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昔者龐德公

《遣興五首·昔者龐德公》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2首。本卷共有三組《遣興五首》,這是第一組中的第二首。

基本介紹

原文,注釋,作者介紹,

原文


遣興五首·昔者龐德公

作者:唐·杜甫

昔者龐德公①,未曾入州府。
襄陽耆舊間②,處士節獨苦③。
豈無濟時策④,終竟畏羅罟⑤。
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⑥。
舉家依鹿門⑦,劉表焉得取。

注釋

①昔者:全詩校:“一作在昔。”《後漢書》:龐德公居峴山南,未嘗入城府,荊州刺史劉表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於高林,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而已。”因釋耕隴上。表嘆息而去。後遂攜妻子,登鹿門山,採藥不返。
②襄陽:在今湖北襄樊市。耆舊:有聲望的老人。晉習鑿齒撰《襄陽耆舊記》。
③處士:指龐德公。節:節操。獨:全詩校:“一作猶。”鮑照詩:“投心障苦節,隱跡避榮年。”
④濟時策:匡時濟世的謀略。策,全詩校:“一作術。”
⑤竟:全詩校:“一作歲。”羅罟:羅為捕鳥的網,罟為捕魚的網。
⑥《淮南子》:“水深則魚聚,木茂而鳥樂。”曹植《離思賦》:“水重深而魚悅,林修茂而鳥喜。”
⑦依:全詩校:“一作隱。”鹿門:山名,在今湖北襄陽縣境。
此言不能如孔明之救時,則當如龐公之高隱,上四敘述其事,下六推見其心。《杜臆》:“豈無濟時策”,公自寓也。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