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琴曲

道家琴曲

道家琴曲包括富有濃厚道家思想色彩的琴曲,如《莊周夢蝶》、《逍遙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家琴曲
  • 代表琴曲:《莊周夢蝶》、《逍遙遊》
  • 歌手:汪鐸
簡介,內容,

簡介

《西麓堂琴統》所載道家琴曲(包括富有濃厚道家思想色彩的琴曲)相當多,如《崆峒問道》、《莊周夢蝶》、《列子御風》、《逍遙遊》、《神化引》、《蝶夢吟》、《蝶夢遊》、《采真游》、《八極游》、《鷗鷺忘機》、《鳳翔千仞》(亦名《鳳雲遊》)、《遠遊》、《凌雲吟》、《處泰吟》、《達觀吟》、《山居吟》、《遁世操》、《騎氣》(亦名《神遊六合》)、《在鳥舞洞天》、《鶴鳴九皋》、《瑤天笙鶴》、《猿鶴雙清》、《仙山月》、《仙佩迎風》等。這些琴曲大都是明代以前流傳的古曲:可以想見,在漢、唐乃至更久遠的年代裡,道家琴曲曾經十分流行。

內容

“ 目送歸鴻 , 手揮五弦。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嵇康的這首詩將琴 與道 的關 系形容得 淋漓盡致 。琴 , 今 稱“ 古琴 ” , 又謂 七弦琴 ,是 中國最 古老 的彈撥樂器 ,也是最具文化底蘊 、審美情趣 、民族精神與道德風範的傳統樂器。“ 八音之 中, 惟絲為最 , 而琴為之首” , 作為 “ 載道之器” , 享有“ 眾器之 中 , 琴德 最優 ” 及 “ 琴棋書畫 , 四藝之首” 美譽 的古琴 , 亦有著悠久的歷史。 伏羲、 神農、 黃帝時代 即開始有 “ 削桐為琴 , 束絲為弦” 的傳說。 《 史記 · 樂書》 日:“ 昔 者舜 作 五 弦之 琴 ,以歌 南風。” 虞舜時代, 約為公元前二千二百年 , 如果說古琴 的創製晚推至虞舜時代的話, 那也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了。
春秋戰 國 , 諸 子迭 出 , 百家爭鳴 ,各家思想空前活躍 繁榮 ,儒道墨法猶見其盛 。迨始皇重用刑法 , 燔書坑儒 , 二世而亡 。漢初文景二帝 , 崇 尚黃老 , 無為而治 ,休養生息 , 民富而國強 。至武帝罷黜百家 、 獨尊儒術 , 孔學興盛。然儒道互補自古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先秦以來 , 儒家一直頗為重視古琴修德明道 、移風易俗的樂教功能。正如《 苟子》 所言 : “ 故樂行 而志清 , 禮修而行成。耳 目聰 明, 血氣和平 , 移風易俗, 天下皆寧, 美善相樂。”劉籍《 琴議篇》 日: “ 琴者, 禁也, 禁邪歸正 , 以和人心。雅而能暢, 樂而不淫 , 扶正 國風 , 翼贊王化 。 ” 劉向《 說苑》 日: “ 樂之可密者 , 琴最宜焉 ,君子 以其 可修 德 ,故 近之 。” 同時儒家亦突 出了古琴 的吟心言志與修身養性功能 。《 史記》 日: “ 三百五篇 , 孔子皆弦歌之。” 《 苟子》 日: “ 君子以鐘鼓道志, 以琴瑟樂心” 。揚雄《 琴清英》日 : “ 昔者神農造琴 ,以定 神 、 禁淫嬖 、 去邪欲 , 返其真者也 。”
“ 聖人治 世之音 , 君子修養之物” , 自古琴走下廟 堂 , 來到民間 , 就與士人有著“ 高 山流水” 般的不解之緣 , 所謂“ 士無故不撤琴瑟” , “ 君子之座 , 必左琴右書” 。 無論是“ 天下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 的儒士隱者,寄情山水的文人墨客,還是游心沖虛、 和光同塵的山人高士 , 潛心修煉的僧道居士 , 其中都有那么一部分知音將古琴視作真愛。對社會而言 , 古琴有著移風化俗 的樂教功能 ,對個人而言 ,古琴有其吟心道志的 自娛功能及修身養性的回歸功能。相對儒家而言 , 道家則更傾心於琴的自娛功能與回歸功能 , 正如魏晉名士嵇康詩云: “ 琴詩自樂 , 遠遊可珍。 含道獨往 , 棄智遺身 。 寂乎無累 , 何求於人? 長寄靈岳 , 怡志養神。” 西晉魏華存夫人所得景林真人 《 黃庭 內景經 》 亦 曰: “ 琴 心三疊舞胎仙, 九氣映明出霄問。”
漢唐 以來 ,樂理琴 學 的研究 , 琴曲琴論的創作 , 琴譜琴書的編輯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莊道家思想的影 響。琴賦琴論方面 ,如魏晉時代嵇康的 《 琴賦》 、 《 聲無哀樂論》 ;唐代高道司馬承禎的《 素琴傳》 , 薛易簡的《 琴訣》 ;宋代成玉澗的《 琴論》 ; 元末明初高道冷謙的《 琴聲十六法》 ; 明末清初琴家徐青山的《 溪山琴況》 ;清初莊臻鳳 《 蝶庵琴聲十六法》(同冷謙《 琴聲十六法》 ); 清代蘇碌的《 鼓琴八則》 , 祝桐君的《 與古齋琴譜》 , 等等。琴 曲方面 , 如明初袁鈞哲所輯 《 太音大全集》上所 錄六 十多首琴 曲 曲名 中就有 《 逍遙遊》 、 《 廣寒游》 、 《 谷 口引》 、 《 鶴鳴九皋》 、 《 猿鶴雙清》 、《 忘機》 、 《 騎氣》 、 《 廣寒秋》 、 《 雲竹偈》 等二十多首含有道家主題的琴曲。許多明清琴譜編輯者,亦可謂深具道家情懷。如: 《 神奇秘譜》 編者朱 權 自號為 “ 腥 仙 ” ;《 浙音釋字琴譜》 編者 自號為“ 希仙” ; 《 五聲琴譜》 編者 自號為“ 懶仙” ; 《 徽言秘旨》編者尹爾韜晚號“ 芝仙” ; 《 天聞閣琴譜》 編者唐彝銘又稱“ 松仙” ; 《 大還閣琴譜》作者徐青山 , 晚年入吳地穹窿山學道 ; 《 琴學心聲諧譜》 作者莊臻鳳 ,通劍術 , “ 精探黃庭內景之秘 , 調 籬養元 , 泊焉 無 累弦指 之外” 。《 松風閣琴譜》 編者程雄 , 在其填詞改編的 《 九還操》 “ 自傳 ”中寫道 : “ 老冉冉其將至兮 , 煉龍虎 以養顏 。抽坎 中一 陽兮 , 補離虛 以還乾。養胎息育嬰兒兮 , 鼎烹大丹 。” 《 琴學入門》 編者張鶴為上海玉 清觀道 士⋯⋯明代 的傳世琴譜 中,僅 《 西麓堂琴統》(1549 年 ) 一書中就錄有不少深受 道家思想影 響且具 道家風格的琴曲, 如 : 《 蘧栩歌》 (即《 蝶夢吟》 )、 《 莊 周 夢蝶 》 、 《 凌 虛 吟 》 、《 列子御風》 、 《 逍遙吟》 、 《 逍遙遊》 、 《 達觀吟》 、 《 廣寒游》 、 《 鳴鳳吟》 、 《 鳳翔千仞》 (一名 《 風雲遊》 )、 《 崆峒引》 、 《 崆峒 問道》 、《 凌雲吟》 、 《 八極游》 、 《 處泰吟》 、《 遠遊》 、 《 天風環佩》 、 《 騎氣》 (亦名 《 神遊 六合》 )、 《 鶴 舞洞天 》 、《 佩蘭》 、 《 采真游》 、 《 鷗鷺忘機》 、《 鶴鳴九皋》 、 《 瑤天笙鶴》 、 《 猿鶴雙清》 、 《 仙佩迎風》 、 《 仙山月》 、《 谷 口引》 、 《 山居吟》 、 《 樵歌》 、《 靜極吟》 、 《 漁歌》 、 《 飛嗚吟》 、《 秋鴻》 、 《 歇乃》 、 《 遁世操 》 、 《 春江》 、 《 春江晚眺》 、 《 忘憂》 、 《 桃園春曉》 、 《 瀛洲》 、 《 流觴》 、 《 子猷訪戴》 、 《 玉樹臨風》 、 《 醉魚唱晚》 、《 龍歸晚洞》 、 《 圯橋進履》 、 《 客窗夜話》 ⋯⋯這些琴曲中, 有借景抒情者 , 有托物 言志者 , 更有許多充滿道家哲思與老莊玄理者 。其 中一些 琴 曲無論從 曲名還是曲意來看 , 都具有濃厚 的道家色彩。且《 西麓堂琴統》 中的“ 道家主題 ” 琴曲 , 風格頗為古樸恬淡 ,保持或接 近於作 品原創時 的風格, 較清代琴譜中的“ 道家主題”琴曲精神性更強, 意境也更高, 其中有些僅見於《 西麓 堂》 , 不少甚至為唐宋時期的遠年遺響。相比而言 , 典型 的“ 儒家主題” 琴 曲要少得多 , 典型的“ 佛家主題 ” 琴曲在《 西麓堂》 中幾乎沒有(僅有一曲《 定慧引》 , 曲名似佛家語 , 亦名《 棄瓢引》 , 排於《 遁世操》 之前, 蓋為《 遁世操》 之引)。故有“ 曲多道家所作 , 律多儒家所正” 之說 。
《 琴史》 日: “ 夫琴者, 閑邪復性 , 樂道忘憂之器 ” , 古琴在其發展過程 中, 內涵亦 由琴 器 、 琴藝升華至琴學 、 琴道 。正如清代琴家程允基所言: “ 琴為聖樂 , 君子涵養中和之氣,藉以修身理性 ,當以道言 , 非以藝言也 。” 故古來多數琴士不 僅重視琴器 的彈奏技巧與藝術功力 , 更重視個人 的知識素養與智 慧修 為 , 所謂 “ 左手吟猱綽注 , 右手輕重疾徐 。更有一般難說 , 其人須是讀書” 。道家尊道而貴德 , 琴亦如是 。桓譚日: “ 八音廣博, 琴德最優。” 嵇康亦日: “ 情情琴德, 不可測兮 , 體態心遠,邈難極兮。” 德乃道之體現 ,亦是進道之階,所謂 “ 正人心” 、 “ 御邪辟 , 修身理性 , 返其天真” 、“ 以通神明之德 , 合天地之和焉” 。惟有據德悟道 , 方能通琴樂之玄妙 。
琴既可以存思寓樂 、 寫憂 書悲 ; 又可以吟風誦月 , 詠志暢懷 ;更可以調心理氣, 養性全神。所以琴是很受各類士人 的喜愛的 ,不管是在朝還是棲岩者 , 出仕還是遠放者 , 鄉居還是 山隱者 。中國道家歷來講 究 “ 天人 合一 ” 、“ 返樸歸真 ” , 而琴道 即為主要媒體之一 , 所謂 “ 琴為道器 ” , 借之可以通達大道 、 復返 自然。正 因為琴道兼有忘憂慮 、致靜虛 , 養精氣 、 全性命 , 馭精神 、 凌 雲氣 ,齊萬 物 、 一 死 生 , 和天地 、 通 神明, 明玄德 、 返道原的深層功效 ,所以備受山林隱者 、抱朴之士 、修真之流之鐘愛 。明初武當高道張三豐真人 , 其《 雲水集》 中即有詩 日: “ 雲木蒼蒼滿翠微 , 道人閒眺立岩扉 。明朝佩劍攜琴去 , 手持長弓逐鳥飛。”
雖說傳統 文化在南北朝後儒 釋道思想三足鼎立 , 而古琴曲中卻以反映道家哲理 、 體現道家風範的琴曲居多。正如苗建華先生在《 琴與士同在》 一文 中所言 : “ 儘管儒家在古 琴美學領 域 中占主 流地位 ,但在實踐中卻恰恰 相反 , 道家思 想在古琴創 作 中居 主導地位 。所以反映文人退隱等道家思想 的琴 曲遠遠多於儒家人世 、 宣教等內容的作 品。”
道家琴 曲籠統地 可分 為兩類 : 一類 是借景抒情 、 托物 言志的作 品 , 如《 漁歌》 、 《 樵歌》 、 《 歇乃》 、 《 秋鴻》 、 《 平沙落雁》 、 《 滄海龍吟》 、 《 鷗鷺忘機》 (明末清初作品)、 《 雙鶴 聽泉》 、 《 漁 樵 問答 》 、《 醉漁唱晚》 、 《 桃園春曉》等; 另一類是具有 較強哲思 與玄理 的作品,如 《 采真游》 、 《 挾仙遊》 、《 神化引》 、 《 莊周夢蝶》 、 《 列子御風》 、 《 忘機》 (亦名 《 鷗鷺忘機》 ,南宋作品)、 《 玄默》 (一名 《 坐忘》 )、 《 神遊六合》 (一名 《 騎氣》 )、 《 崆峒問道》 等。
《 琴學叢談》 的作者郭平先生將傳統琴曲分為三類: 一類是反映社會現實內容 的琴 曲, 代表者有《 秋塞吟》 、 《 思賢操》 、 《 長門怨》 、 《 離騷》 、 《 胡笳十八拍》 、 《 廣陵散》 、 《 瀟湘水雲》 等; 一類是表現 山水 自然的琴 曲 ,代表者 有《 秋鴻》 、 《 鷗鷺忘機》 、 《 漁歌》 、《 樵歌》 、 《 歙乃》 、 《 梅花三弄》 等;還有一類相 對於前 兩類琴 曲似乎並不多見 , 但它們卻很能代表中國古琴藝術 的精神深度 , 以玄遠 的精神詢 問為題材 , 代表作 品是《 玄默》 、 《 忘機》 、 《 神遊六合》 。
筆者頗 為贊 同郭平先 生對傳統琴曲的這種分類方法 , 《 玄默》 、 《 忘機》 、 《 神遊六合》 這類作品也正是 以玄遠的精神 詢問為題材 , 頗能代表 中國古琴藝術 的精神深度。 然對於《 神遊六合》 的曲意分析 , 他是這樣說的 : “ 當一首琴 曲的涵義過於高深 , 又沒有可供啟發 的物象 ,就難免玄虛 ,一般人很難理解 。 目前 , 彈奏此曲的琴家幾乎沒有。這總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懷疑 , 以為該 曲的藝術性並不高。音樂作品 , 描述功能弱 , 精神性強 , 原本較為抽象 ,但不 至於令 演奏者望 而卻指 不願彈奏 。精神的清虛玄遠 , 只有與一定的情緒情感傾 向相聯繫 ,或取興於一定的 自然物 , 才可 能給人進 一步領 略形而 上意味 的條件 。如果一種高蹈的境界是以無滋無 味來表現 的 , 那它很 可能會因為淡乎寡昧而不美 。音樂畢竟是藝術而不是抽象的哲學 , 即便是超蹈玄遠的境界 , 也需要通過美來實現,一味地追求虛淡 ,則反而會 喪失藝 術創造所 必須的激情。中國古代藝術追求平淡 , 其 實是需要更 深在 、 純 潔 的激情的, 如果把平淡推向了極端 ,則藝術也會失去動力 , 成為枯槁之物。”
郭平先生文學功底很深 , 加上 自身對琴學琴藝的專研實踐 ,故《 琴學叢談》 一書字裡行間充滿文采及睿智 , 將古琴文化藝術描繪得十分生動透徹 , 令人讀後愛不釋手。只是郭先生上述對琴曲《 神遊六合》 的分析略帶微詞 ,筆者不能完全苟同。老子曾經說過 : “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 , “ 為無為 , 事無事 , 味無味” 。雖說 大道“ 微妙玄通 , 深不可識 ” ,但 如果我們嘗試著去體合 自然 、 心契至虛 , 那么或許我們不難體會 到老子所說 的 “ 大音 ” 及莊 子所 說的“ 天樂” , 於“ 淡乎其無 味” 中品嘗到至味 ,從 而 “ 用之不足既”而受用終生 、 意義無窮。對 於一些 頗為玄 虛抽象 的典型道 家琴曲的認識和欣賞 , 亦是如此。
數月來 ,筆者先後嘗試著對《 忘機 》 (《 西麓 堂 · 鷗鷺忘 機》 )、《 神遊六合》 (《 西麓堂 · 騎氣》 )、《 玄默》 (《 風宣玄品· 玄默》 ) 三曲進行打譜 , 今已將三曲初步打出。
《 忘機》 (一名《 鷗鷺忘機》 ),《 神奇秘譜》 解題 日: “ 腥仙 日, 是曲也 ,宋天 台劉公志方所制也 ,或謂按《 列子》 海翁忘機 , 鷗鳥不飛之意。以指下取之 , 大概與《 坐忘》 意趣同體。” 《 鷗鷺忘機》 又名《 忘機》 、 《 忘機引》 、 《 鷗鷺》 、 《 海鷗忘機》 ,相傳為南宋著名琴家劉志方(郭楚望弟子 )所作。曲名最早見 錄於 明初 袁均哲 所輯 的《 太音大全集》 (14 13 年前 ) 卷五“ 古琴 曲調名——商意 ”上 , 作《 忘機》 ; 而曲譜則最早見錄於《 神奇秘譜》 (1425 年 )。《 神奇秘譜》一系商調《 忘機》 僅有《 神奇》 、 《 風宣》 (1539 年)、 《 西麓》 (1549 年)、《 重修真傳》 (1585 年) 四家琴譜輯錄(簡稱早期《 忘機》 )。之後始自 齊堂琴譜》 (1620 年 )的另一系宮音《 忘機 》 則 又有三 十八 家琴譜輯錄(簡稱晚期《 忘機》 ), 如今流行 的“ 鷗鷺忘機” 為《 五知齋 》 (1722 年 )及《自遠堂》 (1802年 )譜。兩系《 忘機》 曲調風格迥異 , 實屬同名異 曲。如果說《 自遠堂》 “ 鷗鷺忘機” (譜同《 五知齋》 )著重描繪 出一派海鷗 自由翔集 ,與人相安無拘 的美好 和諧畫面 ,那么《 西麓堂》 “ 鷗鷺忘機” 則著重體現了一种放棄機巧 、 返 本歸真的 自在祥和心境 。
早期《 忘機》 比較精短 , 重視對內心思想 、 意境 的刻畫。初 彈初聽 , 其思想 內容及意境頗 為費解 , 如墜雲 里霧 里 ; 等到 彈得純熟之後 , 且 心靜氣 閒之 時 , 方能有 所感悟 , 並漸 人佳境 ; 若 能做到凝神絕慮 ,則更能悟其 玄妙 ,見其真如 , 所謂“ 玄之又玄 , 眾妙之 門” 。至此境界 , 忘機息慮 , 自當“ 虛室生 白, 吉祥止止”。該 曲亦如黃帝《 陰符經》 所言 : “ 天性 ,人也 ; 人心 , 機 也 ; 立天之道 , 以定人也 。” 若能捐棄機巧之心 , 天性(大道 )自然能呈現於吾身 , 從而做到人天合一 ,與道合真 , 即所謂 “ 宇宙在 乎手 ,萬 化生乎身” 。此曲曲高和寡 、 玄遠難識 ,故自明代後期 《 重修真傳琴譜》(1585 年)以後, 即不見任何琴譜轉抄著錄。 “ 眾人皆有餘, 我獨若遺” ,雖然如此 , 琴曲《 忘機》 不失為一首見素抱樸 、 明心見性 的好曲子 。若言操幔感受 , 則莫切於《 尚書· 大禹謨》 “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 中”十六字心傳。曲雖短小 , 回味無窮 , 道家所說的“ 至味無味” 在這首琴 曲中可謂得到了很好體現 ,非大方之家難以形容於此 。
《 神遊六合》 (一名騎氣 ), 商調 , 《 神奇秘譜》 解題 日: “ 是曲之來也 , 尚矣。然其曲彌高而和彌寡。是 以鼓之者少 , 而聽之者稀 ,非餐霞服 日者 ,不能形容於此 。昔霞洞 以其秘而不傳 , 守齋老翁臨逝囑其子 , 改其 字譜 , 將亦 泯示 後學也 。 豈意雪祖 生 曾授受之, 故有所傳 。蓋 曲之趣也 , 御六合之氣 , 上朝 於九天 , 控志 於碧落之虛 , 弄影 於銀 河之灣 , 振衣於金闕之上 。睥睨江漢 , 何其大哉! 欲知其趣者 ,惟控鶴乘鸞者歟。” 《 西麓堂· 騎氣》 則解題日 :“ 昔黃帝受至道於崆峒子 ,悟性忘形 ,恍若馭氣神遊太虛之表 。疑後人仿而作此。” 《 神遊六合》 ,又名《 騎氣》 , 相傳為晉代謝涓子所作 , 或 日宋代雪祖生所作 。該曲正 如寧王朱權 所言 ,曲高和寡 , 鼓之者少 , 而聽之者稀 , 故 明清諸譜載錄商調 《 神遊六合》 者僅有 《 神奇秘譜 》 、 《 新刊發 明琴譜》 (1530 年)、 《 風宣玄品》 、 《 西麓 堂 》 、 《 琴苑 心傳 全 編 》 (1670年 )、 《 天 聞閣》 (1876 年 , “ 琴苑譜” )六譜。
《 神遊六合 》 一 曲 , 雖說長期以來 曲高和寡 , 彈少 聽稀 , 近現代琴 家 中僅 知汪鐸先生 彈過此曲。然此 曲並非平淡寡味 , 而是放達曠逸 , 氣勢不凡 , 彈至靜 虛 ,瀟灑之至, 一片神行。聆聽是曲 ,一開始即漸人其境, 精神亦隨之馭氣 而行 , 神遊 沖虛之表 , 揮坼八 之外 ,小天地而隘六合 , 藐銀漢而傲 金闕 ,同造 化而合大道 , 何其大哉!腥仙的解題亦可謂得其神焉。汪鐸先生對該曲內涵的詮釋為 : “ 曲調古樸澹泊 、 氣勢不凡 ,表述 了黃帝得至道之妙 ,悟性通達 , 氣息流 暢 , 而後可駕馭元氣 , 神遊六合。” 。“ 夫列子御風而行 , 泠然善也 , 此雖免乎行 , 猶有所待者也。” 而“ 若夫乘天地之正 , 而御六氣之辯 , 以游無窮者 ,彼且惡乎待哉” ! 莊子《 逍遙遊》 中的這段話正是對 《 神遊六合》 意境的最好 闡述 ,亦如老聃所謂 :“ 得 至美而游乎至樂 ,游心於物之初。 ” (《 莊子· 田子方》 )噫! 若非得道悟真之士 , 則難 以創作 出如,此玄達優秀之琴曲也。
《 玄默》 , 一名《 坐忘》 , 《 神奇秘譜 》 解題 日 : “ 是 曲也 , 或謂師曠之所作也, 又雲嵇康 , 莫知孰是 。蓋古 曲也 , 自周春秋之世有之 。其之曲趣也 , 小天地而隘六合 , 與造 化競奔 , 游神 於沖虛之外 , 使物我兩忘 , 與道 同化 , 有不能形容之趣焉, 達者得之。” 是 曲僅見 《 神奇秘譜》 、 《 風宣玄品》 、《 重修真傳》 、 《 琴苑心傳》 (作《 坐忘》 )四譜載錄。 《 玄默》 最早見於《 神奇秘譜》 “ 太古神品” , 無論從字譜指法 還是 曲調風格來看 , 皆頗具古風。若言師曠所作 , 蓋為托古, 若 日中散之作 , 則甚有可能 。且嵇 中散有詩 日 : “ 絕 智棄學, 游心於玄默。” 唐代司馬承禎亦曾創作琴曲《 坐忘引》 , 惜未傳世 , 不知是否與《 玄默》 有關。竊以為《 玄默》 是曲或為魏晉之曲,當不晚於唐代 。
《 玄默》 與《 忘機》 及《 騎氣》的曲風及意境又有所不同。其曲調清新 自然 ,泛音 晶瑩剔透 , 直撫 心弦 , 具 疏瀹心靈 , 澡雪精 神之奇效 。 該 曲且多有高低音樂段的重複 ,使人聞之憂愁頓消 、 寵辱偕忘 。聽 者無需過 於凝 神專注 、 費心體會 , 自會乘其清音 , 直人佳境 ,如聞無為妙法 ,絕學棄智 , 忘機止息 , 游心於玄默 , 從而人與天齊 , “ 倫與物忘” 。亦如《 莊子 · 大宗師》 所言 : “ 墮肢體 , 黜聰明 , 離形去知 , 同於大通 , 此謂坐忘。” 近聞一位朋友將琴簫合奏《 玄默》 的聽後感 描述 如下 : “ 初聽時 , 象在禪 院吃齋 , 淡然寡味 ; 再聽之 , 如雲離月, 漸行漸遠⋯⋯最終輕煙淡淡 , 心也枯槁 。”
《 玄默》 、 《 忘機》 及《 騎氣》 三曲,長期 以來蓋因曲高和寡 , 故明清諸譜轉載的不多, 僅及《 梅花》 、 《 瀟湘》 、 《 平沙》諸流行曲目之什一。 又因彈少聽稀之故 , 明代以來三曲的發展變異亦不大 , 在很大程 度上還保 留著原譜 的風貌。這三首道家琴曲, 雖不及《 梅花》 、 《 陽關》 、 《 瀟湘》 、 《 平沙》 、 《 漁樵》諸 曲變異之巨大與發展之完善 , 然其古樸恬虛之聲韻 、 玄妙會心之意境亦為他譜所不及。
以上僅 是筆者 對 《 玄默 》 、《 忘機》 及《 騎氣》 三曲的一點管窺之見。道家琴曲源遠流長 , 博大精深 , 也是古琴 曲目中有待開掘的無價寶藏。當代著名琴家吳門汪鐸先生 ,師承吳兆基先生 ,繼承了吳老沖和淡雅 、 清靜逸遠的琴風與生動流暢 、 清虛 自然的氣韻, 並於近年來致力於《 西麓堂》 等琴譜中道家琴曲的發掘打譜工作 , 成績斐然 , 已有《 道 家琴曲一》 、 《 道家琴曲二》 、 《 溪山清韻》 、 《 吳聲清婉》 、 《 絲桐講習》 等CD 音像面世。其先後打出了《 洞天春曉》 (《 大還 閣》 )、 《 溪 山秋月》 (《 大還閣》 )、 《 羽化 登仙》(《 五知齋》 )、 《 秋水》 (《 徽言秘旨》 )、 《 滄江夜雨》 (《 徽言秘旨》 )和《 西 麓堂 琴統 》 中 的《 崆 峒 問道 》 、 《 莊周 夢蝶》 、 《 列 子御風 》 、《 遠遊》 、 《 采真游》 、 《 逍遙遊》 、《 遁 世操 》 、 《 山居 吟 》 、 《 鶴 鳴九皋》 、 《 騎氣》 、 《 仙山月》 等典型的道家琴曲。汪鐸先生將上述道家琴 曲所表 現 的文化 與哲理 初步分為 以下幾方面 : 1.清理身心的道家養生之道 , 代 表琴 曲為《 崆峒問道》 、 《 騎氣》 ;2. 道家講究自身修煉 , 追求精神 升華 , 代表 琴曲為 《 逍遙遊》 、 《 列子御風》 ;3.道法 自然 ,返樸歸真 的哲理 , 代表琴曲為 《 采真游》 、 《 莊周夢蝶》 、 《 洞天春曉》 、 《 羽化登仙》等。汪鐸先生在談到打譜道家琴曲的感受 時說 : “ 對道家 琴 曲打譜 的過程第 一個感 受是 精神上獲得與古人 交流 , 進入前所未有的一種境界 。猶同古代之修道求真之士相遇在崇 山幽谷 中 , 攜手在修身理性 、 返其 天真 的途 中行進 ,共 同回歸到原始 自然 中去 。⋯⋯相對儒家的文人琴 曲來說 ,道家的琴 曲是一個新天地 , 更 富有山林風氣 。” 筆者有幸聆其 錄音 , 其 中《 采真游》 、 《 莊周夢蝶》 、《 列子御風》 、 《 騎氣》 、 《 崆峒問道》 、 《 桃源春 曉》 、 《 羽化 登仙》 、《 仙山月》 等琴曲很有特色。對道家文化及修 身養性 感興趣 的琴友不 妨可 以嘗試著從 中感悟 一下那種“ 提挈天地 、 把握陰陽” 與回歸 自然的至樂 。
古琴是一種樂器 , 有其怡情吟心之 效 ;古 琴還是 一種 “ 神器” , 有其移風易俗之功 ; 古琴更是一種“ 道器” , 有其修真悟性之得。道家琴 曲即是傳世琴曲中的一塊瑰寶 , 亟待發掘整理與發揚光大 。它不該為少數“ 山人” 、 “ 處士” 所獨享 , 而應 該更好地 服務於大眾 與社 會 。一 曲 “ 無 為之曲” ,晨練舞拳擊劍 ,助其放鬆入靜 、 煉精化氣 ; 家居讀書休 眠,助其 消除雜念 、 神遊華胥 ; 康療基地 , 調六淫七情 , 扶正祛邪 , 修身養性 ; 操漫之士 , 手揮七弦 , 更是“ 俯仰 自得 , 游心太玄” 。古琴 ,是道家天人合一境界 的傳媒 , 亦是尚德之士心 中的大音 。人類 的生命來 自於大 自然 , 離開 自然, 無異於無源之水 , 總會幹涸。 只有尊道貴德 , 不忘 回歸 , 才有機會體悟生命 的真諦 , 生生而不息。 願我們乘著一曲曲天籟之音, 擁抱 自然 ,得至美而游乎至樂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