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飽和現象

一種大於容量或者溶度的過度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飽和現象
  • 外文名:supersaturation
  • 現象:物理現象
過飽和溶液,過飽和蒸汽,

過飽和溶液

一定溫度、壓力下,當溶液溶質濃度已超過該溫度、壓力下溶質的溶解度,而溶質仍不析出的現象叫過飽和現象,此時的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
過飽和溶液的性質不穩定,當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塊小的溶質晶體作為“晶種”,即能引起過飽和溶液中溶質的結晶。
把高溫飽和溶液急速冷卻,就有機會形成過飽和溶液。常見的過飽和溶液有碳酸水。
過飽和溶液能存在的原因,是由於溶質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結晶中心即晶核。因為每一晶體都有一定的排列規則,要有結晶中心,才能使原來作無秩序運動著的溶質質點集合起來,並且按照這種晶體所特有的次序排列起來。不同的物質,實現這種規則排列的難易程度不同,有些晶體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自行產生結晶中心,因此,有些物質的過飽和溶液看起來還是比較穩定的。但從總體上來說,過飽和溶液是處於不平衡的狀態,是不穩定的,若受到振動或者加入溶質的晶體,則溶液里過量的溶質就會析出而成為飽和溶液,即轉化為穩定狀態,這說明過飽和溶液沒有飽和溶液穩定,但還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這種狀態又叫介穩狀態。

過飽和蒸汽

在一定溫度下,超過飽和蒸氣應有的密度而仍不液化或凝華的蒸氣。即在蒸氣凝結的初期,由於形成的液滴很小,相應的飽和蒸氣壓就很大。因此,有時蒸氣壓超過平面上飽和蒸氣壓幾倍以上也不凝結,這種現象叫做過飽和,這種蒸氣叫“過飽和蒸氣”。處於過飽和狀態的蒸氣,極不穩定,一旦出現凝結核,部分蒸氣就會凝結成液體,其餘蒸氣就回到了飽和蒸氣的狀態。由於蒸氣中充滿了塵埃和雜質等小微粒,它們起著凝結核的作用。當這些微粒表面凝上一層液體後,便形成半徑相當大的液滴,凝結就容易發生。在有凝結核時,蒸氣壓只要超過飽和蒸氣壓1%,即可形成液滴。帶電的粒子和離子都是很好的凝結核,靜電吸引力使蒸氣分子聚集在它的周圍而形成液滴。高能量帶電基本粒子在其運動過程中會形成離子,這些離子就成為凝結核,雲室中的過飽和水蒸氣凝結在它上面,而形成霧狀蹤跡,由此可觀察粒子的軌跡,因而過飽和蒸氣在高能物理的研究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