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蟄龍三冬臥

遣興五首·蟄龍三冬臥

《遣興五首·蟄龍三冬臥》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2首。本卷共有三組《遣興五首》,這是第一組中的第一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遣興五首·蟄龍三冬臥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
  • 作者:杜甫
原文,注釋,作者介紹,

原文


遣興五首·蟄龍三冬臥

作者:唐·杜甫

蟄龍三冬臥,老鶴萬里心。
昔時賢俊人,未遇猶視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壟底松,用舍在所尋。
大哉霜雪乾,歲久為枯林。

注釋

①蟄:動物的冬眠。《易·繫辭下》:“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②老鶴:指嵇康,【黃生注】。《世說》:人言嵇延祖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曰:“君未見其父耳。”《舞鶴賦》:“結長悲於萬里。”
③《後漢·周燮傳》:“開東閣,延賢俊。”
④未遇:言生不逢時。《京房傳》:“臣恐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也。”
⑤嵇康:三國魏著名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景元中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年四十。參見《晉書·秘康傳》。不得死:不得善終。全詩校:“一作且不死。”《晉書》:鐘會以;日憾言於文帝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語康欲助毋丘儉,殺之。
⑥孔明:諸葛亮,字孔明,曾隱居隆中。人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後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官至蜀相。參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蜀志》:諸葛亮躬耕攏畝。徐庶言於先言曰:“孔明,臥龍也,將軍宜在駕過之。”先王遂詣亮。陶潛詩:“知音苟不存。”
⑦壠底:山谷。全詩校:“一作隴低。”蔡豈《漢津賦》:“上控隴坻,下接江湖。”⑧王績《詠松》詩:“何時畏斧斤,幾度經霜雪。
⑧霜雪乾:不畏寒霜冰雪的松柏。指棟樑之材。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在秦州作。全詩校:“黃鶴本以陶潛、賀公、孟浩然三首人龐德公一首後。”參見第三組《遣興五首》。
此詩見賢者在世,貴逢知己。後四章,皆發端於此。在六句分截。上言抱志欲伸,今古皆然。下言遭遇不同,榮辱遂異。用此意作起結,章法甚古。叔夜、孔明,不宜專承臥龍,亦不當分頂龍鶴。起語乃托興,蓋自傷不得志而發歟?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