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石塔

邛崍石塔

邛崍石塔坐落在四川省邛崍縣西南約50公里的鎮西山南麓高興鄉石塔寺內。寺原名為大悲寺。寺內有座石塔,故塔名稱邛崍大悲院石塔,塔的全稱是“釋迦如來真身寶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邛崍石塔
  • 地址:四川省邛崍縣西南約50公里
  • 原名:大悲寺
  • 始建:南宋乾道五年
簡介,建築特點,建築價值,

簡介

寺始建於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為唐宋古剎,曾經歷代多次改建修繕,面目全非,只有正殿是明代建築,塔始建於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
邛崍石塔

建築特點

塔在寺前山門外,距山門約8米,處於寺內建築中軸延長線上,通高17.8米,全部用紅色砂岩砌築,平面四方形,為13層密檐式。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高約4米,分基台和基座兩部分。基台由於平整的條石砌成正方形平台,露出地面部分約0.5米,邊長約6米,分立四天王像,含有四大天王托塔之意。基座雙重須彌座,高約3.5米,中間是束腰,以間柱分為三間,柱間浮雕海堂曲線形壺門三個,內有陰刻牡丹、蓮荷等線條的花卉,繁簡相宜,線條流暢,是不可多得的宋代花卉圖案雕刻佳品。雙重須彌座上雕有紋飾和佛龕,須彌座束腰上面裝飾著仰蓮瓣花紋,上層須彌座直接疊在下層的須彌座的上枋上。這種佛塔基座是典型的宋塔風塔,高大的須彌座上托著第一層塔身的附階迴廊,迴廊同須彌座一樣寬大高聳。座上有迴廊,四面用12根八方形石柱托起微翹的四角攢尖房蓋。第一層塔身的龕門上,以石刻疊澀8層挑出,與須彌附階檐柱共同支托起第一層寬大的塔身,塔檐為石砌四角反翹。這種建築結構,國內佛塔所罕見,表現了南方建築的特點。第一層塔身以上,出密檐12層,相距很近。塔檐均以石刻疊澀挑出。塔身底層較高。約4.1米,四面均有佛龕,龕內供四方佛,龕楣題匾:“釋迦如來真身寶塔”,佛塔四面都一樣,東、西、北三面上款題:“勅賜大悲院興建石塔僧安靜記”,南面的上款為:“大宋壬辰乾道八年秋興建石塔僧安靜記”。第二層以上塔身伸出,腰檐由整石鑿成,四角反翹。每層間均辟有3個小佛龕,用以替代門窗。整個塔身外觀,從第二層起到第六層每層略為增大,而從第七層到十二層逐層收小。塔身中段微凸,略呈梭形,顯得格外流暢挺拔,塔剎高1米。在塔頂置覆缽兩重,上置葫蘆寶瓶。唐宋塔的塔剎本是十分講究的,但大悲院石塔的塔剎與整座寶塔的建築風格極不協調。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因“寺殿凋零,塔頂毀敗”,寺僧榮昌“自己衣食之資,竭志用心修整”。這個塔剎是明代配裝,其質量尚差。

建築價值

邛崍石塔在造型和雕刻藝術,以及寺塔布局上均有獨到之處,對研究我國佛塔建造史與構造藝術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