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莊鎮

連莊鎮

連莊鎮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城東北10.3公里處,東與故城縣搭界,西鄰黃金莊、楊二莊鎮,南為雙城集、渡口驛鄉,北面是西張寬鄉。轄22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有4958戶,2111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6人。1953年建鄉,1958年屬黃金莊公社,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建鎮。河北省特色產業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連莊鎮
  • 外文名稱:Lianzhua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
  • 下轄地區:前連屯、連莊村
  • 政府駐地:連莊村
  • 電話區號:0319
  • 郵政區碼:054000
  • 面積:37.1平方公里
  • 人口:21113人
  • 方言:連莊口音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邢台機場、威縣機場
  • 火車站:清河城站
  • 車牌代碼:冀E
概況,代碼,沿革,地理位置,各村簡介,

概況

連莊鎮(Lianzhuang Zhen)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0.3千米。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34萬人(2002年)。轄5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連莊村。邢(台)德(州)公路過境。

代碼

130534101:~201連莊村 ~202連冢寺村 ~203前連屯村 ~204後連屯村 ~205王莊村 ~206東壘橋村 ~207西壘橋村 ~208馬二莊村 ~209西張古村 ~210東張古村 ~211李豆塢村 ~212楊豆塢村 ~213張豆塢村 ~214尹豆塢村 ~215趙家莊村 ~216高裴村 ~217華莊村 ~218宋家閣村 ~219大范莊村 ~220小范莊村 ~221大林莊村 ~222常莊科村 ~223田沙土村 ~224段沙土村 ~225鄭沙土村 ~226西趙莊村 ~227東趙莊村 ~228前段莊村 ~229後段莊村 ~230東張寬村 ~231西張寬村 ~232南贊固村 ~233軍營村 ~234東野莊村 ~235西野莊村 ~236小裴村 ~237李莊村 ~238雙城集村 ~239解莊村 ~240張廣莊村 ~241馬雙阜村 ~242李雙阜村 ~243孫雙阜村 ~244東張莊村 ~245北焦莊村 ~246郭莊村 ~247前苑莊村 ~248後苑莊村 ~249龐莊村 ~250李家井村

沿革

1953年置連莊鄉,1958年屬黃金莊公社,1961年建連莊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改鎮。1997年,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3萬,轄連莊、王莊、前連屯、後連屯、連冢寺、東壘橋、西壘橋、馬二莊、東張古、西張古、常莊科、大林莊、宋家閣、大范莊、小范莊、楊豆塢、張豆塢、尹豆塢、李豆塢、趙家莊、華莊、高裴、西張寬、東張寬、東野莊、西野莊、軍營、南贊固、前段莊、後段莊、西趙店、東趙店、段沙土、田沙土、鄭沙土、雙城集、解莊、小裴、李莊、李雙阜、馬雙阜、孫雙阜、張廣莊、後范莊、前范莊、李家井、龐莊、張莊、離莊、北焦莊50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該鎮地勢西高東低,中部有民興渠縱貫全境。總面積37.1平方公里,耕地43265畝。其中水澆地3400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棉花等,1949年前,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89年畝產348公斤。
鎮辦企業有耐火材料廠、榨油廠、麵粉廠、磚廠、絨毛廠等 。耐火材料廠產品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遠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中學2所,國小22所,縣辦農業技術學校1所,縣醫院分院1所,村辦醫療站22個。郵電分局1所,邢台~德州橫貫鎮境北部,村與村之間有公路相通。

各村簡介

連莊村 鎮政府駐地逢農曆三八日為集市。有239戶,968人;耕地1500畝,其中水澆地1150畝。個體商業有菸酒、日雜、食品加工、飲食等,家庭工副業有精梳山羊絨、合金刀具等。連莊古名廉頗墓而得名。後來廉冢村發展為清河東部的重要集鎮,村名遂改為廉冢集。1958年公社化時,把廉冢集改為連莊。
王莊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北偏西0.8公里外。有266戶,1082人;耕地1901畝,其中水落地1071畝。家庭工副業合金刀具等。據《王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王氏先祖王福能從山東萊州府昌邑縣溝里王家遷來定居,以姓氏取名王家莊,後演變為王莊。
前連屯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偏南1.2公里處。有418戶,1806人;耕地3219畝,其中水澆地3151畝。家庭工副業合金刀具等。前後連屯原為廉冢屯,相傳建於趙國名將廉頗墓附近而得名。1961年公社規模調整時,把廉冢地分為兩個村,在北部的一片稱為後廉冢屯,在志部的一片稱為前廉冢屯。後演變為前連屯、後連屯。
後連屯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偏南0.6公里處。有91戶,414人;耕地972畝,其中水澆地822畝。家庭工副業合金刀具等。
連冢寺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1.4公里處。有244戶,972人;耕地2074畝,其中水澆地1500畝。家庭工副業合金刀具等。據傳,早年此地曾有一座廉冢(廉頗之墓),並有一座寺,故取村名廉冢寺。後“廉”簡作“連”遂成連冢寺。
東壘橋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0.9公里處。有92戶,415人;耕地680畝。其中水澆地500畝。家庭工副業有合金刀具、精梳山羊絨。東、西壘橋原名壘橋。在明洪武年間,曾叫銅橋村 因此地有一座銅橋而得名。傳說後來有一個江南“蠻子”破壞了銅橋。又重新建橋1座(民國時尚存),村名便改為壘橋,因壘橋村中間有大灣,居落形成東西兩片,東部的一片稱東壘橋,西部的一片稱西壘橋。
西壘橋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1.3公里處。有287戶,1205人;耕地1996畝,均為水澆地。家庭工副業有合金刀具、精梳山羊絨、建築等。
馬二莊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偏北3公里處。有216戶,972人;耕地2098畝,其中水澆地680畝。家庭工副業精梳羊絨等。據傳,明初,姓馬的在此建村,故名馬莊,後演變為馬二莊。
東張古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偏南1.5公里處。有172戶,662人;耕地985畝,其中水澆地905畝。西張古、東張古均系“張傅莊”演變而來。張傅莊之名因建村者乃張、傅二姓而得,後演變為張古莊。1958年按居落方位定名為東張古、西張古。
西張古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偏南2.2公里處。有276戶,1164人;耕地2389畝,其中水澆地1400畝。
常莊科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偏南4.5公里處。有323戶,1375人;耕地3447畝。其中水澆地2590畝,盛產大棚蔬。據傳古時此村很富,建有99座樓房,村中常家樓,後來由於江南人在此建廟,使常家樓漸漸窮起來。常家樓的人想走科舉致仕的道路重新發展,故改名為常莊科。
大林莊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公里處。有201戶,756人;耕地2210畝,其中水澆地1457畝。大林莊是林姓祖先始建,故名林莊,又因東邊也有一林莊較小,該村稱大林莊。
宋家閣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5公里處。有203戶,897人;耕地2093畝,均為水澆地。家庭工副業有精梳山羊絨、合金刀具。據傳,此村建於明永樂年間,因村中有一座著名的閣而得名“閣上”後宋氏在村中落戶,改名宋家閣。
大范莊 位於鎮政府駐地偏南5.4公里處。有57戶,262人;耕地649畝,均為水澆地。據《范氏族譜》載,明成化年間,范祖先從山東萊州府昌邑縣牛毛村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范莊。清光緒年間,范氏家庭中分出一支又建一村,取名小范莊,原范莊遂改名為大范莊。
小范莊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偏南5.5公里處。有147戶,767人;耕地2046畝,其中水澆地1946畝。
楊豆塢 位於鎮政府駐地南2.8公里處。有162戶,645人;耕地1432畝,其中水澆地1232畝。據傳,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死後葬於此,稱竇建德之墓為竇塢。據《楊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楊氏祖先由山東萊州府昌邑縣楊家大地同遷此定居,因臨近竇塢。後演變為楊豆塢。
張豆塢 位於鎮政府 駐地南偏東2.8公里處。有162戶,644人;耕地1338畝,其中水澆地1218畝。據傳,張宋二氏祖先最早遷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張、宋竇家塢。1958年改為張豆塢(豆塢一詞見楊豆塢)。
尹豆塢 位於鎮政府駐發南偏東2.8公里處。有141戶,606人;耕地1060畝,其中水澆地800畝。據傳,在明朝以前叫劉家崗。明永樂間,移民尹由山東萊州府昌邑縣遷此定居,改村名尹竇家塢,後演變為尹豆塢。
李豆塢 位於鎮政府駐地南偏西3公里處。有208戶,855人;耕地1682畝,其中水澆地1200畝。明永東年間,崔、楊二氏遷此各占一片相鄰而居,分別以姓氏定史為崔竇家塢、李竇家塢,後二村合一簡稱李竇塢,又演變為李豆塢。
趙家莊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2.8公里處。有324戶,1340人;耕地2984畝,其中水澆2788畝。趙家莊原名曲秦莊,因祖居曲秦二氏而得名。後遷來一家趙姓,有一年趙家給官軍捐獻48石糧食,被封為“鐵帽相公”,因趙家有了勢力,便把村名改為趙家莊。
華莊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3公里處。有332戶,1289人;耕地3300畝,其中水澆地2600畝。據《華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華氏祖先華龍、華虎、華豹三人,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取名華家莊,後演變為華莊。
高裴村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公里處。有384戶,1571人;有耕地3080畝,其中水澆地2162畝。家庭工副業有精梳山羊絨、合金刀具。據傳,高裴村裴氏祖籍四川,明永東年間,遷來定居,裴氏始祖於路死亡,其妻和孩子依賴一個叫王福的同路人照料,為銘記王福的熱心幫助,故定村名王福莊,後演變為高裴莊,簡稱高裴。
韓家那村 位於高裴東側,屬高裴村委會。據傳,該自然村世居韓姓,並建有一高樓,原名韓家樓,後因樓房毀壞、湮沒,其村名演變為韓家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