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變陡緩坡模式

中期的遠端變陡緩坡模式與等斜緩坡類似也分為4個相帶,前2個相帶沉積特徵與等斜緩坡完全一致,特徵是相當3相帶遠端的斜坡坡度大幅度變陡,含有大量層內橫切面和滑塌構造,夾有來自斜坡相的深水灰岩碎屑角礫岩,在4相帶有時夾有互層狀的遠源濁流和等深流成因的異地顆粒灰岩。由岸向海由以下4 個相帶組成: 1潮坪和渴湖相; 2淺灘或鮞粒(團粒) 沙灘的淺水組合; 3遠端變陡的斜坡(滑塌變形、碎屑流); 4盆地邊緣相。

晚期鑲邊陸棚模式屬於定義中的淺水碳酸鹽台地,以發育外部高能的擾動邊緣和進入深水盆地的坡度明顯增加(由幾度到60°或更大) 為顯著特徵。沿陸棚邊緣發育的高能帶有半連續的鑲邊或障壁礁或灘限制著海水循環與波浪作用,在向陸一側形成低能溩湖。鑲邊陸棚主要發育在低緯度陸棚地區,也常見於熱帶區板塊聚合帶邊緣火山弧或沉積弧區,如在紐幾內亞就存在數百千米的鑲邊礁和堤礁組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