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畫中描述的既有柯羅影子,但更多的是畢沙羅自己的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 柔和深遠的雲天,給人的時空和色彩的感覺妙極了,這種印象的真實感能喚起每個人如同身臨其境的回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 創作者卡米耶·畢沙羅(法國)
  • 創作年代:1872 年
  • 類別:畫布油畫
基本信息,《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畫作名稱】

《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風格】印象主義
【題材】風景
【規格】60x73.5cm
【材質】油彩 畫布
【存藏處】巴黎 奧賽博物館

作品賞析

在印象派繪畫集團中,畫家卡米耶·畢沙羅(1830.7—1903.11)一直被稱為是“印象派米勒”,因為他一生的畫風,充滿著一種農民的質樸。他熱愛鄉野與農村,同情當時巴黎的社會主義思潮。在繪畫上,從農村風光畫到城市街景,從沒有發生過重大的題材變異。他總是那樣勤奮,那樣執著。在他的畫上,除了農民與農婦外,就是街市上的普通行人。此外,他在印象派 畫家中,還是最早去外光下作畫的一位先行者。連後來的後期印象派代表塞尚也承認他是“最接近自然的一位畫家”。

作者簡介

卡米耶·畢沙羅出生在丹麥聖多馬的安蒂爾島。父親阿巴昂·加勒里艾·畢沙羅是個猶太富商,原籍葡萄牙,在阿米里埃港擁有很大的鋼鐵器具業。母親拉格爾.孟沙諾是殖民地的白種人。畢沙羅雖自小喜愛繪畫,但得不到父母親的支持,只得靠自學。12 歲上,得以去法國學習,但未能到巴黎,被留在一家寄宿學校里念書。這時 畢沙羅的素描天資已脫穎而出,寄宿 學校的沙伏里校長發現了他的才能,允許他在課餘作些基本訓練。1847 年,他又回到聖多馬。正巧這時丹麥畫家弗里茨,梅爾伯來聖多馬,在港口遇見畢沙羅。他倆志同道合,便商議在委內瑞拉尋找自己的理想。畢沙羅在回憶這段經歷時,曾深情地承認認識梅爾伯的意義,說這是他事業命運的轉折點。
1854年8月,畢沙羅獨自回到聖多馬。其時他已是25歲的青年了。儘管他因經營商業而收入極豐,但他仍想棄商學畫。父母這時也只得讓了步。他便毅然離開家鄉,前往巴黎去實現 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他曾這樣回憶道:“1852年我在聖多馬是一個收入較高的商業職員,但我不願在這個崗位 上,……我斷然拋棄我的一切,前往卡拉加斯。從此,我和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一刀兩斷。” 初到巴黎時,畢沙羅進了安東· 梅爾伯的畫室,此人早從1847年就在法國作畫為生。畢沙羅在他的畫室學到了油畫的基本技法,開始畫些人像和農村風景,對大自然的精心觀察,養成了他對戶外自然光色的敏感。後來, 結識風景畫家柯羅,便跟隨他去領會自然中的詩意的美。不久,庫爾貝的繪畫又使他入了迷,他非常崇敬這位性格豪爽的現實主義大師。但在風景畫上,他還是傾向於接近柯羅。他仿效柯羅的色調,以橄欖色、橙色和紫紅色作 為對比性色調,用筆輕捷,地平線置於畫面的三分之一處,視野顯得開闊,景物也極宜人。這種風景的光線一般都從側面射來,因而景物的體積感很強。一切是那樣和諧與美妙。我們從他於1870年畫的《盧夫西恩大街》城市風景畫上可以看出他的構圖特徵。畫這幅畫時,畢沙羅已從60年代的10年探索中取得了印象派外光畫的經驗。
1859年,他的作品入選沙龍。而其後,則連續兩次落選。就在那時,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畫又賣不出去。為了餬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畫刷跟油漆刷差別不大。妻子也下到田間,拼苦拼累地掙點子小錢。貧窮沒有能擊倒這位堅韌的畫家。在給一個朋友的信里,他說:“繪畫使我快樂,它是我的生命,其他無關緊要。”作家左拉在看過他1867年的《雅萊山,蓬圖瓦茲》後,稱譽他是“我們這個時代三四位大畫家之一。他的筆法堅實粗放,有大師的傳統。這樣美麗的畫幅只能出自一個誠實者之手。” 1870年,畢沙羅被普法戰爭趕至倫敦,在那裡認識了畫商保羅·丟朗-呂厄,他後來成為畢沙羅藝術最重要的贊助商。而英國風景畫大師康斯特布爾、透納等的作品則是他此行的另一個意外收穫。在那裡又被透納的那種 色彩的透明技法所迷惑。他的色彩因此變得歡暢明亮。
他於1871年6月從倫敦回到法國,和印象派畫家莫奈彼此篤好。他們商議決心離開大城市,到農村、田野去寫生。畢沙羅再次到盧夫西恩,後又從1872年起住在蓬圖瓦茲,並且參加 了印象派畫家在巴黎市中心卡普辛大 街35號舉行的第一次畫展。畫展當然引起嘲諷,未能得到社會公眾的理解。但畢沙羅懂得他的追求會找到知音的,那不是當時的時刻。他不管外界如何評價非議,一直堅持自己的繪畫風格。
畢沙羅的生活雖然充滿了艱辛,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卻在其中努力發掘詩意之美和快樂之光,在畫面上表現了“純淨、簡潔、敦厚、柔和、自由、自發性和新鮮感”,創作了許多表現自然美的傑作。他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切事物都有美,問題在於怎樣把它表現出來。”晚年的畢沙羅仍然創作不輟,由於丟朗-呂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隨之改善。60歲後,由於腿病,他無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寫生,就天天在窗邊作畫,直到病逝。
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