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安縣城

遂安縣城

遂安縣城又稱獅城,與淳安縣城(又稱賀城)均位於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底,古淳安城和古遂安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據《淳安縣誌》等歷史資料的記載,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建設新安江水電站,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1959年4月30日,淳安、遂安兩縣29萬人移民他鄉完畢。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從此,這兩座歷史悠久的浙西縣城,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千島湖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遂安縣城
  • 出土地點:中國
  • 館藏地點: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底
  • 所屬年代:1800年前~1959年4月30日
  • 歷史事件:選址建設新安江水電站
  • 現狀:具有其特殊意義. 
現狀,開發,攝影,

現狀

兩座古城的位置現處於水下約25米深處,水溫常年保持在20℃左右。其中遂安縣的城牆位於水下30米處,城門在距城牆50米左右的地方。獅城的城牆高約3米,牆體高大表面平整,條石上開鑿的痕跡清晰可見,城門上還嵌著門釘和鐵環。城門裡面,城門洞、木頭門等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再往深處潛,則出現了一座民居。儘管磚牆、木窗上已經長滿藻類,但整個建築依然完好,房內的木樓梯仍然立著,家具還擺放在原來的位置上。
從水下探摸情況來看,水下古城遺址文物較多,城牆等建築保存較完整。
2005年,當地旅遊部門再次發現,千島湖水底除了有獅城和賀城2座千年古城,還有威坪、港口、茶園3個大型古集鎮,而且目前保存也較為完好,從而與原先發現的2座水下古城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水下古建築群。
對水下古城的現狀,千島湖風景旅遊管理局局長方陽這樣總結,“這類水下旅遊資源在全國乃至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具有獨特性、稀有性、神秘性等特點,非常有觀賞價值。”

開發

千島湖水下古城,旅遊觀光被媒體頻繁提及,保護和開發的各方意見也一直存在分歧,但水下古城旅遊開發困難重重。不少專家認為千島湖旅遊項目未到最佳狀態,古城的開發只能提升旅遊效應,水下古城更應得到有效保護。
儘管如此,開發派一直在嘗試。
2003年,杭州綠色世紀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買斷了千島湖的水下經營權,在其後的5年內,獨家擁有了對水下古城的開發權。他們的構想是,投資製造一艘潛水艇,搞水下參觀古城。該公司當時的初步構想為:景觀航道長約600米,水下共設8個景點,分別分布在航道兩旁。
湖底觀光項目由綠色世紀公司、淳安縣政府、千島湖旅遊局共同開發。這一水下古城的開發模式在此後遇到了現實的困境。
綠色世紀公司在當時投資開發了民用潛艇“天清號”。不過至今,這艘潛艇一直停靠在千島湖碼頭,成為了一艘“浮艇”。昨日,千島湖風景旅遊管理局局長方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潛艇觀光的事情,沒有明顯進展。導致“天清號”淪落至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從來沒有潛水艇出現在內河裡的先例,國家對民用潛水艇的管理也沒有相關細則。由於千島湖是內陸湖,按照國家《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由海事管理機構負責。
另一方面,水下潛艇觀光一旦成為現實,也可能帶來另一種隱患破壞水下古城的原有面貌。
方陽坦言,千島湖管委會對水下古城的開發一直比較慎重,“移動的潛艇和大量遊客的下去,有可能會破壞水下古城的原貌。”
相較而言,另一種用高科技手段觀光水下古城的方式,由於技術難題的逐步攻克,變得更為可能。這個新的方式是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在千島湖中搭造一座通往古城的橋。
2002年底,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來千島湖考察時,了解到千島湖水下古城的開發情況。次年7月,淳安縣相關領導赴北京與中科院進行了會晤,在路甬祥的牽線下,中科院力學研究所與淳安縣提出了建造阿基米德橋的構想。雙方在當年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目前,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與義大利那波里大學、米蘭理工大學和阿基米德橋公司合作的中意阿基米德橋聯合實驗室進行技術攻關。 去年10月,首屆國際阿基米德橋學術研討會在千島湖召開。千島湖風景旅遊管理局局長方陽告訴記者,“目前,阿基米德橋在實驗室製造的模擬橋的試驗已經通過,接下來,就是要按照一定比例到與千島湖相同的水環境裡試驗,之後到千島湖實踐。”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千島湖將建成世界第一座水下懸浮隧道阿基米德橋。遊客可以在“時光隧道”中欣賞到千島湖水下古城的獨特風光。

攝影

45歲的水下攝影師吳立新,五次對千島湖地下古城的拍攝,與淳安縣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9年11月,作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簽約攝影師,吳立新開始了自己夢寐已久的千島湖水下之旅。
為了拍攝這組照片,自2009年底到2010年底,吳立新一共四次從北京到千島湖尋訪水下的古城遺址,每次待的時間在一個星期到十天左右,在水下工作的時間近60小時。
吳立新的四次潛水攝影主要是調查獅城的古城建築,而賀城(原淳安縣城)則還沒有涉及。相較於獅城的水位30米左右,賀城的水位有50米左右,對潛水者有更高的要求。
如同穿越時光,得見古城一角,讓吳立新頗有感慨。“進到城內,右側出現房屋,沒有屋頂。向東南方向游去,黑暗中漸漸出現一座磚結構建築,潛水燈的光線所及之處,滿是精美的雕刻,這就是獅城那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磚結構‘節孝坊’。這一激動人心的發現幾乎讓我在水下叫出聲來。”
2010年春節過後,他再次來到獅城,並逐步擴大搜尋範圍,以城牆為基準,先後找到東門、南門,由東門向內,找到了當東大街上已經倒塌的四座牌坊、縣衙前的空地以及被堆放在一起的帶有遂安縣等字樣的城磚。
在北門進去的古城的西北部,吳立新又發現了保存還算完好的大量建築,有些房子的窗欞完整無缺,徽派建築木門前的木質雕刻依舊完好,仍然能看見當年精巧的工藝。
回顧數次潛水尋訪,吳立新坦言,在水下30米處攝影是高難度的工作,最大的難題則是水底的能見度。儘管千島湖的水十分清澈,但水底攝影拍攝有著更高的要求。有時候,在千島湖,水底的能見度差到只有2米甚至1米。
在接受時報記者採訪時,吳立新這樣談論自己這幾年潛水訪古城的體會,“是想通過對水下古城的潛水、調查、尋訪,挖掘背後的故事,去記錄整個地區曾經發生的故事,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