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樟

邊風樟,別名檫樹(選自《天目山藥用植物志》),獨腳樟、半楓樟、楓荷桂(選自《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邊風樟
  • 拉丁學名:S. randaiense
  • 別稱:檫樹、獨腳樟、半楓樟、楓荷桂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樟目
  • :樟科
  • :檫樹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採集加工,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35米;樹皮黃綠色,平滑,老時不規則縱裂。單葉互生,聚生於枝端,卵形或倒卵形,長9-18厘米,寬6-10厘米, 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2-3淺裂,兩面無毛或下面沿脈網疏被短硬毛,羽狀脈或離基三出脈,兩面明顯。花黃色,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假傘形花序)頂生,先葉開放。核果近球形,熟時蘭黑色,被白蠟粉,果托淺杯狀;果梗長,上端漸增粗,與果托呈紅色。花期3-4月,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疏林或密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廣西樂業、田林、貴港、金秀等縣市;分布於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主要價值

[性味功能] 味甘、淡,性微溫。祛風除濕,活血祛瘀。
[傳統套用] 治風濕疼痛,腰肌勞損半身不遂,浮腫,跌打損傷,扭挫傷。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水煎先熏後洗。
[方例] 1 半身不遂 邊風樟(檫樹)根皮30克,酒炒,加水煎服。
2 扭挫傷筋 邊風樟(檫樹)皮或根、葉,鉗莫敏根各適量搗爛,調酒炒熱外敷。
[化學成分] 檫木根中含右旋D-芝麻素;β-谷甾醇,3,4-亞甲二氧基苄基丙烯醛,右旋2,3-二羥基-1-丙烷2去甲氧基剛果蓽澄茄脂素[1].及揮髮油[2]。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