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冬紙

過冬紙

潮汕冬節習俗,主要是祭祖謝神,祭祖除祠祭外,就是掃墓,冬至掃墓,就俗稱“過冬紙”(清明掃墓即稱為“過春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冬紙
  • 節日時間:冬至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潮汕地方和閩南地區
  • 節日起源:祭祖
  • 節日活動:祭祀祖先
  • 節日飲食:湯圓,尖米丸或肉丸(取團團圓圓的寓意)
  • 節日意義:緬懷先祖
  • 設定地點:潮汕地區(揭陽,汕頭,潮州等地。)
  • 設定時間:冬至
潮汕民間和閩台地區都有冬至祭祖活動,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各類果品,上祠堂或墓地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可以是揭陽的“尖米丸”,也可以是“湯圓”或“肉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農民還將湯丸餵豬餵狗,將丸貼上在牛頭牛角上,貼在門框、碓臼、爐灶、米缸、谷簟、犁耙、水車以及豬、雞、鵝、牛寮,祈神保護,禱祝牲畜平安過冬,新年健旺。這是小農經濟生產者對自然神的崇敬與依賴。
上墳掃墓則是冬至的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的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