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園

遐園

遐園坐落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南岸,為清宣統元年門(1909)山東提學使羅正鈞創辦山東圖書館時所建,原為山東圖書館的一部分,後分開劃歸大明湖公園。

遐園是參照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而建,建成後因景致清雅,藏書豐富,在當時頗負盛名,有“南閣(天一閣)北園(遐園)”之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遐園
  • 修建時期:清宣統元年
  • 占地面積:9600平方米
  • 藏書量:13萬卷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發展歷史,園區布局,規模設施,焦土抗戰,石刻來歷,奎虛書藏,新藏書樓,我武維揚,

發展歷史

到1916年,遐園藏書已達13萬卷。可惜到1928年遭日軍攻擊,遐園被毀。第二年在王獻唐主持下重建,於1937年再次被焚。今日能夠見到的遺址則是1935年1月建成的奎虛書藏,遐園只剩下原碑還立在舊址上。 因《詩經》而名的遐園
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西方文化也開始進入中國,衝擊著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1905年,清政府正式廢止了科舉制度,昔日眾舉子追求功名前程的“貢院”改建為學堂,眾“考棚”也閒置下來。
時任山東提學使羅正鈞曾出洋考察,回國後欲效仿西方文化教育,遂於1908年請山東巡撫袁樹勛奏請清政府,在原貢院的位置建立圖書館以開啟民智。經朝廷核准之後,宣統元年(1909年)3月,羅正鈞親自主持在大明湖西南隅仿浙江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建造了圖書館。 取《詩·小雅·白駒》中“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命名為“遐園”。當年12月16日建成。

園區布局

園內花木扶疏,山右嶙峋,遊廊迂迴,亭台巧置,有讀書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築,均造型巧妙,古樸典雅,被譽為"濟南第一標準庭院”。

規模設施

遐園全園占地約 9600平方米,大門坐西向東,正中嵌有羅正鈞手書的“遐園”二字門匾。園內正中為海岳樓,上下60間,為儲藏圖書之所。樓前為宏雅閣(閣前是閱書室),用以貯藏圖書與金石文物。樓西為神龕,樓東為虹月軒,另有金絲榭、碧琳琅館、提要鉤玄之室、明漪舫(兒童閱覽室)、浩然亭、朝爽台等建築,系儲藏古碑石、裝潢書帖、職員居住及讀者休息之所。
遐園

焦土抗戰

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後強渡黃河,欲攻占濟南。蔣介石聞報日軍已渡河進兵濟南,嚴令韓復榘統軍依託小清河,死守濟南。韓得令,卻告左右道:“第3集團軍只有5師1旅加幾個民團,總計不過8萬人槍,多是輕武器,尤其沒有重炮。蔣有百萬軍,一應裝備俱全,不死守南京,卻要我死守濟南,豈非不公!” 遂不理蔣命令,統軍撤出濟南。
在撤出濟南以前,韓復榘以“焦土抗戰”為名,縱兵在濟南等地大肆焚燒搶劫,在撤離濟南的前一天,韓復榘下令焚燒省政府各廳局、法院、兵工廠、前總督署等處建築物。頃刻間,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遐園也在焚毀之列。

石刻來歷

遐園門前綠柳成蔭,樹下設有茶座,藤桌藤椅,遊客們在此小憩品茗,放眼湖中,小船往來如鯽,畫舫上傳來悠揚的絲竹樂聲,十分愜意。但美中不足的是這類茶座最怕下雨,遇雨時遊客們則爭相跑入遐園廊內避雨,故此類茶座被老濟南人戲稱為“雨來散”茶館。
園內楊柳垂陰,修竹郁森,曲水清清,亭台迴廊錯落有致。在遐園西廊內南壁上,曾嵌有40多塊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的石刻,落款為岳飛手書,石刻後面還有清同治十年左宗棠的評語:“斷非贗書無疑。”然而,這一石刻的字跡與現存岳飛手書字跡風格迥異。也有學者經過考證認為此石刻系明朝白麟偽托之作。這一石刻雖非岳飛手跡,但其書藝精湛,仍不失為佳作精品。此石刻現已移至山東省博物館收藏。
這些石刻的來歷也頗值得一提。濟南名士楊鶴年(1842-1922)先生深感清末內憂外患,決心將祖傳的《前後出師表》明拓珍本翻刻分發,以激勵人們愛國之情。他親往南山選購上好石料,又去泰安選聘刻碑高手來家,費時三年,刻碑42方,存放於後院北屋後不久老先生病逝。後其子楊明漪先生將 42方碑石依順序砌於後院牆壁上,並築遊廊遮護。
日寇侵華後,楊家曾兩度用灰泥塗掩保護,外人難以辨認,楊明漪先生於解放前病逝。解放後,其後人經楊明漪至交、時任濟南市政協委員的秦文炳先生介紹,於1956年將這些石刻捐給國家,移砌於遐園內。

奎虛書藏

1909年建館時制定的《山東省圖書館章程》規定:“凡山東人著作,搜羅必備,別為一部,以征是邦之文獻。”建館時全館藏書就有91000多卷,後來陸續收購和接受了大量的私人捐贈藏書,到1916年,遐園藏書已達13萬卷。
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日軍炮火轟擊城區,館舍建築和藏書文物遭到嚴重破壞。事後圖書館曾以被炸毀殘書設專架在閱覽室展示,書曰:“嗚呼!我國人其念之!”慘案發生後,適逢大雨連綿,房屋無不塌毀滲漏,書籍、標本、儀器損毀不計其數。
1929年8月2日,山東省教育廳“以省立圖書館關係社會教育甚重,非切實地整頓、改良辦法不可”,改任王獻唐為館長,負責主持重修工程。1934年山東省政府撥款5萬元開始籌建新藏書樓。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傅增湘親筆題寫了新藏書樓名“奎虛書藏”,其意為“奎星主齊,虛星主魯,奎虛者,齊魯之分野也。”
從遐園園內抬頭向西看,就能看到“奎虛書藏”。 這座樓由德國工程師設計,在當時屬於“摩登建築”,建造時面朝東,在空間上與遐園融為一體,在濟南比較少見。遐園和“奎虛書藏”有一小門相通。
跨過小門,“奎虛書藏”藏書樓就在眼前。建築坐西面東,平面為“山”字形,紅磚砌牆,平屋面,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立面按五段處理,南、北兩端和中間部分稍突出,基本為現代建築風格。建築頂部女兒牆做疊落狀馬頭牆處理,正中為“奎虛書藏”四個大字。南、北兩端的女兒牆也採用疊落的馬頭牆形狀,與中間部分相呼應。樓的正門是木製的,經歷了70多年的風塵。據說,樓內的黑色木門是從德國漢堡碼頭運到天津港,又用牛車從天津拉過來的,整個過程歷時3個月。

新藏書樓

新藏書樓建成後,山東省立圖書館進入了自建館以來最興盛的時期,成為國內知名的省立圖書館之一。 此後,“奎虛書藏”一直作為藏書樓。 在山東省圖書館二環東路新館建成之前,眾多善本圖書都珍藏於此。
1945 年,“奎虛書藏”一度成為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部大禮堂,日本在濟南的投降儀式就在“奎虛書藏”一樓大廳舉行。當年12月27日,日本向山東人民投降這天,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延年曾揮手題就了“我武維揚”匾額。

我武維揚

如今,“我武維揚”匾額就在受降遺址旁邊的房間裡,經現場測量,該匾長2.75米,寬1.11米,重約150公斤。“我武維揚”四個金色的大字遒勁有力,另外上面還寫有“中華民國卅四年十二月廿七日受降紀念”字樣,落款為“李延年題”。 匾的背部還詳細記錄了“計畫者”、 “監工”、“工程師” 和“介紹人”的名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