血點設定。除常規採血屋、採血點外,市和縣(市、區)政府應根據採血需要,在人員密集場所預設一定數量(市區至少3個,縣級至少1個)的採血點,根據需要隨時啟動。
(三)臨時血液處置單位設定。緊急情況下,當采供血機構無法製備、檢驗、儲存血液時,市衛生計生委可指定醫療機構或向省衛生計生委申請其他地市采供血機構作為臨床用血應急製備單位,承擔本地臨床用血製備、檢驗和儲存血液任務。
(四)物資保障。建立健全應急采供血物資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完善應急工作程式,確保及時供應所需物資。當采供血機構物資不足時,由市衛生計生委請求省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協調其他采供血機構進行應急血液物資調劑供應。
(五)經費保障。各級財政部門要保障所需工作資金,同時對資金的使用和效果進行監督管理和評估。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包括國際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捐贈和援助。
(六)應急宣傳保障。各級宣傳、新聞部門在血液供應發出預警的前提下,要大力開展公益宣傳和報導,配合應急啟動部門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七)宣傳、培訓和演練。
1.宣傳培訓。宣傳、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要通過報刊、影像、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獻血法律法規和血液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各單位要有計畫地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2.預案演練。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有計畫、有組織地開展預案演練,每兩年至少演練1次。
(八)監督檢查。血液應急保障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重要情況或者在應急保障工作中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附則
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職責,並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本預案實施期間如因國家及省、市相關政策出現重大調整,或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由市衛生計生委對預案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