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姓

過姓

過姓(guō xìng),是個古老而又少見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江南蘇錫常地區和浙江嵊州、海鹽,安徽蒙城,山東巨野,特別是無錫、蘇州。姓氏淵源有二: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裔姙(任)姓,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源於媯姓,出自夏朝諸侯國過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姓
  • 外文名:guo xing
  • 類型:古老而又少見的姓
  • 拼音:guō xìng
  • 郡望:高平郡(今屬山東巨野)
簡介,起源,淵源一,淵源二,淵源三,淵源四,始祖,分布,歷史名人,當代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宗祠用聯,

簡介

[過,讀音作guō(ㄍㄨㄛ),不可讀作guò(ㄍㄨㄛˋ)]
過姓

起源

淵源一

源於任姓,出自黃帝之裔姙(任)姓,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黃帝分封給他們十四個姓氏,分化成十二個胞族,分別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其中黃帝少子禹陽分封到任地,因此得任姓。依據史籍《世本》記載,寒,系出遠古黃帝部落聯盟,源出任姓。而任姓(妊),系黃帝所疵裔族十二姓之一,與呂、泉、畢、祝、謝、章、薛、過、戈、終同姓,曾在黃帝領導下聯合擊敗了炎帝部落聯盟。寒氏部落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寒哀,他曾為黃帝駕御馬車,當為寒氏族之始祖,在黃帝部族與蚩尤部落聯盟的爭戰中立有大功,封居寒亭,即今山東省濰坊市故濰縣縣城一帶地區,史稱寒國。
寒國的寒氏部落後分出兩個分支,一支族人遷出寒亭遷至過邑(今山東萊州),後族人以居邑名稱為姓氏,稱過氏。另一支族人遷至戈邑(今河南太康),指地為姓氏,改稱戈氏。
該支過氏、戈氏、寒氏同宗同族,皆尊奉寒哀為得姓始祖。

淵源二

源於姒姓,出自夏朝諸侯國過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風俗通》記載:“過國,夏諸侯,後因以為氏,望出高平。”古寒國被大禹建立夏王朝時所滅,之後大禹封自己子侄到原寒國過邑,建有姒姓過國,故址在今山東省煙臺市下轄的萊州市一帶。後由於維護夏王朝的統治,支持夏王姒相對抗寒浞,因此為東夷族首領后羿的家臣寒浞之子寒澆所滅。
滅國後的姒姓過國公族子民們,有以失國之名為姓氏者,稱過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據說,該支過氏族人後有因避難去“辶”底改為稱咼氏者,後再簡為咼氏,皆世代相傳至今。姒姓過氏族人皆尊奉大禹為得姓始祖。

淵源三

源於任姓。
滕侯、薛侯爭長(隱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
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為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
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譯文-----------
魯隱公十一年春季,姬姓滕侯與任姓薛侯同去魯國朝見魯隱公,兩人爭奪席位的先後。薛侯說:“我先受封。”
滕侯說:“我是周朝的卜正官,薛姓是外姓,我不能落在後面。”
魯隱公派羽父和薛侯商量,說:“承蒙您和滕侯問候寡君,周的俗話說:‘山上有樹木,工匠就加以量測;賓客有禮貌,主人就加以選擇。’周的會盟,異姓在後面。寡人如果到薛國朝見,就不敢和任姓諸國並列。如果您加惠於我,那就希望您同意滕侯的請求。”
薛侯同意了。於是就讓滕侯在先。
--------------------------
不敢與諸任齒---不敢與任姓諸國爭論!
諸任-----在史籍《左傳》中疏云:“世本氏姓篇云:‘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淵源四

起源於夏代名門望族,以官職為氏,為古代占卜後審閱占卜準確性的官員,以羽毫石為家族護身法物。此姓氏後裔有5大特點,第一是舌頭兩側有牙齒痕跡,稱作齒痕舌。第2特點耳朵下面和後面有明顯黑痣。

始祖

1.得姓始祖
寒哀寒浞、過王(寒澆)。
2.各支始祖
江西南豐縣令過復後裔世系:
過復第十六世孫、金華太守過春,生六子,其兄剡縣縣令過昱為遷剡縣過氏始祖。
第一世:過湯,過春第三子,過昱繼子;過濱,過春長子,生五子,為剡縣始祖,住長樂上市頭。
第二世:過壽,過濱第五子,生子過卓,從長樂上市頭遷宅前村,為宅前過氏始祖。
第三世:過卓,生三子:過文車、過文吉、過全祿,北宋大觀年間進士,歷評事八載。
第四世:過文車,過卓長子,生三子:過宗、過宏、過定,與其堂兄過文恬由宅前遷深溪村,為深溪過氏始祖。過文恬生四子:過宷、過宸、過寧、過宛。
第五世:過完,與過安兄弟兩人從宅前遷尤家村的塔頭山。
第六世:過榮之。
第七世:過楣,田連萬陌,富甲剡西,當時號稱過十萬。
第八世:過佳,承務郎。過瓊,成忠郎。
第九世:過良貴,由深溪村遷東陽縣白溪,為東陽過氏始祖。
第十世:過佖,封承務郎贈奉議大夫。過侃,浦江縣令。過吳,吳江縣尉。
……
第十二世:過文智、過文禮。
第十三世:過謹,由深溪村遷金潭(黃沙潭),為金潭過氏始祖。過哲翁,過文禮之子,為宅前東派始祖。過了翁,過文智幼子,為宅前西派始祖。過弱翁,過文智長子,從宅前遷尤家村,為尤家村過氏始祖。過弱翁生四子:過伯恃、過伯怙、過伯情、過伯怡,二女。
……
第十七世:過伋,由金潭遷厚仁坂,為厚仁坂過氏始祖。過傅,由金潭遷橫山,為橫山過氏始祖。
……
第二十八世:過庭訓,別號西溪,畫家。金潭人,本支名人。
……
第三十世:過蘭梓,由厚仁坂遷梓溪,為梓溪過氏始祖。

分布

過氏是一個非常古早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五百零四位,以高平、嵊州、無錫為郡望。主要分布在安徽蒙城縣,其次是蘇錫常地區和浙江嵊州,海鹽等地。據《風俗通》載:“過國,夏諸侯,後因以為氏,望出高平”。意為:夏朝有一個小諸侯國叫過國,在今山東省萊州,因故國被滅,後人以國為姓。郡出寧夏高平。《錫山過氏世譜》記載:“宋高宗南渡,過孟玉自和陽護駕有功,使尚逍遙郡主,賜第無錫。”過氏家族在江南地區以錫山八士橋為中心,向周邊蘇錫常地區輻射。據《中國人名大辭典》“姓氏考略”引《風俗通》:“過國,夏諸侯,後因以為氏,望出高平。”然而漢唐之間上千年,竟未見一位過姓人物載於史冊。北宋初 "錢塘老儒"編纂的《百家姓》沒有收過姓,說明當時過姓極少。《錫山過氏世譜》記載:"宋高宗南渡,過孟玉自和陽護駕有功,使尚逍遙郡主,賜第無錫",錫山過氏是這位過郡馬的後裔。建炎南渡,北方巨族遷徙江南,過姓即為一例。過氏家族在蘇南地區以錫山八士橋為中心,向周邊蘇、常地區等輻射,特別是常州滸塘有一支巨族。如今過姓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縣的桐城閘鎮漯百鄉太基村,安徽省蒙城縣楚村鎮,江西省豐城市梅林鎮,江蘇省蘇州、無錫、常州,浙江省嵊州、海鹽等地。湖南省攸縣、茶陵、安仁等縣亦有大部分過姓族人定居,無錫過氏族譜稱為茶陵派。過姓望居高平(西晉泰始元年將原山陽郡改為高平郡,在今山東省巨野縣一帶)。
今安徽省的蕪湖市、安慶市、蒙城縣、和縣、歙縣,江蘇省的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揚州市,浙江省的嵊州市、海鹽市、建德市、東陽市,江西省的黎川縣、南豐縣、南城縣、臨川縣、廣豐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陝西省的黃陵市,北京市,湖北省的武漢市,湖南省的株洲市攸縣、郴州市安仁縣,雲南省的永勝縣,四川省的開江縣,河南省的尉氏縣,台灣省等地,均有過氏族人分布。

歷史名人

過源:字道源,號浩齋,宋代江蘇省無錫人。少穎異,篤志聖賢之學。曾說“人終身只是一個窮理,元不分知行,行之至知之極也。”嘉佑間只為國直講,不赴卒,學者稱“浩齋先生”。
過勗:過浩齋先生的後裔,字紹古,博覽能文,性至孝,有《至孝通神集》。除此外,浙江海鹽、嵊縣等地均有過姓人物。然最出名的還是無錫、蘇州一帶的過家。
過龍:字雲從,明代蘇州人、名醫,與祝枝山、文徵明關係契合,他知識面廣,精醫道,著有《針灸要覽》、《十四經發揮》等。
過鑄:字玉書,清代金匱(今江蘇省無錫)人。研習醫學多年,頗有心得,與外科名醫馬培之過往甚密,推崇明陳實功治外證之思想,不忌針刺。過鑄中舉後,曾在浙江做官較久,所到之處,都有政聲,兼有醫名。初為溫州司榷,升放潛(今屬臨安)知縣,調任德清縣宰,與同道常州孟河馬培之、青浦陳蓮舫時相過從。因其本人早年嘗患疔瘡而損一指,更發憤攻研外證,並治好另一指之疔瘡。著有《治疔匯要》(一名《治疔大全》)。另有《外科一得錄》、《喉痧至論》及《過氏醫案》,均有多種刊本行世。
過百齡:也作“伯齡”,名文年,江蘇省無錫人,是明末造詣最深、名聲最大的圍棋國手。《無錫縣誌》中寫道:“開關延敵,莫敢仰視。因是數十年,天下之弈者以無錫過百齡為宗。”清人錢謙益作詩讚頌過百齡,詩中寫道:“八歲童牙上弈壇,白頭旗纛許誰乾,年來復盡楸枰譜,局後方知審局難。烏榜青油載弈師,東山太傅許追隨,風流宰相清平世,誰識沿邊一著棋。”清代人秦松齡的《過文年傳》這樣寫:“百齡,名文年,為邑名家子,生而穎慧,好讀書,十一歲時,見人弈,則知虛實先後進退擊守之法,曰:是無難也。與人弈輒勝,於是閭黨間無不奇百齡者。”過百齡的作品有《官子譜》、《三子譜》和《四子譜》等棋書。其中尤以《官子譜》價值最高,對收官問題做了全面透徹的論述,是中國第一部收官著作,並受到日本棋界的重視。過百齡在棋壇馳騁一生,繼往開來,對明末至清乾隆時期圍棋的飛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過元文:字穆君,清代蘇州人,是精通史籍的學者,有著述傳世。
過春山:字葆中,清代蘇州人,亦是精通史籍的學者,有著述傳世。過春山不僅博覽經史,他的詩,取法韋、柳,曾受沈德潛的青睞,可惜未滿30歲就去世了。
過之翰 (1887--1965年),字覲宸,楚村鄉大過莊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畢業於蒙城高等國小堂,考入穎州清潁中學。宣統三年(1911年),入南京陸軍講武堂,參加同盟會。 民國元年(1912年),選為安徽省後補議員.在蒙城縣參議會工作。民國2年,因黃二誠部破蒙案牽連,離蒙進京,投京衛軍第一旅(旅長馮玉祥)三營,充正兵。次年,選入模範連。後升任炮兵團副目、正目、中尉排長。民國6年,參加討伐張勛,升炮兵上尉。民國8年,任馮玉祥部十六混成旅軍需官。民國13年,馮發動兵變,改組北洋執政府,過出任財政委員會副主任、財政部常務次長、兼鹽務總署署長、“北洋棋社”副社長(社長段祺瑞)。民國15年,任國民聯軍總部軍需處長。民國19年,任宋哲元二十九軍軍需處長。次年,蔣介石電令宋哲元逮捕該部過家芳(過之翰長子)等26名中共黨員,押解南京。宋同他商議後,密令這26人全部離隊。復電:“查無此人”。民國22年,過任察哈爾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民國25年,兼冀察政務委員會財政廳長。力主抗日,推薦其族叔過俊偉任北平軍人反省院院長。其侄過家和為軍政處中校處員。協助過家和,轉宋哲元批示,釋放關押於反省院的薄一波等61名中共黨員。次年7月,撤出北平前夕,讓過俊偉將在押人員全部釋放。民國29年,宋哲元病逝後,過隱居香港。次年,遷入上海。民國37年,淮誨戰役第一階段,過之翰暗中協助何基灃、張克俠、崔振倫、過家芳四個師2.3萬人,在賈汪前線起義。1965年病逝。1980年,上誨市委統戰部為表彰他對人民的貢獻,將其骨灰移放於龍華革命公墓。
過之綱,安徽蒙城人。1912年被馮玉祥招進左路備補軍,曾任馮部模範連排長。1922年任44團長。北京政變時任國民一軍1師2旅長。1929年任15軍長。中原大戰失敗後未向蔣投降,跟隨宋哲元躲到山西。後到韓復榘處任山東省參議廳參議。其兄過之翰也是馮部要員,在西北軍長期管理財金工作。
過探先(1887年-1929年),教育家,農學家。中國現代農業教育先驅,中國現代農林科技的先驅。開創了中國近代大面積造林與植棉事業。江蘇省無錫人。留美康乃爾大學農學碩士。1915年回國,任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校長。1921年任南京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農科教授,曾兼農藝系主任、農科副主任、推廣系主任。1925年出任金陵大學(1952年合併於南京大學)農林科主任。其生平對開闢農業科學新領域,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實現科學種田理想,篳路藍縷,功不可沒。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先生為過探先寫的墓志銘中寫道:“先生姓過氏,名探先,出江蘇無錫縣北鄉望族……先生之學,窮高極遠,衣我粒我,早黽夜勉”。
過家和(1908--1945年):又名一民,化名李家和,蒙城縣楚村鎮大過莊人,是蒙城縣最早的共產黨員。民國11年(1922年)春,過家和入西北軍十六混成旅官佐子弟學校讀書,目睹軍閥暴行,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民國15年2月28日,子弟學校隨軍西遷,他轉入北京清明中學。後為迎接北伐軍北伐.積極宣傳,張貼標浯,散發傳單,參加罷課和遊行示威。次年春,經彭雪楓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京津一片白色恐怖,學校黨員名單落入敵手,過家和遂輟學離校。民國17年6月,中共北方局派過家和到十七軍劉珍年部搞兵運,任該部組織科長。他創辦《渤海日報L組織讀書會,開設“滬澳書店”,揭露社會黑暗,宣傳單命,秘密發展黨員,參與組建中共煙臺特別支部。後為國民黨覺察,振軍統特務曹日嫩查處。劉珍年暗中將過家和送走。民國18年12月,過返回家鄉蒙城,任順河區區員。次年去張家口、天津,與中共地F黨組織重新取得聯繫。民國24年,通過其叔過之翰(冀察政務委員會財政廳長)的關係,任宋哲元部軍政處中校處員。次年,參與營救中共黨員薄一波等61名“政治犯”出獄,後任安國縣稅務局長。民國26年春去延安。民國28年,任何基灃(中共秘密黨員)部中校軍需。民國34年9月中旬.由蒙城去上海,途經雙澗東譚老荒,不幸被暗害。1983年追認為革命烈士。
過家芳:1908年出生,安徽蒙城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國民黨軍隊做地下工作。參加過中原反蔣大戰、太原暴動、喜峰口戰鬥,曾是蔣介石“親賜”佩劍的將軍。1948年11月在張克俠、何基灃領導下於賈汪率國民黨部隊一個師起義,後曾任第三十四軍副軍長、南京警備區參謀長等職。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中國的老百姓/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看準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這首激情澎湃的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取材於1933年的長城抗戰和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中,過家芳所在的國民革命軍二十九軍的大刀隊愛國官兵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氣壯山河的戰鬥事跡。陽春三月,江南已是奼紫嫣紅,我們沿著紫金山麓一條曲折的小徑,走進南京軍區司令部某干休所一幢散發泥土芳香的小樓,翻開了這位久歷風雨,一生頗富傳奇色彩的革命老人在抗戰中輝煌的—頁。
過家鼎(1931年6月—2016年6月12日)筆名佳丁,上海人。1948年讀完英語教會學校--上海聖芳濟中學,是年考取上海復旦大學英文系,歷四載畢業後,即赴朝鮮板門店從事停戰談判的翻譯和速記工作。1954年起擔任筆譯定稿。1958年赴華沙擔任中美會談的翻譯和速記,1962年回國後到外交部翻譯處任職,其間除參加外交檔案的筆譯定稿外,曾任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會見外賓的口譯,並分別擔任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毅彭真等中央首長率領的黨政代表團的翻譯,先後出訪外國或出席重要的國際會議。1971年被派往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仍負責有關翻譯工作。1981年回國後,歷任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主任。1985年起擔任外交學院兼職教授,講授"外交翻譯"與"外交實踐"。1986年到1989年任中國駐馬爾他大使;1989年至1993年3月任中國駐葡萄牙大使,1993年4月起任中葡聯合小組中方首席代表(大使)。2016年6月12日過家鼎先生逝世。

當代名人

過增元:江蘇無錫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學家。現任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熱能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過劍飛:漢族,1963年6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81年9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黨校研究生畢業。歷任上海市浦東新區財政局局長、黨組書記,任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區府黨組成員、區政法委副書記,任上海市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任上海市國家稅務局、上海市地方稅務局局長、黨組副書記。現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
過勇漢族,1977年10月出生,安徽含山人,含山中學畢業,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教授。1997年12月入黨。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過之紅:當代錫劇名家,國家一級演員,無錫市級“非遺”傳承人,錫劇“沈派”關門弟子,曾多次在全國,江蘇省,無錫市戲曲大賽中獲得大獎。現為江蘇省劇協理事,無錫市劇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曾主演《珍珠塔》,《狸貓換太子》,《孟麗君》,《騙婚記》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出版了《雪裡梅花別樣紅》,《雪裡梅花綻新枝》等個人精品專輯,《沈韻流芳》錫劇沈派藝術專輯,中央電視台《名段欣賞》,上海電視台《名家名段》曾作專題介紹。
過傳忠:上海人,196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學生語文特級教師。長期從事語文教育工作。現任上海市新僑學院副院長。曾以特約主持人身份主持了《今日一字》,《詩情畫意》,《中華成語趣談》,《文學名著趣談》等一系列電視專題節目,均受到好評。在20世紀80年代曾參加全國高考語文命題工作,主編和編寫了《作文指路》,《說話技巧》,《詩情畫意》等專著和小冊子20餘種,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近300篇。

郡望堂號

郡望

高平郡:①指今寧夏固原。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為平高。漢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北周改名平高郡。從東漢到東魏,在今山東微山縣西北也有高平縣;晉又改山陽郡高平郡,在今山東省巨野縣一帶;南朝宋曾以高平縣為郡治。北齊廢此縣。隋廢郡。③北周改高都郡為高平郡。唐為澤州高平郡。郡治在今晉城東北。澤州有高平縣,北魏置,本在今縣西北,北齊遷至今縣。周世宗在此破北漢軍。
嵊州:西漢朝在今浙江紹興置剡縣。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己巳,公元9年),因其時王莽稱帝建立新朝,將剡縣改名為“盡忠縣”。東漢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將“盡忠縣”恢復西漢時的原名“剡縣”。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平李子通,以剡縣立嵊州及剡城縣。唐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廢嵊州及剡城。”五代十國時,剡縣一度改名贍縣(一作瞻縣)。那時剡縣為吳越王錢鏐的屬地。後梁開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錢鏐以剡城“人物稍繁”,分剡東十三鄉置新昌縣,餘下二十七鄉改為贍縣。北太平興國三年(戊寅,公元978年),吳越國“納土歸宋”。宋太宗對吳越國時所置的新昌等多作認可,卻將贍縣復名為先朝留下的舊名剡縣。宋徽宗宣和三年(辛丑,公元1121年),剡縣被改名嵊縣。此後嵊縣存縣時間長達八百七十四年,直至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改名嵊州市。
無錫縣:西漢高祖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開始建無錫縣,屬會稽郡。三國時期,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朝元貞元年(乙未,公元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朝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兩縣仍合而為一,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無錫縣直屬江蘇省。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無錫、宜興三縣。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2001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

堂號

高平堂:以望立堂。
無錫堂:以望立堂。
嵊州堂:以望立堂。
八士橋過氏堂號
全國的過姓主要集中在江蘇無錫,蘇州,常州三市,而以無錫為最多;無錫的過姓主要集中在八士,東亭,東北塘三個鄉鎮,而以八士為最集中.自宋代一世祖孟玉定居東亭,至八世祖岩定居八士橋繁衍生息為六個派系,分為老三房一,二,三,四,五,末六個派系,統稱八士橋派.
歷經宋元明清至民國,八士橋人口基本以過姓為主,名人輩出.他們多出身書香世家或耕讀傳家,他們的住宅都有廳堂,堂上都有歷代社會名流題寫的匾額.從八士橋東街到西街全長不過一千米的老街兩旁分布著四五十個廳堂,主要有:
鹿野堂(過倫卿家,虞永和曾居住).
親仁堂(過耀新舊居).
敬修堂(清代名醫過玉書舊居,過沛霖老家).
燕昌堂(當代名醫過錫生舊居)
務本堂(過舊居)
和義堂(過蔭桐,旅台同胞過克厚舊居)
留余堂(過本大舊居)
居易堂(過湘琴舊居)
敦仁堂(過曾同舊居)
藝經堂(過舊居,洛明曾住過)
叢桂堂(過益民舊居)
聚德堂(過蔭渠舊居)
有容堂(過克昌舊居)
耕余堂(過舊居)
復初堂(過舊居,阿培生舊居)
公雷堂(過元生舊居)
一樂堂(過望春舊居)
嘉福堂(過則民舊居)
仁德堂(名醫過仲丹舊居),繆綸書匾
涵生堂(程氏舊居)
和孝堂(過寶興舊居)
振古堂(過寶良舊居)
明德堂(過永伯舊居)
九思堂(過冠生舊居)
崇素堂(宋任窮警衛過祖榮舊居)
榮德堂(過舊居)
思勤堂(過晉源,過恩源舊居)
尚志堂(過舊居)
居敬堂(過廷奎舊居)
耕樂堂(過繼芝舊居)
中和堂(過昂千舊居)
德星堂(過德生舊居)
勤有堂(過舊居)
敬德堂(過好安舊居)
善繼堂(過至勛舊居)
谷詒堂(實業家過錫森,過鏡清,高材生過鏡淵舊居).
皆備堂(過立修,楊家樂夫人舊居)
寶儉堂(過舊居),現在派出所
良貴堂(過貺先,過質彬舊居)
養初堂(過舊居)
修吉堂(過觀先舊居)

家譜文獻

江蘇錫山過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
江蘇無錫東北塘過氏族譜,(現代)闔族合編,2008年計算機排印本。
浙江嵊州過氏溯源,(現代)過增南過炎興合編,過勉作序,2006年計算機排印本。公開贈送版,省級圖書館均有收藏。
安徽蒙城過氏族譜,(民國)過家□編纂,民國年間手寫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蒙城縣過家莊過志鋒處。本書按:按字輩排序,應為過祖鋒。
過氏名錄,(現代)過世傑主編,2007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原稿被收藏在江蘇省無錫市清揚路揚北新村南巷6號過世傑處。

字輩排行

安徽蒙城過氏字輩:“景孟俊之家傳祖德振興中華志宏道遠繁榮昌大”。
江西金潭過氏字輩:“一仁天定永芝蘭芳正長肇(紹)修(秀)貴傳子和宗萬戴昌”。

宗祠用聯

四言通用聯
浩齋力學;
都官孝思。
——佚名撰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臨川人過源,字道源,號浩齋,少年時非常聰穎,立志於聖賢之學,曾說:“人終身應該窮究道理,原來並分不出知和行,行之至,也是知之極。”嘉佑年間應召為國子直講,學者稱浩齋先生。著有《浩齋語錄》。下聯典指北宋南城人過昱,字彥明,景佑年間進士,官至都官郎中。對父母極孝,母親去世,他刻木為像來紀念;父親去世,他幾天水漿不入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