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人與書籍:茨威格讀書隨筆

邂逅人與書籍:茨威格讀書隨筆

《邂逅人與書籍:茨威格讀書隨筆》是茨威格的文學評論集,包括作家介紹、作品評論、講演、紀念文章、序言等不同體裁,論及世界文學史上許多偉大的作家,如盧梭、巴爾扎克、福樓拜、羅曼·羅蘭、普魯斯特、喬伊斯、歌德、里爾克、托馬斯·曼、赫爾曼·黑塞、尼采、弗洛伊德等。茨威格在寫下這些隨筆時,將其視為一項“心靈的事業”,他孜孜以求的是這樣一種理想:實現一種“在人們之間,在思想之間,在文化和民族之間的人性諒解”。

基本介紹

  • 書名:邂逅人與書籍:茨威格讀書隨筆
  • 作者:史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16
  • 品牌:金城出版社
  • 外文名:Begegnungen mit Menschen,Büchern
  • 譯者:高中甫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510385, 751551038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有妻室子嗣,沒有一個有房子財產,沒有一個有安穩的工作和固定的職位。他們是塵世的流浪漢,局外人,遭蔑視者,過著無名小卒的生活。他們在塵世上一無所有:不管是克萊斯特,還是荷爾德林,還是尼采,都不曾擁有過自己的一張床,他們坐在租來的椅子上,趴在租來的桌子上寫作,從一個陌生的房間換到另一個陌生的房間。他們的朋友經不住考驗,他們的著作沒有收益:他們總是兩手空空,又徒勞無獲。(《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采》)
我們在讀一部自傳的時候,正是在講述者最勇敢,也最令人驚愕地披露自己和攻擊自己的那些地方,要特別小心提防,這種激烈的懺悔方式是否想要在高聲嘶喊和捶胸頓足的背後隱藏起一個更為秘密的自白。……藏身於供認的背後,而且正是在坦白中隱瞞自己,這是自我描述裡邊最巧妙,也最能迷惑人的自欺欺人的謊言。(《卡薩諾瓦、司湯達和托爾斯泰》)
不管他是喜歡孤寂,還是不喜歡孤寂,孤寂卻總是一再把他推進新的孤寂中,最後還把他推進徹底的孤寂。在這種孤寂里,人已經感覺不到本性的共同界限,感覺不到空間和語言了。在這裡一切都變得同樣的冷酷,同樣的可怕。在這裡有一個寒冷朦朧的極地地方,荒涼,遠離人世,而且瀰漫著極其神秘的黑暗。最後在這種黑暗的頂上升起了神經錯亂的紅色北極光。(《尼采和朋友》)
作為社會人,公民有義務聯合起來,可在聯合中卻與作為自由人的個人的權利發生了齟齬。自希臘人之後,他是重新發現這種衝突的第一人。所有關於這類事情他所說的一切,特別是戰爭時期這種教育的困難性,就像是為我們這個當下所寫的一樣:他要求的烏托邦超越了任何實現的可能,因此就成為永恆的目標了。……這個時代的夢想——把歐洲聯合成為一個和平的、自由的、民族的聯盟——,他在這裡確定了下來。很少有一部永久性的書如此適用於一個時代,像這本書這樣適用於這個時代。思想的返歸自然,始於我們的自由和我們的權利的開始:當一個新的世界重又開始時,這本書對於它是不可缺少的。(《讓-雅克·盧梭的《愛彌兒》》)
這個可憐的病人,他活著只是為了能夠看到他的作品的發表。……他的痛苦愈惡化,愈劇烈,這個長期以來一直懶散的人工作得就愈無所節制——只為在臨死之前完成他的作品。(《普魯斯特的悲慘生涯》)
他完全螢幕聲靜氣地傾聽,當他講話時,極其輕微,人們幾乎覺察不到,他的聲音是那么優美和低沉。他從不慷慨激昂,他從不試圖去說服或勸告別人,當他發現,人們聽他聽的太多了,他已成了注意力的中心,他便很快抽身退了出來。……若是他的筆滑落把信紙弄髒了,他會毫不可惜地把它撕毀,再次從頭寫到尾。若是有人借給他一本書,他歸還的時候會非常細心地用棉紙把它包好,並用一條細細的彩帶把它捆好,放上一束花或寫上一句特殊的話。……他不忙忙碌碌,他不疲於奔命,他關心的是他的作品,而不關心他自己的影響,他從不讀評論文章,從不使人感到好奇,從不接受採訪……(《里爾克》)

作者簡介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著名奧地利猶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說巨匠,擅長人物的心理分析,也是著名的傳記作家。主要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傳記《羅曼·羅蘭》《三大師》《與魔的搏鬥》《三作家》,歷史特寫《人類群星閃耀時》,自傳《昨日的世界》等。
高中甫,1933年生於山東蓬萊,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著有《歌德接受史》《茨威格畫傳》等,編有《茨威格小說全集》(三卷本)、《茨威格文集》(七卷本)、《華格納戲劇全集》等,譯有《親合力》《茵夢湖》《萊辛寓言》《古希臘神話與傳說》《貝多芬》《莫扎特》《輪舞》《憶馬勒》等。

媒體推薦

茨威格是一個“急性的充滿熱情的讀者”,還是一個閱讀的“中介者”,每當他讀了好的作品,他就要把他的感受表達出來,他就要介紹給別人,尤其是在介紹外國作家、作品上。《邂逅人與書籍》顯示出茨威格思想上的多維性和表達上的形象性,少有書卷氣和學究氣,而富有靈氣和藝術魅力。
茨威格在一份用英文寫的簡歷中寫道:“正如我感到整個世界是我的家鄉一樣,我的書在地球上所有語言中找到友誼和接受。”我相信,如他的一些小說和傳記在中國找到友誼和接受一樣,他的這本隨筆集也定會找到友誼和接受。
——高中甫

圖書目錄

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采
卡薩諾瓦、司湯達和托爾斯泰
懶惰的勝利
福樓拜的遺作
巴爾扎克優雅生活的密碼
《一千零一夜》中的戲劇
尼采和朋友
讓—雅克·盧梭的《愛彌兒》
泰戈爾的哲學著作
華爾特·惠特曼
赫爾曼·黑塞的道路
拜倫:一個偉大生命的戲劇
夏多布里昂
讓·保爾,高特海爾夫
普魯斯特的悲慘生涯
向羅曼·羅蘭致謝
談歌德的詩
高爾基的《阿爾達莫諾夫的事業》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批註
霍夫曼斯塔爾
弗洛伊德的新作:《文化中的不滿》
書:走向界的入口
里爾克
作為宗教思想家和社會思想家的托爾斯泰
藝術創作的秘密
在弗洛伊德靈柩旁的講話
托馬斯·曼的《綠蒂在魏瑪》
實物封面實物封面

序言

譯者序

斯·茨威格是中國讀者所熟知的一位奧地利作家,他是一位小說家,他的長篇、中短篇都已幾乎全部譯成中文,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有的名篇可說是膾炙人口,人人樂道,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心靈的焦灼》、《象棋的故事》等;他也是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傳記作家,他的大多數傳記作品亦多被譯成中文,其翔實性和可讀性,為讀者稱道,如《三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魔鬼作鬥爭》(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三作家》(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精神療法》(梅斯梅爾、瑪麗·貝克·艾迪、弗洛伊德),以及《羅曼·羅蘭》、《蒙田》等。我們亦知道,他是以一個詩人身份登上文壇的,還寫過一些上演且得到好評的戲劇,如《濱海之宅》、《耶利米》等。但他也是一個散文作家,從他的自傳《昨日的世界》中,我們知道,他還是一個17歲的中學生時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評論文章了,且不無自詡地寫道:“到了中學的最後幾年,我在專業判斷和富有文采的表達能力方面,甚至已超過了那些著名的專業評論家。”據統計,直到1942年他辭世時止,共發表了1400多篇文章。他先後把它們結集出版,如《時代和世界》、《歐洲的遺產》、《人和命運》、《邂後人、書籍、城市》、《創作的秘密》等。他的散文從內容上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部分是涉及當前現實生活和社會焦點的文章。他不是一個政論家,缺少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度和縝密,但有著藝術家的敏銳和文體家的風采。另一部分是遊記。茨威格從學生時就酷愛旅行,他游遍了整個歐洲、新生的蘇聯,更把他的腳步跨上北非、南北美洲,直至喜馬拉雅山下。旅行對人的一生有很大的意義,對此他有深刻的理解,他寫道:“旅行對於我的意義是去克服一種內在的惰性,去抗拒把我們逼入狹窄之中的動力法則。”在這些旅行之中他寫下了他的見聞,他的感受。淵博的學識、形象性的描述以及時而閃現出的思想火花般的抒發胸臆使這些遊記讀起來興致盎然。
第三部分,是以人和書為主,以文學藝術為內容的文章。這其中有作家介紹、作品評論、講演、紀念文章、序言等不同體裁。茨威格被稱為是一個“急性的充滿熱情的讀者”,每當他讀了好的作品,他就要把他的感受表達出來,他就要介紹給他人;尤其是在介紹外國文學上,他盡了不少力,建議出版社出版一套雙語對照的文學作品,他也親自組織志同道合的作家一道翻譯外國名篇,他更自己親自翻譯作品,人們稱他是一個“中介者”。他寫了許許多多介紹外國作家和作品的文章和評論,翻開他的幾本散文集,就可以看出,論述所及幾乎囊括世界自古到今的許多偉大的作家和藝術家。他把他們當做自己的楷模、師法的榜樣和知心好友。他要讀者和他一樣去認識去愛他們。羅曼·羅蘭在談及這種被茨威格稱之為“心靈的事業”時,充滿敬意地寫道:“您有著理解和愛的才能,有著從愛中去理解的才能。”在他的筆下,無論是昔日的還是在世的,無論是本國的還是其他民族的,他對這些作家、藝術家都充滿尊敬和熱愛之情。他不是一個職業批評家,更不是藉此凸顯自己、貶抑他人的炫耀者。他自稱,他在寫評介文章時,他更多是一個唱頌歌的人(Hymniker)。他孜孜以求的,是藉助自己的筆去追求這樣一種理想,如他在《邂逅人、書籍、城市》一書導言中所表達的:“在人們之間、在思想之間、在文化和民族之間的人性諒解。”
茨威格的散文,縱談歷史、現實、社會、人性,評論文學、藝術、作家、作品;它們雖然非篇篇珠璣,但不乏真知灼見,情感真摯,文筆揮灑;讀來引人入勝,讀後總能從中得到收益,獲得審美上的愉悅與理性上的思考。這些文章顯示出茨威格思想上的多維性和表達上的形象性,少有書卷氣和學究氣,而富有靈氣和藝術魅力。
呈給讀者的這本《邂逅人與書籍》,是鳳嶺先生從我編的《茨威格文集》(7卷本)和《茨威格散文集》中挑選,外加我補充的幾篇文章,匯集而成的一本茨威格以邂逅人與書籍為主題的讀書隨筆集。他編好後囑我寫一短序;我年老體弱,更是才思愚鈍,只好在舊文上做些增刪,敷衍成篇聊以塞責。
茨威格在一份用英文寫的簡歷中寫道:“正如我感到整個世界是我的家鄉一樣,我的書在地球上所有語言中找到友誼和接受。”我相信,如他的一些小說和傳記在中國找到友誼和接受一樣,他的這本隨筆集也定會找到友誼和接受。

高中甫
2013年1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