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施釉

施釉工藝是古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的一種,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的過程。過度施釉會導致器皿變脆,容易損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度施釉
  • 外文名:Overglaze
  • 方法:蘸釉,盪釉,澆釉,刷釉等
  • 弊端:導致器皿變脆,易碎
分類,輪釉,灑釉,噴釉,主要工藝,蘸釉,盪釉,澆釉,刷釉,避免過度施釉,一、適當選擇釉的濃度。,二、注意釉料的細度。,三、釉、坯料的成分。,

分類

輪釉

是將坯體放在可旋轉的轆轤車上,在旋轉時,工匠用碗或勺舀釉漿澆在坯體中心,由於離心力的作用,釉漿均勻地散開,使製品施上厚薄均勻的釉後,多餘的釉漿則向坯外甩出。輪釉多用於盤碟等扁平的器物。嚴格地講,輪釉屬澆釉的一種。

灑釉

是將釉漿灑於器坯上,古代吉州窯標誌性的施釉技法。

噴釉

是現代陶瓷施釉技法之一。用噴槍或噴霧器使釉漿霧化噴到坯體表面。適用於大型器皿及造型複雜或薄胎製品。可多次噴釉以進行多色施釉和達到較厚釉層。

主要工藝

蘸釉

又叫“浸釉”,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將坯體浸入釉漿中片刻後取出,利用坯體的吸水性,使釉漿均勻地附著於坯體表面。釉層厚度由坯體的吸水率、釉漿濃度和浸入時間決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盪釉

即“盪內釉”,把釉漿注入坯體內部,然後將坯體上下左右施盪,使釉漿布滿坯體,再傾倒出多餘的釉漿,隨後坯體繼續迴轉,使器口不留殘釉。有一次盪釉的,也有兩次的,但不能多過兩次,否則容易產生氣泡,盪釉法適用於小而腹深的製品。

澆釉

大型器物的一種施釉技法。手工操作是在盆或缽上架一木板,瓷坯置於木板上,用勺取釉漿潑澆器物。澆釉機操作,將坯件置於旋轉的機頭上,邊轉邊澆釉,由於離心力的作用,使釉漿均勻附掛在坯上。盤碟類製品也多用此法。

刷釉

是陶瓷施釉技法之一,又稱“塗釉”。即用毛筆蘸釉漿塗於器坯上。此法只宜用於上著色釉或同一器物上施數種不同色釉時用之。

避免過度施釉

一、適當選擇釉的濃度。

在上釉時要適當選擇釉漿的濃度。釉漿的濃度過小,則在坯體上容易形成釉層的過薄,造成燒成製品釉面上的痕跡粗糙,而且燒後的釉面光澤不良。但如釉漿的濃度太大,不但施釉操作不易掌握,且坯體內部有稜角的地方往往上不到釉。施釉後釉面較易開裂,燒後在制品表面上可能產生堆釉等現象。

二、注意釉料的細度。

釉料的粉碎過細,則釉漿粘力過大,含水量過多,在乾燥的坯體施釉後,釉面容易發生龜裂,釉層翹起與坯體脫離等現象。如果施釉較厚,這種缺陷更明顯。但如釉料的粉碎不足,則釉漿粘附力過小,釉中的組分容易沉降。而且釉層與坯體的附著不牢固。如出現這種現象,加人小量凝膠劑或有機物可消除。

三、釉、坯料的成分。

釉料中加入的可塑性物料過多,也會造成釉漿的粘力過大。施釉後易發生龜裂,釉層捲起等現象。應調整好粘性物質的含量,同時,坯料中可塑性原料的過多也可影響施釉質量的好壞。因為由於坯體的組織過於緻密,缺乏滲透性。施釉時坯體表面吸收水分而膨脹,但由於水分難以滲透至坯體的內部,以致內外層的膨脹不一致因而發生開裂。此時,應調整坯體配方;或將坯體先行素燒,以增加它的吸水性。
另外,燒成制度對釉面發生的缺陷也有較大的影響。冷卻帶冷、熱配比要適當,正確掌握不同階段的溫度與氣氛要求。防止因氧化不足,還原氣氛過強,還原時間過長等而使製品煙燻。溫度也要控制在釉料所允許的溫度範圍內或提高溶劑的熔融溫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