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甲峪村

造甲峪村

造甲峪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28公罩,南距大王莊鎮駐地3.5公里處:北至房乾村,西北至華山,東鄰豆腐石村,南與虎口崖村接壤,西鄰龍尾村。全村耕地386畝,168戶,411口人。 原村名叫劉家槐。村南原有巨槐,傳說為唐時所栽(1958年砍伐時直徑2米)。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曾在此建爐煉鐵,鑄造盔甲,後改稱造甲峪。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舊寨保,造甲峪。村西有唐代造甲遺址,出土有鐵硫砟、銅硫砟、鐵、銅質小型器物和錢範。1976年農業學大寨時,村民張化合,張更雲在村西整地時挖掘出鑄“甲”的模型,後送交了考古學家。 黃巢崮山頂一石上還有黃巢起義時的旗桿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造甲峪村
  • 行政區類別:山東萊蕪市
  • 所屬地區:萊蕪市
  • 政府駐地:萊城區
  • 電話區號:0634
  • 郵政區碼:0634
村莊簡介,人物事件,

村莊簡介

造甲峪村,清末屬舊寨保;1948年屬香山區;1958年屬大王莊公社;1984年屬大王莊辦事處;1985年屬大王莊鎮至今。原分上、下造甲峪兩個村。1966年鎮裡興建華山水庫時,上造甲峪搬遷至虎口崖村、孤山村、下崮村。
現村里張姓是從口鎮太平村迂此定居的,占全村人口的80%左右;陳姓從宜山村遷入落戶,李姓從小王莊村來此居住。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造甲峪村許多人投身於革命鬥爭。張蘭更參加過著名的遼瀋戰役;陳化鳳張合更積極參軍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陳玉春乾國民黨軍隊,帶兵投誠,加入中國共產黨;陳化錄在淄博市某部隊任副團長。
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張全更、張德更、陳吉田、陳化龍、張化勝成立第一個互助組,1955年加入初級社,1957年進入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參加人民公社
造甲峪村地處山區,很多土地高低不平。為了改善生產條件,造甲峪人常年堅持治山治水,從1965年至1980年先後整平土地85畝,綠化荒山350畝。從1966年至今修石砌灌溉渠道2100米,大水池一個,使95%的土地得到了灌溉。從1990年至今,遇溝河架橋6座,方便了交通。40%的戶購買了拖拉機、農用三輪車和四輪農用汽車,30%的戶安上了電話。沿街有4戶經銷店,生意興隆。村民陳化仁 2001年第一個蓋起了二層小樓。
重視教育,崇尚文明是造甲峪人的優良傳統。從1956年就開始辦學,先後有楊永利,王兆會、魏興鳳等任教。1990年合班並校到虎口崖國小。幼兒教育也同步發展達標。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先後有7人考入大中專院校。
1971年建起衛生室,醫生有張更海、張更存。如今的造甲峪村,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村民安居樂業。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張聖庚
二、歷任村支書
1955年8月-1957年  陳玉春
1957年-1980年12月   張化春
1980年12月-1984年   張化明
1984年-1987年3月   張樂田
1987年3月-1989年   張樂美
1989年-1990年   張樂祥
1990年-1992年7月   張樂美
1992年8月-2001年7月 張樂良
2001年8月-   張樂武
三、歷任村主任
1939年11月離職   張丙更
1939年12月-1940年5月 張效友
1940年6月-1941年12月 陳連亨
1942年1月-1944年12月 張化榮
1945年1月-1947年12月 張化勝
1948年-   張臣更
1957年2月-1958年   張化春
1959年-1966年11月   張順更
1966年12月-1967年3月 張化仁
1967年3月-1968年9月張延更
1968年9月-1990年   張義更
1992年-   張樂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