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公墓有限公司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公墓有限公司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公墓系省民政廳批准經營性公墓,坐落於蒲河源頭,瀋陽、鐵嶺、撫順交界處橫道河子鎮上石碑山村,古稱“鳳鳴三郭”之地,園林幅員5000餘畝。

基本介紹

  • 成立時間:2012-12-11
  •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 所在地:中國鐵嶺
  • 註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
  • 法定代表人:王軍
  • 組織機構代碼:055696041
公園介紹,觀陵山由來,景點介紹,

公園介紹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公墓坐落於蒲河源頭,瀋陽、鐵嶺、撫順交界處橫道河子鎮上石碑山村,古稱“鳳鳴三郭”之地,園林幅員5000餘畝。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系省民政廳批准經營性公墓。秉承‘科學布局,文化領先,傳承孝道’之宗旨。以實現:東北最大,理念最新,服務最佳的藝術園林式墓園為奮鬥目標。已打造成為集公墓、關帝廟、旅遊、大集、登山、垂釣、採摘、休閒觀光為一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標準藝術園林。
這裡,既是一個富含文化底蘊,具有生命傳承意義的神聖之地,又是一片讓逝者安息、生者留憶的長青之地。

觀陵山由來

觀陵山是歷史上的皇家圍場,古馬御道。相傳後金時,努爾哈赤屯兵於此,狩獵時在草叢中看見一隻錦雞與一條大蛇追逐嬉戲,確認“龍鳳呈祥”必是風水寶地。於是便登高觀望,果真發現此處風景不同尋常:龍行起伏,曲曲如活,負陰抱陽,山水環繞。罕王欣喜若狂,對下屬說道:“吾觀此山,紫雲升騰,實乃吉地,佳壤,先人葬此,足以”。因此而得名觀陵山。

景點介紹

蒲源關帝廟
蒲源關帝廟相傳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設演兵場於輝山谷中,一日,在夢中得關公囑託,說努爾哈赤將承大任於天下,夢醒後命人在此修建關帝廟一座,稱“蒲源關帝廟”從此三百年間香火繁盛,信眾雲集,直到“918”日軍侵華,這座古廟被摧毀。榮昌集團所屬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為了充分發掘蒲河流域的文化內涵,經有關部門批准投資1000多萬元於2013年11月15日,恢復建成東北地區規模最大、香火最盛,與山西解州關帝祖廟一脈相承的關帝廟。落成和開光當天,原本連續降溫的東北初冬天氣,忽然變得風和日麗,艷陽高照。觀陵山下,蒲河源頭,一派祥和瑞麗。十里八村趕來的村民說,從來沒見過大冬天的還這樣溫暖,真是關老爺有靈。
建成的蒲源關帝廟占地總面積2472平方米,建築總面積479.4平方米。建築風格為官式明清硬山建築。廟宇主要由山門、東西配殿、關聖殿四座建築物組合而成。關帝塑像,由中國泥塑彩繪首席大師史延春先生現場歷時3個月製成。抬頭觀拜,栩栩如生,威嚴而不失和藹,莊重又具慈祥,是目前國內形神兼備的關帝像。
孔子像
孔子是儒家孝道的創始人,孔子像供奉於園區廣場右側,與左側的關帝廟遙遙相對,文治武功並盛於此,構成傳統文化文武宗派的兩脈之源。也寓意著儒家孝道文化將在這裡繼續傳承發揚。如此設計也是遵循皇家落葬時的一種禮制(文東武西)。園區的主題設計以“孝道”為主題。相傳當年努爾哈赤在此演兵,隨坐騎帶來一尊石雕的孔子像,夜讀時立像於几案之前。園區在努爾哈赤夜讀《論語》的舊址處重立孔子石雕像。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公墓有限公司
九天湖
九天湖是觀陵山藝術園林的中心水系和中心景觀。為此,園區借勢蓄水,建成九個湖泊相連的水面體系,形成“九湖相疊,天河互映”的生態景觀。九九相連,如同天河落在觀陵山的九個銀色珍珠,穿成一串,十分耀眼而奪目。九天湖全長1100多米,是瀋陽北部、蒲河源頭著名的景觀。
九天湖九天湖
朝山會館
“朝山”本是佛教用語,即佛教徒至名山大寺進香的朝禮行為。主樓高5層,裙樓高3層,使用面積總計6000平方,供奉大佛,高13米,寓意平安、賜福。內設接待、銷售、餐廳食堂、賓館住宿、辦公、落葬禮儀、供奉靈牌等綜合辦公場所。
抗戰五十年紀念園
“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竣工於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之際。每逢甲午憶國難,殤思歷史,方能催人清醒。“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的主旨是為紀念從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開始,台灣人民及與全國人民開始不間斷地抵禦日本侵略者,終於迎來1945年抗戰勝利的偉大壯舉。從而以此激勵國人,不屈不撓,團結奮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起點以“甲午海戰”為設計元素,以甲午魂廣場開始。廣場在湖水的蕩漾中,矗立著從當年黃海大海戰的舊戰場運來的高大礁石。那礁石上激盪著當年的硝煙,也染過民族英雄鄧世昌等人的鮮血。礁石上刻著三個書法大字“甲午魂”。
廣場上立有花崗岩紀念碑。紀念碑的正面刻有“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碑”金字,碑背後有碑文:
中華民族抵禦日本侵略之抗日戰爭,自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始為全面抗戰,一九三一年瀋陽九一八事變起為東北抗戰。由此上溯至一八九五年,甲午戰後,《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同胞即奮起反抗,持續至全面抗戰爆發,終迎一九四五年“九三”勝利日。故此,吾人今日而言抗戰史,須以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為始終,前後共五十年。
廣場正面,有黑色大理石牆,牆上刻有金色的“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十個大字。大理石牆後緣山而建為“中華抗戰五十年大事記”地碑。
緣山而建的地碑分成三段,每段的地碑兩側都建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紀念標誌。
第一段:從1894年7月25日甲午戰爭爆發開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有斜碑,刻“中華抗戰五十年大事記”字樣;“九一八”時有一小廣場,廣場中間豎“殘歷碑”)
兩側分別立有鄧世昌塑像、《馬關條約》主要內容碑、金州屈氏井、錦州昭忠祠靈牌、丘逢甲詩碑《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台灣簡大師與林少貓雕像。
第二段:1931年“九一八”至1937年7月7日盧溝橋全面抗戰開始。(盧溝橋此處小廣場有“盧溝橋”獅子橋欄)
兩側有東北抗日義勇軍將領張鳳岐、趙亞洲、於德霖、白子峰四人墓。有“東北抗日義勇軍一百零八將紀念碑”。有黃顯聲、王鐵漢、馬占山、鄧鐵梅、苗可秀、唐聚伍、馮占海、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李兆麟等11位義勇軍和抗聯著名將領的浮雕群像。
第三段:盧溝橋全面抗戰開始至1945年9月3日抗戰勝利日。
兩側建有平型關大捷紀念碑、台兒莊大戰紀念碑、抗戰犧牲將軍以上名錄碑、戰時國民損失碑。遼寧籍在台去世的東北軍和抗日將領墓。最後為“9.3”勝利牆。
紀念園裡每年9月13日都將舉行抗日誌士公祭活動,以此告誡世人:中華民族要不忘國恥,警惕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爭取兩岸早日統一,復興中化民族的偉大事業。
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
名人苑
園區特設有名人苑安葬區,是因為歷史不容遺忘,那些為社會的文明進程做出特殊貢獻的名人志士,他們的豐功偉績不應在時光中暗淡,而理應定格在萬世景仰的神聖殿堂,以供後人緬懷敬仰。沉睡在這裡的,不僅僅是一位名人,還有一段歷史,一段文化,這一切,也賦予陵園獨特的歷史文化氣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