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主義

道德主義

亦稱“主德說”或“倫理主義”。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該學說認為世界和人類之生存完全以道德為目的,為道德而存在。在真善美三者中,善為最上,故極重道德之修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主義
  • 外文名:Morality
  • 概述: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
  • 思想發展:相對論
概述,相關內容,中國,西方,自我論思想發展,

概述

亦稱“主德說”或“倫理主義”。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該學說認為世界和人類之生存完全以道德為目的,為道德而存在。在真善美三者中,善為最上,故極重道德之修養。

相關內容

中國

中國古代儒家經典《大學》中提出三綱領八條目的治國平天下的準則。三綱領為: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為:格物、自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凡治理國家,必須從個人修養做起。此說近似道德主義

西方

在西方倫理思想史上,主要代表人物有18世紀德國的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他認為道德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倫理的目的是在世界中實現自己;自然和人是為善服務的工具。人的天職是履行他的職責,自願的實現至善,將其注意力轉向普遍的道德目的。費希特提出“自我論”,並以此建立其倫理學思想體系。其所謂“自我”是一切個人的共有屬性或“普遍意識”,是自在的、絕對的、純粹本源的意識活動,是第一性的、最高的實在。自我克服非我,就是人從外部世界的限制中解放出來,淨化自己,回復到絕對的精神的自我,即實現絕對的獨立、自由。這就是人類的使命,也就是倫理學的課題。絕對的“自我”的良心命令人從感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成為超越一切可感覺事物的一種決定的自動力量,為實現道德而活動。道德活動是努力向上的,是戰勝阻礙而前進的。所以,道德活動一定不能沒有妨礙,而自我為了實現道德活動,鍛鍊克服阻力的意志,需要有一個同它鬥爭和克服它的東西,因而自我才設定了非我。所以世界萬物都是為道德而產生和服務的。否則,世界和人的生活就沒有價值和意義。

自我論思想發展

當然學者東方哲將自我論進行推廣,發表了自我論,太空相對論等有創見的思想理念。同時將自我論思想同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學思想,儒學思想,佛學思想結合在一起,成為新的理論體系。太空相對論是自我化同天文宇宙學的結合。自我論同醫學結合創立了醫學自我論。東方哲將自我論通地歷史的分析和定位冊牛頓的自然科學體系相結合,成為物質世界的普遍原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