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國論

造國論

1922年9月,黨中央機關刊物《嚮導》創刊,作為黨中央5名執行委員之一的高君宇任編輯、記者。陳獨秀為該刊撰寫了不少文章,其中有一篇關於“造國論”的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造國論
  • 作者:陳獨秀
  • 發表刊物:黨中央機關報《嚮導》
  • 發表時間:1922.9.13
內容
同年10月1日上海讀者思順讀了陳獨秀的“造國論”後,投書《嚮導》,提出許多疑問。而這時陳獨秀已到安徽去了。在這種情況下,高君宇代替陳獨秀撰文向讀者作了回答。在這篇文章中,高君宇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高度,論證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同時在分析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各自不同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態度之後,得出這兩個階級在國民革命中“呼聲同而心理不同”的結論。他還強調指出,“在國民革命當中,無產階級是處於主要的地位,資產階級是被召集而參加”。這篇文章以其灼灼閃亮的思想光輝,澄清了當時人們對我黨革命統一戰線的模糊認識。因此,儘管高君宇在文章開頭就說,陳獨秀“如有要和思順君詳細討論的地方,待他返滬後再說”,但陳獨秀返滬後,亦未撰文討論,可見,高君宇的觀點陳獨秀當時是贊同的。
震驚全國的“二七”慘案後,陳獨秀等人的右傾錯誤觀點已露端倪,他們認為中國工人階級沒有力量,因之對工人運動採取了取消主義態度。但是,中國共產黨猶若“中流砥柱”,依然戰鬥在鬥爭的最前列。由蔡和森高君宇編輯的《嚮導》立即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吳佩孚殘殺京漢路工告工人階級與國民》、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撰寫的《二七大屠殺的經過》等一系列戰鬥檄文。與此同時,高君宇連連撰文,揭露北洋軍閥政府總統和反動軍閥的罪行,號召全國人民同工人階級一起團結戰鬥,打倒軍閥。他還和羅章龍合編了一本《京漢工人流血記》,並作了題為《工人們需要一個政黨》的後序。在這篇序言中,高君宇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向反動軍閥宣戰:“我們決不灰心!我們從事的是一個很長的戰爭,這回失敗不過是我們開場暫而且小的挫折罷了!我們決然要繼續這個戰爭,最後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這與陳獨秀的右傾觀點差異何等之大!1923年在黨的“三大”前後,高君宇堅定地和李大釗毛澤東等同志站在一起,同以陳獨秀張國燾為代表的錯誤傾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從此,高君宇便和陳獨秀在政治上分道揚鑣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