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內外修為,人生即道場

道可道:內外修為,人生即道場

《道可道:內外修為,人生即道場》內容簡介:崇尚自然無為的天道、秉承順其自然的天人關係、追求返璞歸真的精神氣質、修煉隱逸之士的人文關懷,這是千百年來道家思想不變的文化基因,也是今人為人、處事的行動策略。《道可道:內外修為,人生即道場》從深邃的道家文化中摘取精髓,從集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道家文化中找到生存的智慧,從深刻而淺顯的道家文化中找到快樂的源泉,從而明晰人生的航向、把握生存的本質,並為心靈提供滋養。

基本介紹

  • 書名:道可道:內外修為,人生即道場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頁數:274頁
  • 開本:16
  • 作者:慧鈺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9509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家宗教局備案道士、龍虎山天師府授籙法師、黃河道院住持道長
抱一法師開示 執古之道,御今己有。功成身退,天之道哉。
清靜無為而有所為,讓立身處世通達無阻。一種逍遙自在淋漓暢快面對世俗羈絆的力量,塑造你超凡脫俗的瀟灑氣場。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日常交流要從自身所處位置出發,見機行事才能左右事態的發展。

作者簡介

抱一法師,法號代三永,道號抱一。龍虎山天師府授籙法師,黃河道院住持道長,國家宗教局備案道士。俗名代永清,乃幼時體弱多病,幸遇仙緣,拜全真龍門派十七代高道上教下良王先師座下,賜名永清(身份證用名)。為龍門派十八代傳人。
後機緣所感,禮正一道上羅下宏法師座下傳度,賜法號三永。壬辰年天師府授籙,秉承太上祖師,道不離俗,和其光同其塵。入住黃河道院以來,弘揚道法,度化有緣廣修善業,濟渡群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氣場與禪定一味——掌控情緒
1.情緒影響氣場
2.掌控情緒的禪定之法
3.打掃心房提升氣場能量
4.禪修決定氣場類型?
5.起心動念情緒大亂
6.放空消極氣場
7.審視自我潛在情緒?
8.用禪穩固能量?
第二章 戒除欲望修氣場——慾海無邊
1.放下欲望提升氣場
2.控制功利心獲得正能量
3.修氣場者戒小貪
4.惜福則能量內聚?
5.舍貪慾得大氣場?
6.淡泊則氣場引力廣播
7.不疑心氣場更易被接受?
8.打坐調息戒欲修氣場?
第三章氣場如佛蓮台生——暗示之力
1.氣場來自蓮心的暗示
2.自我暗示就是能量
3.積極暗示需放下
4.消極意識要佛心淨化
5.修鍊氣場自然心
6.暗示能量要知足
7.過多暗示則損氣場
8.堅持不動氣場為佛
第四章般若智慧氣場源——開悟得慧
1.氣場的內涵是智慧
2.大智者才有大氣場
3.用潛在智慧開發影響力
4.頓悟,氣場需漸修
5.與人方便,氣場引力自現
6.開智慧眼,看隱形氣場
7.氣場裡的記憶功夫
8.悟透能量提升規則
第五章布施氣場影響力——普度眾生
1.你就是氣場中心
2.影響力來自眾生
3.氣場需要主動布施
4.無分別心才能接近眾人
5.常自省氣場魅力頓生
6.付出擴大氣場影響力
7.錯而能改不執著
8.常修正氣場能量常增
第六章 種下自信得氣場——因果有報
1.人自信,能量足
2.自卑自棄何談氣場
3.放下成敗莫自棄
4.種下自信收穫成功氣場
5.氣場、自信互為因果
6.種下自負則生負能量?
7.常自信氣場之果則繁碩?
8.不懈怠能量合而變強?
第七章養德氣場方無量——佛曰睿智
1.修德就是修氣場
2.睿智寬宏則生影響力
3.信譽高者氣場自然強
4.謙虛是氣場的正能量
5.多聽少說先做人後修氣場?
6.心正身正則能量正
7.以德報怨,大氣場風範
8.意志力對氣場很重要
第八章廣結善緣聚人脈——放下執著
1.平等待人增加影響力?
2.廣結緣,廣交友,人脈自然旺
3.吝嗇讓氣場爆減
4.給足對方面子,贏得好人緣
5.通曉人情,開創好人緣
6.結善緣氣場擁有正能量?
7.放下心結笑迎八面
8.微笑贏得人緣增強氣場
9.懂得讚美更能提升交際氣場
第九章完美氣場不強求——隨性隨緣
1.氣場沒有完美
2.修行氣場也要隨緣
3.氣場強弱不強求
4.隨性瀟灑氣場更大
5.直面自身氣場不足
6.不急不躁修強大氣場

序言

茫茫宇宙之中,“人”“地”“天”與“道”一脈相承。作為萬物之靈,“人”生活在大地上,仰望天空觀節令,必然需要掌握生存、發展之道。於是,有了“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的邏輯。
老子開創了道家學派,指引著人們學習、研究天地運行的大道。莊子更進一步,乾脆要求人們學會無拘無束地生活,享受逍遙自在的人生。之後,道家其他分支學派的著作,都圍繞著“道”這個根本點展開,為後人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智慧。
崇尚自然無為的天道、秉承順其自然的天人關係、追求返璞歸真的精神氣質、修煉隱逸之士的人文關懷,這是千百年來道家思想不變的文化基因,也是今人為人、處事的行動策略。對此,魯迅也說過:“中國的根柢全在道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開明的,這是道家的“自知”智慧。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上天的法則是,減損有餘的而補給不足的,這是道家的得失智慧。
功成身退,天之道哉——成功了便隱退,是天的法則,這是道家的進退智慧。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沒有偏愛和親疏,卻經常幫助善良而有寬容心的人,這是道家的自助智慧。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把握古已有之的道,同它來駕馭現在的具體事物,這是道家的借鑑智慧。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永遠順乎自然,天下萬物沒有不是它所為的,這是道家的無為智慧。
……
人這一輩子,其實就做三件事:一是用嘴說話,二是用手做事,三是用心(腦)思考。顯然,說話、辦事都離不開“用心”。“心”之所在,必須通古今、明大道,而道家學問字字璣珠,為我們提供了了解自然、洞悉萬物、把握人心的規律,諳熟這些玄妙的人生道理,就可以在無為中成就有為,在天地之間樂逍遙。
本書從深邃的道家文化中摘取精髓,從集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道家文化中找到生存的智慧,從深刻而淺顯的道家文化中找到快樂的源泉,從而明晰人生的航向、把握生存的本質,並為心靈提供滋養,開啟嶄新的人生之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